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自我辯護的原動力是想法衝突帶來的認知失調,爲了避免認知失調引發的痛苦,大腦會利用各種方式來推卸責任,包括心理偏差,以及改寫和編造記憶。我們會發現,選擇作弊的學生往往會在事後拼命地自我辯護,比如說“那麼多人都作弊,我還老老實實做題的話也太不公平了。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2019年7月30日,在重慶渝北,一女子開紅色保時捷在馬路上調頭時與另一輛車男司機發生爭吵,並上升到肢體衝突。

據悉,該女子想在斑馬線處調頭,結果造成兩邊直行車輛擁堵,引起直行司機抱怨。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原本是女子沒有遵守交通規則,未按規定調頭才導致路況堵塞。想不到該女子竟然下車與男司機爭吵理論。一氣之下,女子還扇了男司機耳光;出於自衛和條件反射,男司機也回掌了。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平安重慶”發佈的視頻稱,該女子駕車未按規定調頭,罰款200元,駕車戴帽、穿高跟鞋等妨礙安全行車的行爲,扣2分,罰款50元,雙方就糾紛達成調解協議。

事件經過發酵後,男司機出來道歉:

“只是今天碰到了,天氣又熱,大家都有點脾氣,我們都有一點衝動、過錯,我也確實打了她,在這裏向對方說聲對不起”。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原本是女司機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反倒是第一個跑出來問責別人,還出手打人。相信這種死不認錯的做法,很多人都不陌生吧?

雖說是個人都會犯錯,可是大家回想下,你上一次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什麼時候呢?出了問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找原因,而是拼命找藉口說“這事兒不怪我”。

爲什麼當錯誤發生,我們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或者是找一些外部原因,偏偏就是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呢?根源就在於自我辯護的心理。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今天路上讀書給大家帶來的這本書《錯不在我》,作者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這種現象的成因、表現和後果。不論是個人、國家還是社會,都在不知不覺當中進行自我辯護,也同時在遭受它帶來的不良影響。

1.認知失調是自我辯護的原動力

我們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或者說明知不該做的事,卻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比如得了高血壓高血脂,醫生讓你喫得清淡點,可你就是管不住嘴;再比如,明知道吸菸對身體不好,還是忍不住飯後來一根。

犯錯之後,你一般會怎麼做呢?是大大方方承認自己做錯了,還是找各種理由和藉口爲自己辯護呢?不出意外,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會不假思索地選擇自我辯護。

爲什麼會這樣呢?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認爲,自我辯護的原動力是人類內心的“認知失調”。也就是說,當我們心裏的兩種念頭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不舒服,爲了緩解這種難受的感覺,大腦就會開始各種找理由。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舉個例子吧,如果你一邊想着減肥,一邊又嘴饞,想跟好朋友出去搓一頓,這兩個想法當然有衝突,大腦起衝突,認知失調隨之而來。爲了讓自己沒那麼糾結,我們的本能反應就是找個理由:哎呀這個星期工作太累了,好不容易到了週末,我應該好好犒勞自己!就喫一頓不要緊的!

自我辯護也有好處,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我們的自尊。假如你突然意識到,原來你每天會犯那麼多錯,做那麼多不該做的事,你是不是就會陷入無盡的愧疚和自責中,那還怎麼繼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自我辯護對我們還是很有作用的。

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自我辯護都是過度的,這種找理由的行爲不僅會阻礙我們分析問題背後的真實原因,還會妨礙我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想一想,要是大家能不再爲不良的生活習慣找各種藉口,我們的身體一定會健康不少。所以說,我們應該有效控制自我辯護,特別是過度自我辯護,怎麼做呢?關鍵是找到自我辯護是由什麼控制的。

2.證實偏差讓自我辯護輕而易舉

我們剛纔說到,人們會通過自我辯護來減少認知失調帶來的痛苦。有些朋友可能會不以爲然:我可是很清醒、很理智的人,那些一看就是自欺欺人的幼稚藉口,我纔不會犯呢!

可是你再理智,還是逃不了大腦的控制,我們的大腦會利用兩種主要的手段,來讓本來頭腦清醒的你,對自我辯護的蹩腳藉口深信不疑。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手段:證實偏差。也就是說,大腦會選擇性地吸收外界的信息,對於支持自己想法的信息,我們會更容易接受,而對於跟自己想法不一致的信息,我們會選擇忽略甚至是拒絕。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來兩組人,一組人支持死刑,另一組人反對死刑。科學家給他們看了幾篇論文,這些論文有的贊成死刑,有的建議廢除死刑,而且都有詳實的論據。接着,參與者需要對論文進行評價。結果發現,他們會把跟自己立場一致的論文牢記在心,稱讚它們水平高;至於跟自己看法不同的論文,則會雞蛋裏挑骨頭,抓着一些小錯誤不放,以此來貶低文章的可信度。

你也許覺得,這沒啥大不了的啊!注意,不要小看了證實偏差,它不斷積累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本書作者把這種現象叫做“決策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頂部,兩個道德選擇之間可能只有很細微的差別,但是在爲自己的行爲不斷辯護的過程中,我們會在潛意識裏不斷肯定和強化之前的選擇,就好像從金字塔的兩側往下滑,到金字塔底部,選擇就出現了巨大的差異。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我們舉個例子,在考試的時候,所有學生都面臨着一個抉擇:遇到不會做的題,要不要作弊?我們會發現,選擇作弊的學生往往會在事後拼命地自我辯護,比如說“那麼多人都作弊,我還老老實實做題的話也太不公平了!”,甚至還有人覺得“不作弊的人不是因爲不想,而是沒那技術和膽子!”

