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是什麼時候,忽略了外婆勞碌的身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剛開始瞭解莫高窟時,偶然看到常先生與莫高窟的故事,大爲好奇:“什麼樣的人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工作,癡守敦煌50年呢。

"\u003Cp\u003E揚子晚報網7月31日訊 你喜歡用文字記錄身邊的事兒嗎?你願意和更多的同齡人分享你的喜怒哀樂嗎?你想看見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刊登在雜誌上嗎?那就快快登錄揚子讀寫網(www.young100.cn)投稿吧!投稿主題不限,文體不限,從小學到高中都可以。我們將定期篩選優秀作品進行刊登,最新一期作文來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ma0ex8HnFmjL\" img_width=\"2755\" img_height=\"4257\" alt=\"揚子晚報<成長週刊>7月31日見報作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學生作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讓我感動的一個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南通師範學校第一附屬小學五(16)班 秦朗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漠戈壁,烈日當空,整片戈壁灘都被層層熱量包圍。敦煌,這片綠洲,如同一塊翡翠,鑲嵌在茫茫沙漠中。我們走着走着,莫高窟便到了,它就好似一本記錄着歷史變遷的古書,一直被時光書寫着…… 站在莫高窟前,一個又一個石窟默默無言,它們沉睡了千年,終於再次甦醒。如果它們會說話,一定會齊聲感謝一個人——敦煌藝術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敦煌藝術的“守護者”常書鴻。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剛開始瞭解莫高窟時,偶然看到常先生與莫高窟的故事,大爲好奇:“什麼樣的人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工作,癡守敦煌50年呢?”當時戰火紛飛,新中國尚未成立,莫高窟被發現後無人看管,文物狀況慘不忍睹。常先生正是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拋棄內地優裕的生活條件,舉家奔赴荒漠戈壁中的莫高窟,創立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常先生帶領工作人員在極端艱苦惡劣的條件下,以獻身精神從事敦煌石窟藝術的保護、臨摹工作,開創了敦煌藝術遺產的保護事業。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許多年過去了,敦煌變了,它成爲了文化的明珠;莫高窟也變了,它成爲了藝術的聖地、敦煌的驕傲。再次凝望常先生的畫像,看到了步入老年的他笑得多麼慈祥。如果他能看到莫高窟的現狀,也許會稍感欣慰吧! 九層紅樓,屹立在東風中。石壁上的飛天,無聲訴說着歷史的過往。只有它們,見證了莫高窟後數不盡的辛酸。瀏覽着一個個石窟,很難想象當年常先生是懷着怎樣的決心,來到了這個荒涼的地方;又是怎樣的意志,支撐着他守護莫高窟的決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書鴻,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前輩,卻用不平凡的堅守感動了時光,驚豔了敦煌。一生苦鬥,人亦感懷,敦煌衛士,勳功永在。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感悟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南京市致遠外國語小學五(11)班 馬吉越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回想起那次曇花一現,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它值得我慢慢品味,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短暫。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不久,媽媽種的曇花開放了。我聽說曇花開放的時間很短,而且只會在晚上“一現”。於是,那天晚上,我就和媽媽一起守在曇花旁,靜靜等待着。不一會兒,曇花那水晶燈般的花苞慢慢綻放,花朵微微顫動着,好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花朵裏,花蕊像一排小豆芽,緊緊聚在一起,彷彿在竊竊私語。這時,我纔看清它的全貌,花瓣白裏透黃。但好景不長,“曇花一現”很快就過去了,此刻正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二天當我再去看它時,它已成了一株凋謝的花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看着它,心裏頓生幾分感悟。曇花的生命如此短暫,或許不曾有人見過它,欣賞過它。但它也從未在白天綻放,換取人們的稱讚,而是選擇在一個悄無聲息的夜晚,默默地爲大地增添一絲靚麗,一絲養分。在生活中,我們不也是這樣嗎?那些只會炫耀自己的人,往往沒有真才實幹,而那些默默奉獻的人,纔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是環衛工人爲我們打掃街道;是老師們辛苦地把學生教育成才;是白衣天使幫我們擺脫疾病纏身的痛苦。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堅持着自己的信念,讓人們記住他們。