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皮影,祁永启说,以前社会不好,人们的经济条件差,但皮影戏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的乐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贫寒人家的聪慧少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1年,祁永启出生于今天的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庄村,其父祁延祯是青海省早期的皮影艺人,曾拜平安古城乡沙卡村张官保为师,系统学唱皮影戏,在平安一带颇有名气。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rUiXEf2xga9\" img_width=\"240\" img_height=\"160\" alt=\"祁永启:摇曳光影里的皮影生涯\"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图中左一为祁永启老先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rUioISMUQNt\" img_width=\"240\" img_height=\"159\" alt=\"祁永启:摇曳光影里的皮影生涯\"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一口道尽天下事,双手挥舞百万兵;挂起白幕乾坤大,敲起锣鼓日月长。”说起皮影,很多人并不陌生。曾几何时,《封神演义》《杨家将》《罗通扫北》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舞台里被尽情地演绎。灯光中映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说唱中道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流传几百年的皮影戏,而今似乎随着岁月的轮回正被人们渐渐淡忘。今年85岁高龄的祁永启老人,回忆起曾经与皮影为伴的过往,唏嘘不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贫寒人家的聪慧少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1年,祁永启出生于今天的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庄村,其父祁延祯是青海省早期的皮影艺人,曾拜平安古城乡沙卡村张官保为师,系统学唱皮影戏,在平安一带颇有名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幼家境贫寒的祁永启,没有机会进学校学习。在皮影唱家父亲的影响下,祁永启自小就会唱各种板式的皮影唱腔。记忆力超强、表演起来字正腔圆的祁永启很有天赋,让父亲惊喜不已。从十岁起,祁永启就跟随父亲学艺,在父亲的皮影戏班子里打下手,敲梆子、整理皮影,顺带着学习唱腔、记台词。从念对子、上场诗到大段的念白和通用唱词,祁永启都背得滚瓜烂熟,强记了不少皮影戏的剧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三四岁时,祁永启就能单独演唱皮影戏,父亲有事或生病不能演唱时,祁永启就应急上场,观众的掌声就是最大的鼓励和认可,也给了祁永启信心和底气。十六岁时,祁永启正式开唱,渐渐地在平安一带有了名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祁永启正值青年时期,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接到的台口(演出任务)也越来越多。有的时候他与父亲分箱演唱,拓宽了演唱区域,形成了自己的皮影戏演出线路和片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祁永启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和记性特别好,能牢记许多大传故事,能根据剧情揣摸人物的性格,用相应的感情色彩唱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他的嗓音宽厚,音质瓷实,唱腔委婉动人,说白幽默逗趣,魅力无穷,许多观众非常喜欢听他的唱戏,许多村子点名要他表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搭建舞台实现价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青海农村皮影戏最红火的年代。农闲时节、逢年过节、赶集庙会,都少不了搭台唱皮影。根据不同地区庙会时期的不同,祁永启制定了自己的演出路线。由于旧时期条件落后,皮影戏演出人员多半是步行走路,用骡马驮着皮影箱和道具。大年三十晚上在家里过个年,初一早上就有演出任务。从祁家川最南端的天冲峡深山沟穿过,到达化隆地界的双疙瘩村,祁永启就开始了一年的演出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双疙瘩、西滩、南滩到药水泉、查甫、窑洞,从本康沟、扎巴到昂思多、德加、工哇滩、却什藏,再到黄河岸边的甘都,在几十个村子的演出结束后,已经是秋收季节。这时祁永启会返回平安,短暂休整几天,之后又马不停蹄到乐都七里店、教场、熊沈家、姜湾、八里桥、岗沟等地演出。然后又到古城、沙卡、小峡乡的石家营、上下红庄、上店、下店等地演出,再唱到湟中县的大南川、小南川、西堡、泉儿湾等地。一年下来,他在家的日子不超过两个月,在外面要演唱上百本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皮影戏演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祁永启有着自己合作的团队,后台有本村的徐延新,古城乡角加村的秦邦泰、沙卡村的马转存,沙沟乡大寨子的席三爷,大南川的王尕四,西宁朝阳的董爷,湟中土门关乡红岭村的张生义、王昌俊等人,箱主有罗生祥、张生华、蔡顺和、王进贤等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到一个地方,大家支好影台杆,四周围上布帘,架好幕面,里面吊上马灯,四周牵上绳子,四角安好锣鼓乐器,一个简单而紧凑的舞台就算布置妥当了。开场锣鼓一响,一副对子念白,一首上场诗,主要人物就开始上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皮影戏乐曲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婉转悠扬。一句拉开嗓门的演唱,让人们顿时从喧哗中安静下来,注视在咫尺白幕之间。幕布后面,祁永启双手齐舞,嘴里唱词不断;幕上,皮影人物活灵活现,时而悠悠漫步,时而枪打刀劈;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聚精会神地欣赏,不时响起阵阵叫好声。整个会场锣鼓声、乐器声、演唱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祁永启的戏路较宽,大传故事连台戏有《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樊梨花征西》《封神演义》,他还会演唱一些如《康熙爷访山东》《玉凤簪》《十四爷访宁夏》等其他把式不经常用的清朝戏。2005年,他演唱的《黄河阵》皮影戏光盘,由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人生暮年追求不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祁永启有三个儿子,其中老三尕黑娃曾经跟随他学艺两年,略有成就,后来由于生活原因,定居新疆奎屯,没能继续学习父亲的技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祁永启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精力充沛。担心皮影技艺失传的他,每次出去唱戏的时候总想收徒传艺。在湟中县土门关乡红岭村,祁永启收了一位张姓学徒,人称尕哥子,很有艺术才能,皮影表演艺术风格也很像祁永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皮影戏演出一般都是五个人,一个把式,负责皮影操作和演唱;一个上手,司战鼓、干鼓、小锣,弹小三弦;一个空场,吹唢呐、拉四胡;一个下手,击大锣、京镲,吹笛子;一个箱主,提供皮影及道具、乐器,打梆子、碰铃。演出收入分六份账,把式一份半,上手、空场、下手各一份,箱主的戏箱占一份,打梆子占半份。为了多拿点工钱,许多皮影把式都自己制作了皮影箱,让自己的亲属打梆子,而祁永启与他的父亲,由于家境贫寒,唱了两辈子皮影,没能置办起自己的皮影箱,老人家也觉得非常遗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皮影,祁永启说,以前社会不好,人们的经济条件差,但皮影戏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的乐趣;现在社会好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皮影戏却没有了太大发展的空间。皮影戏的后台力量也越来越弱,鼓手、乐手缺失,好多唢呐曲牌面临丢失的危险。祁永启认为,政府对非遗的保护虽然也解决了些问题,但正是因为关注和喜爱皮影的人越来越少,以后能留下的可能只有一方影幕上会动的皮娃娃和几段经典唱腔。这让他忧心不已,却也深感无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招一式演人间百态,一腔一调唱千古兴衰。祁永启和他的皮影戏,演绎古老的故事和悠久的岁月的同时,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喜庆与丰收的喜悦。虽然曾经的辉煌不再,但于祁永启而言,这摇曳光影里的皮影生涯,该是他最动心、最难忘的记忆。\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738284667540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