在這樣自我辯護的過程中,作弊這個本來不合理的行爲變得越來越可以接受。長此以往,很多其他不道德的行爲也會被合理化,最終,一個正直的人就會慢慢墮落成一個沒有道德的人。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爲之”,背後就是這個道理。

3.記憶是自我辯護的歷史記錄

除了證實偏差以外,我們的大腦還有一個自我辯護的手段,那就是通過記憶。來問問大家,你覺得自己的記憶可靠嗎?你記得的東西都是真的嗎?很多人的反應肯定跟我一樣:那當然啊!

然而,科學研究早就發現,記憶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靠。

首先,我們會爲了眼前的利益而歪曲記憶。比如有一位叫拉夫·哈伯的心理學家,他很喜歡講述自己是如何不顧母親反對,放棄本地大學,毅然選擇去斯坦福的故事。多年以後,哈伯發現了一些當年和母親的通信,這才意識到,原來,當時母親是鼓勵他去斯坦福的,而他自己想留在本地。你看,爲了保持“自己很獨立”的想法,哈珀改寫了記憶。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我們的大腦不僅會改變記憶,甚至還會無中生有地編造記憶。換句話說,一些你自以爲真實的事情,可能壓根就沒發生過。

比如在美國,有上百萬人堅信自己遇到過外星人,不少人還能描述出當時的細節。然而科學家發現,這些人“看到”外星人的時候往往都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比如時差反應、長途駕駛等等。在這種狀態下,有30%的人會經歷“睡眠癱瘓”,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鬼壓身”——人的意識已經清醒,可以看到周圍的環境,身體卻不能動。

在經歷睡眠癱瘓的人當中,又有5%的人又會經歷“清醒夢”,就是說你在做夢的同時能看到周圍的真實環境,因此會覺得夢裏的東西好像真的在發生。雖然這段經歷是假的,但大腦卻有可能信以爲真。如果再加上我們之前說過的證實偏差,選擇性地看新聞的話,可能就會覺得:全國有那麼多人都見過外星人呢!肯定是沒錯了!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既然記憶這麼不靠譜,我們怎樣才能鑑別“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的真僞呢?答案是交叉考證。

比如一位叫賓札民·維爾柯米爾斯基的音樂家曾經出了一本書,記錄自己童年在納粹集中營的可怕經歷,這本書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關注度和名望。然而歷史學家經過多方考證,發現書中的很多描述都不符合當年集中營的實際情況,最終證明,威爾克米爾斯基的這段經歷根本就是虛構出來的,可怕的是,連他自己都信以爲真了。

你看,我們的大腦不僅能選擇性地接收信息,還能改寫和編造記憶,這些都讓自我辯護變得更加容易。

4.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不斷成長

我們到底該如何克服自我辯護,開始勇敢承認錯誤呢?本書作者提出了幾個小建議:

首先,要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自我辯護行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我辯護幾乎是本能反應,根本意識不到,更別說改變了。幸運的是,在瞭解這本書的內容之後,相信大家已經對自我辯護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第二,要明白承認錯誤並不是愚蠢和脆弱的表現,而是吸取教訓,取得進步的大好機會。

比如說,科學家們發現,亞洲兒童的數學能力普遍比美國同齡人的強,爲了弄明白這背後的原因,有心理學家在上世紀進行了一項研究,對比了美國、中國和日本的教育方式。

他們發現:美國的孩子覺得犯錯非常羞恥,所以不願意在小夥伴面前解答比較難的數學題;而在亞洲,孩子們往往都是先犯錯,然後通過改正錯誤來學習。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被老師叫到黑板前面做題呢?要是做錯了印象肯定特別深,以後基本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保時捷女扇男子耳光遭扇回,網友紛紛點贊,稱該女子“活該”

最後,要用開放的心態接受別人的批評,以及自己可能犯錯的證據。畢竟,誰不喜歡自信坦誠、知錯能改的人呢?

通過今天這本書的講解,大家應該對自我辯護的成因、方式有了更全面的瞭解。人們自我辯護的原動力是想法衝突帶來的認知失調,爲了避免認知失調引發的痛苦,大腦會利用各種方式來推卸責任,包括心理偏差,以及改寫和編造記憶。

然而,對錯誤視而不見甚至拒不接受,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消極的後果。如果能用我們上面說過的方法試着認識和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能更好地化解矛盾和衝突,同時從中收穫寶貴的財富,讓自己不斷成長。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