而對於大家來說,只要默默無聞的每個人都積蓄一點力量,當它們匯合起來時,社會就得到了進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世界廣泛人口中,我們並不起眼。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氣餒,迷失了自己。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當感到迷茫時,請想一想曇花,我們要相信自己,綻放自己最絢麗的芳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初中生作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路上有風景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海門中學附屬學校初二(3)班 陳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沿着深沉的威嚴和恐懼,崎嶇至此的道路”啊!是很苦、很累的,可你又是否發現,路邊的花、草是如此歡快,你的內心,是否會留意這路上的風景呢?那個牽掛你、關心你的身影,你留意了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上學的路上飛奔,腳掌無數次踏過路邊的花草,顧不得去看這平凡的景色,只爲追趕時間,只爲讓自己不要遲到。身後的揹包“哐哐”,踏地的腳掌“啪啪”,將無數景色拋之腦後。忽得聽見一聲:“喂!你的水杯忘拿了!”回頭,是外婆,邁着僵硬的腿,喘着氣,走到我身邊,細心幫我把水杯塞入書包:“上課要好好聽啊!作業要好好做啊!中午的飯要多喫點……”嘮叨聲入耳,蕩起內心一絲波瀾,再看時間,“啊!外婆,我先走了!”掙開外婆的手,心中有不忍,回頭看,外婆一人站在風中,風揚起她卷卷的頭髮,埋藏其中的“銀絲”在風中盪漾,再轉身跑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回想着早上的事,對外婆太無禮了……正走着,忽又見一個熟悉的蒼老的身影向我跑來,是外婆!那一卷一卷的頭髮,歪歪斜斜的跑步姿勢,正是外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瞬間,我立在風中,不知所措,下一秒,外婆跑到我身旁,把一個盒子放在我手心,顫抖着打開蓋子,是一盒削得整齊的蘋果,抬起眼,去迎接外婆柔如秋水的目光。外婆的眼睛,印着幾縷若隱若現的紅血絲,但那眼眸,似乎盛着一潭水,有我的倒影。“喫呀!”外婆笑着催促,“嗯!”把那金黃的蘋果送入口中,含着,有濃濃汁水,浸潤了我的喉,流進了我的心,久久不願嚥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是什麼時候,忽略了外婆勞碌的身影?是什麼時候,忽略了外婆柔軟的眼眸?是什麼,讓我變得無情?是繁重的學業,抑或不是,是內心的無奈吧。對從小照顧我的外婆,我似乎忽略了她,在成長的路途徒勞前進吧。眼前的路,好遠,好長,望不見盡頭呢!身後的情,好濃,好真,浸潤心扉啊!在奮鬥的路上,在成長的路上,在崎嶇的路上,總有一道風景,讓我感動,是外婆爲我忙碌的背影。“在那遙遠的小山村,有我親愛的媽媽,已白髮蒼蒼……”耳邊響起外婆常唱的小調兒,在我幼小的時候,外婆便會側身清唱,哄我入睡。外婆老了不少啊,是因爲陪我走過了很多的路嗎?那絲絲華髮,那朵朵皺紋,那蒼老無力的雙臂,那活動僵硬的雙腿,是暮年的象徵。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路上,有坎坷,有風景。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越着一座座山嶺,不要放棄,不要絕望,身旁有親情。有一個願意爲我勞累的身影,給予我動力,給予我寶貴的甘露。今日的我,縱使稚嫩,縱使不知社會的陰暗,但我有心,有一顆心能夠去體悟世間美好,親情,是一道風景,滋潤我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跋涉,跋涉,跋涉……莫負了初衷,莫負了親情,莫負了這路上的絕美風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指導老師:姜水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喀拉峻草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初一(5)班 徐意涵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難以置信,我竟然騎在馬背上,縱觀夢寐以求的喀拉峻草原。 初夏時節,又是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地中,迎面拂來的風是一陣陣的涼爽。身上披件薄外套都不覺得熱。近處的草隨着風一起一伏,剛好能漫過小馬駒的小腿。遠方的草甸綠絨絨,地毯似的,令人想打幾個滾。花是開得星羅棋佈的,極隨意,撒開在廣袤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身後,養馬人輕輕地哼起了一首歌謠,是蒙古語,維語,還是哈薩克語的歌呢?不得而知了。因爲剛剛他在指導我上馬、拉繮繩時都沒有說漢語,用的是友好而耐心的手勢。涼絲絲的風吹在臉上,混着身前身後養馬人婉轉漸響的歌聲。望着遠處的山巔,一切都是那麼豁然開朗,在那一瞬間,似乎變作了翱翔天際的蒼鷹,自由自在,沒有任何束縛或羈絆。我擺脫城市的桎梏,飛向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天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經峽谷邊緣,我們下馬休息。對面的山坡上,生長着不均勻分佈的雪嶺雲杉。墨綠的色澤在草原淺色的映襯下顯得尤爲突出。再往上,就是冰雪覆蓋的山頂、雪峯。雪是格外純淨潔白的,比藍天中的雲還要白。山頂周圍纏繞着淡淡的煙嵐,比薄霧還要飄渺。在更遠一些、矮一些的地方,一小羣羊在俯首喫草,在我眼中成了一個個白的、棕的、黑的點。