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鵬/文

【作者系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互聯網行業分析師】

在智能家居這片熱土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老兵”還是“新銳”,各大企業前仆後繼,將行業競爭推入了白熱化階段。據美國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統計預測數據,2018年至2023年的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0%,將達到1550億美元(10400多億元人民幣)。

如今,5G、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等熱詞在科技圈、家電圈、朋友圈的連續刷屏,讓智能家居的新故事不斷開啓。主打“智能互聯”的2019年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爲、小米、中興、聯想等各大科技企業推出支持5G網絡的系列終端產品或芯片,紛紛向智能家居領域進行延伸。特別是5G智慧家庭實驗室已在海爾建成,標誌着在物聯網時代我國家電行業又先行一步。

智能家居企業構建話語權的路徑各有不同

在2019年3月14日至17日舉行的2019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19)上,海爾、美的、京東、華爲、小米等衆多企業都交出它們在萬億級智能家居市場的新答卷。我們可以通過一張圖,直擊幾大企業的代表在智能家居領域的進階路徑和最新成果。

“先人一步”佈局物聯網的是海爾。早在2006年,海爾便以U-home率先入局智能家居;經過4年探索,2010年海爾推出首臺物聯網冰箱;從2014年起,海爾的智慧家庭佈局路徑清晰,先是發佈行業首個智慧生活平臺U+,然後基於U+推出7大類網器,由網器又到美食、空氣等7大生態圈, 2017年順理成章,全球首套互聯互通智慧家電開賣,然後實現更多一站式全屋方案和全屋場景的可定製,到了2019年,海爾的智慧家庭擴展到了全球7大品牌,7大品牌的成套智慧解決方案面向全球用戶家庭,重新定義美好生活方式。單從這點看,行業目前都在走海爾曾經走過的路。

同樣具備硬件製造優勢的美的,佈局智能家居始於2014年。美的以物聯網智能空調的發佈宣告入局,2年後,美的規劃M-Smart平臺。美的目前在產品品類、生態、系統等方面還有一定提升空間,這也是美的不斷與IBM、阿里雲、華爲等建立生態合作的內因——獲取互聯網企業平臺技術支撐,以此佈局硬件間的聯通。高端AI品牌COLMO 在AWE2019發佈了新套系,包含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大家電,但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成套解決方案還有待時日。

小米的佈局始於2013年發佈的路由器、電視2大智能單品。作爲互聯網企業,小米持續通過整合生態鏈企業佈局硬件生態,並在2017年憑藉“小愛智能音箱”衝至行業第一矩陣,從目前看,小米品牌自有產品主要有手機、掃地機器人等小家電,大家電除了電視,其他主要依託生態鏈企業來佈局。2016年小米發佈全新的生態鏈品牌"米家",專門爲其擴充大家電產品,2018年推出了空調和洗衣機2款產品。此外,小米整合的其他生態鏈品牌雲米,在2018年3月發佈首套全屋互聯網家電,昨天又召開發佈會推出近60款智能新品,但大部分是小家電。目前雲米官網在售套系仍以5大件爲主:冰箱、燃氣竈、油煙機、淨水器、熱水器,智米、綠米等核心產品同樣是小家電和智能網關類。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生態鏈企業自有UI和語音助手,數據並不完全歸屬小米,因此他們與小米自有產品佈局的成套其實很難真正打通、成套。

華爲的智能家居之路定位清晰,2015年華爲發佈HiLink智能家居平臺,將戰略目光放在了平臺和手機的入口布局,扮演連接和控制中心的角色。在硬件方面,2018年發佈的“華爲智選”品牌也僅僅是推出3款智能燈品以及指紋鎖等小家電產品。華爲對智能家居探索的着眼點並不是硬件和佈局成套,而是聚焦做網絡平臺方案(HiLink平臺),關鍵入口聚焦在手機,音箱,路由,通過標準協議實現不同品牌間的互聯互通,目前,其已完成與150多廠家合作,接入500多款產品,實現多品牌互聯互通。

綜合來看,擁有製造功底的企業更加容易讓概念落地,貼近用戶生活。互聯網科技企業,很少親自從事智能家居產品品類中最核心的“家電”的研發、生產,或者家電產品線過少,使其對於智能家居用戶需求把握不夠快捷、全面,必定製約其在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

智能家居的落地離不開3個關鍵點

從以上幾個品牌對智能家居的佈局和推進來看,想要構建一整套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離不開3大關鍵能力的塑造,即硬件能力、平臺能力和成套能力。

首先,一切智能家居服務和體驗都是立足於硬件能力基礎之上。現在正是技術硬件的重要變革時期,正如電影《頭號玩家》中的場景實則就是技術硬件的升級,在這方面,具備家電製造優勢的企業們有着更高的起點,畢竟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和實踐積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反覆的研究、論證、質量檢驗,互聯網企業很難短時間做到這些。對於小米、華爲來說,尋求硬件資源合作,顯然更容易,但是對硬件合作方的質量、技術必須要嚴格把關。

其次,平臺能力必不可少。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是家中所有的設備都賦予了“生命”,他們能懂你,甚至成爲你的“保姆”,各自可以傳達不同的信息,像管家一樣爲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主動服務。這就需要構建平臺或控制中心、不斷優化系統讓產品可以數據共享、互聯互通,並基於聯網獲得的用戶數據去不斷優化智能性,變得更“聰明”,因此打造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平臺至關重要,這也是華爲做平臺的原因,平臺是中樞系統,很多家電企業的硬件依託三方平臺接入,短期來看是省心,但長遠來看難免陷入被動,海爾一開始就佈局U+是非常明智的。

最後,智能家居必須成套。隨着需求側消費升級以及80、90後人羣的壯大,拼湊的智能家居顯然難以滿足用戶需求,風格統一、體驗、購買、服務一站式的成套方案成爲新一輪智能家居市場競爭的關鍵。而成套的佈局,不僅包含可以一站購齊的成套套系的推出,還可以包含一站式成套生活方式的構建,這一點上,海爾的做法值得關注。AWE2019前夕,海爾旗下7大品牌不同的智慧家庭套系同步亮相,多品牌成套落地不僅領先國內同行,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唯一。但海爾更厲害的是,硬件的成套、聯通之外,一直在基於用戶體驗佈局“資源生態”,通過用戶端到生態資源端的連接,爲用戶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的解決方案。目前海爾已經形成了7大生態圈,比如,其衣聯網已經吸納4800多家資源加入,搭建起衣物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平臺,爲用戶提供洗、護、存、搭、購全生命週期的智慧解決方案。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海爾在智慧家庭領域一直走在前列。從2006開始,海爾的智能家居探索比行業早了至少8年;此後,基於硬件、平臺和成套以及生態腳踏實地的佈局,如今形成了與行業鮮明對比的差異化,唯一多品牌成套、唯一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

真正的引領,不能跟隨着探路者步伐,而是要自己成爲探路者,纔會成爲領航者。“智能家居”概念正在深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未來,智能家居行業還有無窮大的發展空間。家電、科技、零售等各類企業正在攜手撬動上萬億元智能家居市場,爲全球消費者勾勒出未來智慧生活場景,並逐一落地,變成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