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 07:25 | 錢江晚報

還在玩收菜搶能量?瞧瞧餘杭這小區 倒垃圾也能打榜

垃圾袋印上二維碼。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類是關乎到我們社會環境保護的大事兒,但由於涉及到了千家萬戶,垃圾分類實施多年以來,總的效果並不理想。

不過最近,記者在杭州餘杭區採訪時瞭解到,經過幾個月的試點運行,他們似乎找到了垃圾分類的好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麼,餘杭區到底使用了什麼祕密法寶?

“今天垃圾分類分數我還沒統計好,等一下回來燒飯哦。”3月13日下午4點半,家住餘杭毓秀家園小區的吳麗芳阿姨還在志願隊忙碌。

現在,每天上午8點,吳阿姨和幾位老姐妹有了一項全新的“早鍛鍊”運動:倒完垃圾、分揀垃圾。她們10個人分頭檢查21幢居民樓門口的綠色垃圾桶,裏面的餐廚垃圾(溼垃圾)用帶二維碼的袋子裝着,打開垃圾袋,阿姨們要一一掃碼、拍照、打分。

溼垃圾分類到位的打5分;混雜小塑料袋、餐巾紙等雜物的打3分;完全沒分類的,就給1分。分類數據通過掌上終端上傳餘杭區城管局後臺,然後,小區業主會收到短信,反饋當天家裏垃圾分類打分情況。

還在玩收菜搶能量?瞧瞧餘杭這小區 倒垃圾也能打榜

下午3點過後,稍事休息的吳阿姨又忙開了,她負責統計小區712戶業主家當天餐廚垃圾分類打分數據,這需要2個小時。

除了統計當天打分情況,吳阿姨還要對一週打分情況進行彙總,大家一起去給各樓道電梯裏的“垃圾分類光榮榜”貼小紅星。

從去年9月開始,像這樣的日常工作,常年無休,阿姨們已經堅持了半年。

她們的義務勞動感動了鄰居們,大家都自覺做好垃圾分類。而阿姨們的分揀垃圾行動,還有“神器”加持。“神器”就是帶二維碼的垃圾袋,免費向小區居民發放。在設備上掃二維碼,每家都能領到綠色、橘色垃圾袋各一卷。綠色的裝餐廚垃圾,橘色的裝生活垃圾,每隻袋子上都印着二維碼,和住戶信息一一對應。

剛開始,只有30多戶人家使用二維碼垃圾袋,小區每天只能收到40公斤分類到位的溼垃圾。現在,小區87%的住戶都自覺使用二維碼垃圾袋,每天溼垃圾的量增加到500公斤,平均每戶0.7公斤。因爲阿姨們的堅守,毓秀家園小區成爲餘杭區第一個垃圾分類全程追溯的試點小區。

就在3月13日,餘杭區還召開了2019年第一季度鎮街、村社書記“三個全域”擂臺賽暨垃圾分類推進會,正式啓動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其中,2019年餘杭要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形成“幹”“溼”全覆蓋的生活垃圾分類,全年生活垃圾總量實現零增長。

(原標題《垃圾袋印上二維碼還要拍照打分 餘杭這個小區倒垃圾也能打榜》,記者 施雯 通訊員 陳道亮 費彪,編輯 李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