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在苦苦等待雪山之巔溫暖的春天,等待高原冰雪融化之後歸來的孤雁……”這歌詞本是刀郎用來描繪賽里木湖邊的雪山的,但用在這裏——喀拉峻草原同樣是很合適的。很容易想象,夏天的高原上都是如此涼爽,嚴冬自然是酷寒無比,艱苦難熬的啊,況且在那個年代還未有完備的取暖裝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次騎上馬兒,環顧一望無際的草原、雪山。碧藍的天空像一張澄澈的網,蓋住了整個喀拉峻,但卻不壓抑,透亮的很。養馬人還在抑揚頓挫地唱着山歌,歡快、悠揚,深入人心。馬兒忽然打了兩個響鼻,像是在打節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啊,我的心,永遠與喀拉峻草原同在!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高中生作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起風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2017級創新3班 張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再加上此時清風中夾雜着濛濛細雨迎面吹來,已然能讓人感到初春特有的寒意。我坐在冰涼的自行車後座上,和正騎着自行車的父親有一茬沒一茬地聊着。此行就是要去看你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行車不停地上下顛簸,踉踉蹌蹌地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小路上,路旁的兩排大樹看見我們父子倆騎着車來了,排着隊整齊地節節後退。如今已經17歲的我再一次走在這條熟悉的路上,腦海裏的記憶深處浮現出的全是你的身影……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小學時,我總是揹着裝滿作業的小書包,挽着你爬滿皺紋的大手一蹦一跳地走在這條路上。一路上,你經常會唱歌給我聽,也唱給路兩旁的小樹聽。你最喜歡鄧麗君,鄧麗君的每一首歌你都能信手拈來,我每天都踩着你的歌聲去上學,又踩着你的歌聲放學回家。清晨的和風會輕撫過你斑白的鬢角,稍作停留後又歡快地跑開。有時我走累了,你就會蹲下來弓着腰揹着我。瘦弱的小身體就這樣壓在寬大發福的脊背上,稚嫩的小臉蛋緊貼着你的後腦勺,歪着頭細聽着輕柔的歌聲從你喉嚨裏如流水般汩汩地流出來,流遍了灑滿陽光的整條林蔭小道。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可惜,當小樹長成了大樹的時候,黑髮人也就送走了白髮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不知道拐了多少個彎,又走了多久的路之後,我們終於到了。父親沒說話,我也沒有,我倆一前一後走在矮矮的麥田裏,直到一座墳前,父親停了下來,放下了手中提的塑料袋。看樣子,面前這座冰冷的石碑後面躺着的,應該就是你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盯着石碑出了神,記憶的畫卷又被重新展開,再次翻到關於你的那一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蟬鳴聒噪的仲夏夜,你喜歡穿那件寬鬆肥大的白色碎花襯衫。當帶着涼意的夜色漸漸瀰漫開來後,你就會搬着小板凳坐到院子中間的葡萄藤下,把我抱在懷裏,給我講起那些重複了好多好多遍的故事。有時候我聽得不耐煩了,想從你的懷裏掙脫出去玩,你就會讓我背唐詩。我只有背出來才能去玩兒。 我皺着眉頭,憑着模糊的記憶努力回想當天學過的詩,磕磕絆絆,丟字落字,勉強背出來。但即使是這樣你也會笑着滿意地點點頭,撒開手讓我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我學聰明瞭,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地將唐詩在你面前滾瓜爛熟地背出來,我在學校裏就把學過的《靜夜思》背得滾瓜爛熟。你再讓我背詩時,我就會搖頭晃腦,胸有成竹地將這首詩大聲地一字不落背出來。洋洋自得,且稚氣十足。後來不識字的你終究也發現了其中的端倪,用地道的方言問我:“你這娃兒咋天天就學這一首古詩喲?你是不是在忽悠我噻?”我開心地咯咯咯笑個不停,趁你一不注意突然從懷裏竄出來,頭也不回的就往門外跑,任憑你在身後扯着嗓子叫喊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絲涼風就像你乾裂的嘴脣輕吻過我的臉頰,吻醒了還沉浸在回憶中的我。我突然像是夢中驚醒一般清楚地意識到:我再想背唐詩給你聽時,你已經聽不到了。昔日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現在長眠於此,與最思念她的孫子陰陽兩隔。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倏忽間,壓抑已久對你的思念如洪水般勢不可擋地湧上來,輕而易舉地衝垮了內心深處堅固的淚堤。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掉,一點一滴裏都珍藏着我對你的回憶,掉在地上,然後消失在腳下泥土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感覺到一隻厚實的大手拍在自己肩膀上,身後是那低沉又熟悉的聲音:“別太傷心了。你奶奶要是看到你哭了,也會很難過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眼睛裏含着淚水,抬起頭仰望着頭頂那片冷藍的天。那片天藍得冰冷又淒涼,其中掠過一排隊形整齊北飛的大雁,留下了一串悽清動人的哀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風了,是初春的寒風。裹挾着我對你的思念,吹到我心裏最柔軟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194197501219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