"\u003Cp\u003E熟悉的乡音、久违的旋律,昨天中午13时,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馆,活跃在苏锡常地区、连续举办7届的常熟“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首次登陆上海。来自上海的戏剧票友们登上舞台一开唱,就与台下来自苏沪等长三角地区的300多名观众产生了共鸣,大家从一场戏里,找到了文化上的亲密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演员们唱的什么戏这么有感染力?原来,这是一种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戏曲——锡剧。别看是个小剧种,但它与沪剧、苏剧、甬剧等江浙沪城市剧种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头——滩簧。所以,一开唱,就能拉近江浙沪观众的心理距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熟尚湖是锡剧的发源地之一,该镇连续7年举办“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除了在本地举办固定月赛,还到周边张家港、无锡、常州等城市举办外场月赛。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百姓戏曲大舞台”登陆大上海办赛,让文化一体化先行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以剧为媒 构建长三角文化纽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炮竹声响送旧岁,雪花纷飞迎新春……”舞台上,李全弟正在倾情演绎《李三娘》选段“伯乐何处觅知音”。他的搭档倪秀琴则在一旁为他默默加油。他们来自嘉定——上海锡剧最繁盛的地方。两人搭档,每月送戏进社区3场,是嘉定地区小有名气的业余锡剧演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天,来自上海各地的14名参赛者先后登台。演唱的都是锡剧的经典曲目《救风尘》《珍珠塔》《双推磨》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台上戏唱得精彩,台下观众听得痴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自金山区的卢阿姨、薛阿姨,各带着两三岁的孙儿来听戏。虽然听不懂戏的孩子们在一旁捣乱,但两位阿姨却全然不顾,她们沉浸在戏曲的旋律中,不禁拍起手轻声和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锡剧总会副会长栾拥军说:“因为吴语的相通,现场300多名观众欣赏起来都没有任何障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弘扬了非遗文化,也因共同的锡剧爱好而拉近了苏沪观众间的心灵距离。”栾拥军说,“两地的锡剧文化互动,让我感受到了长三角文化一体化的强劲趋势。目前,上海锡剧总会正在排练锡剧《珍珠塔》,准备在下半年到江浙沪各城市巡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沟通心灵,长三角一体化,文化要先走一步。”栾拥军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山区文化馆馆长陈为民也有同感:“受‘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入沪办赛的启发,我们也准备举行长三角书法展,还要在10月份,迎接常熟锡剧精品展演来上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共同的文化土壤,我们希望把这块土壤打造得更肥沃。”陈为民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写了40年戏剧的苏州戏剧界名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苏州戏剧家协会顾问乔新谔告诉记者,锡剧、沪剧、苏剧等长三角地方剧,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头——滩簧。所以,长三角百姓在戏剧文化上有着共通的基因。“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走进上海等长三角城市,是以戏促长三角文化一体化的有效举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了解,上海嘉定、青浦、金山,有着大量的锡剧粉丝,群众基础好。而常熟尚湖是锡剧发源地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个舞台 传承非遗文化表达时代精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父母就是村里的锡剧演员,他们干农活时唱、做饭时唱,从小耳濡目染,我也爱上了锡剧。”尚湖镇文化站站长陶卫标告诉记者,“我曾立志当一名锡剧演员,因为身体原因放弃,但对锡剧的热爱从来没有中断。2001年以前,我和十几个锡剧爱好者,自己买乐器,组队演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陶卫标牵头组建兰花戏曲团,目前团员近60人。“尚湖百姓锡剧迷众多,群众基础好。”陶卫标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曾在尚湖插队的戏剧创作名家乔新谔,以尚湖浓厚的锡剧文化为基础,借鉴了“达人赛”“越战越勇”等艺术选拔赛形式,与尚湖镇共同策划了“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尚湖,锡剧传统文化还被赋予了时代特色。农民剧作家袁小弟从2000年前后开始从事锡剧创作。他常在村头巷尾等群众聚集的地方,听百姓讲张家长李家短,经过发掘整理,他写出了大量来源于尚湖本地的剧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小弟的剧作关注现实,如反映农村养老改革的《良心》,很好地传递了国家养老保险政策,让不少占用老人养老金的子女,看了作品后惭愧不已,将养老卡还给了父母。剧作《入党》《使命》《初心》,更是用锡剧故事形式,形象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才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尚湖镇党委委员浦利明说,百姓戏曲大舞台,传承了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同时,将党和政府的政策路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成了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桥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张名片 尚湖走出去的文化自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2017年起,“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开始设置外场赛,走出尚湖,先后到张家港、太仓、无锡、常州等地举办外场月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7年的努力,目前,“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成为长三角地区以锡剧为演出内容的最有影响力的群众性戏曲赛事之一。全年有月赛9场,月赛分外场月赛(走到长三角各城市)和固定月赛。固定月赛安排在尚湖镇王庄戏曲馆。昨天入沪进行的就是今年第五场月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百姓大舞台,开心乐开怀,你说说我唱唱,大家一起来。”浦利明说,“这个舞台成为尚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而通过外场月赛,尚湖锡剧文化的名气越来越响,锡剧发源地之一的地位被广泛认可。同时,以戏会友,以戏融合,长三角百姓因一出好戏,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长三角一体化有了更多群众文化基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百姓戏曲大舞台的推动,尚湖的锡剧文化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走近青少年。目前,尚湖三所小学都设立了锡剧班,数百名小朋友成为锡剧迷,锡剧传承后继有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锡剧等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道德观,是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保护弘扬锡剧,让尚湖的文化名片更加鲜亮,这让尚湖走出去,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多了一份文化自信、文化魅力。”乔新谔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责编:方洁)\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3650843479297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