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此時已經對張學良放下心來,知道他不會對蔣介石動手,也不擔心自己會在西安遭遇不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子文說:“因爲黨內的政府要員已經跟隨委員長去了西安,現在留在南京的數他位置最高。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摘自《戴笠野史》,陳達萌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史上的一瞬,會改變許多人的一生。戴笠人生的轉捩點,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在這場博弈中,戴笠堅持主和,並前往西安營救蔣介石的行爲,讓蔣介石對他刮目相看。蔣介石很難信任一個人,但這件事讓他對戴笠的信任與日俱增。從這之後,戴笠在蔣介石的默許下不斷發展勢力,進入了人生突飛猛進的高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西安兵諫嚇壞南京政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12月,戴笠正在廣州進行接收,擴充廣東緝私部隊。午後1時整,他忽然接到軍統局西安情報站站長髮來的加急電報。他心裏立刻一抽,一股不好的預感霎時籠罩心頭。他知道此刻蔣介石正在西安勸說東北軍“剿共”。而之前也有情報傳來說據張學良身邊的親信透露,張楊有可能採取“兵諫”的方式,逼蔣介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可是當時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戴笠都認爲張學良頗有忠義之風,不會做出這種事,因此都沒有放在心上。可眼前這一紙加急電報會不會就是報憂的噩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顫巍巍地打開電報紙,念道:“十萬火急,南京沈沛霖(戴笠的代號)親譯(絕密):據確切悉:12日拂曉,張學良、楊虎城突然發動兵變,叛軍包圍了華清池,領袖已被挾持到新城大樓,生死不明。西安江雄風敬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啊”了一聲,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出了一身冷汗。他感覺到自己爲蔣介石辦事以來,最大的危機已經來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立刻坐飛機趕回南京,下飛機剛好接到宋美齡的急電。他知道此事已經遮掩不住,連忙驅車前往蔣介石的府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進門,宋美齡正在桌邊拭淚,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在一旁走來走去。看到戴笠,宋子文首先斥責道:“你們是怎麼負起保衛領袖安全的責任的?爲什麼此次事變之前竟然沒有任何動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不敢接話,他拿起桌上的電報一看,是下午3點50分,西安方面發來的正式電報:“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蔣介石被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心裏一涼,只得說:“這條消息不要擴散,我先去找何應欽商量一下應該怎麼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孔祥熙馬上說:“何應欽他早就得到電報了,故意遮掩着不告訴我們。要不是他身邊有我的人私下遞了個消息來,我們到現在還是被矇在鼓裏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子文說:“因爲黨內的政府要員已經跟隨委員長去了西安,現在留在南京的數他位置最高。他一直對委員長就不服氣,現在姐夫在西安出事,正好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看他是要借刀殺人,所以故意封鎖消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聽到他這話,宋美齡更是嚶嚶地哭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連忙撇清責任:“其實在校長去西安之前,我已經勸說過校長張學良、楊虎城似乎與陝北紅軍的某一負責人進行祕密接觸,此行危險。可是校長卻說他不相信漢卿會出此下策,堅持要走。我阻攔不住。而事情到現在這個地步,我估計大家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現在何應欽應該也不敢有異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子文問:“那你說,現在應該怎麼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沉吟了一下說:“漢卿是個忠義之人,他雖然做出了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定然不會和校長爲難。我相信這些都是在楊虎城的慫恿之下做出來的。而且有漢卿在,校長的生命是有保障的。我們現在應該爭取和西安方面取得聯繫,說服校長答應他們的條件,早日救校長回到南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美齡抽泣着說:“對,必須和平解決,千萬不能打西安。子彈是不長眼睛的,萬一炸彈落在華清池,豈不是要中正的命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子文安慰她說:“我們馬上就召集臨時緊急常委會,商量個辦法出來。你放心,姐夫吉人自有天相,不會有事的。” 消息一出,整個南京彷彿像炸開了鍋。何應欽見風使舵,把中央委員都召集在自己的官邸,想要引導大家同意攻打西安。以宋美齡爲首的一羣人卻強烈要求和平解決。一時間會場上議論紛紛,莫衷一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的恩師,如今已經是考試院院長的戴季陶首先站起來發言:“張、楊大逆不道,爲國法所不容,如果不立刻前往討伐,國家將如何樹威?政府將何以立足?我建議迅速派兵包圍西安,只有張、楊的性命在我們手裏,領袖的生命纔有保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季陶是國民黨的元老,他一開始就發表了“主攻”的意見,這讓何應欽等人欣喜不已。主和的宋美齡等人着急了,連忙說:“萬一張、楊以委員長的性命相要挾,或者將他做人質怎麼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應欽此時卻站起來說:“諸位,我看應該馬上派飛機轟炸西安,堅決討伐逆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應該出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給張學良和楊虎城一點顏色看看,叫他們不把中央放在眼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轉頭一看,附和何應欽的竟然是復興社的老成員,蔣介石曾經信任的桂永清,賀衷寒,鄧文儀等人。他們認爲此次事變是中共指使張、楊乾的,蔣介石生還的希望渺茫,因此急於重新尋找新的主子,就投到了何應欽的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美齡是又急又氣,她站起來大聲疾呼:“轟炸西安是置中正於死地,我堅決不能答應。我這麼做不只因爲他是我的丈夫,而且因爲他是國家的領袖,他要是有什麼好歹,中國將陷入更大的混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在何應欽等人的強硬意見下,宋美齡一個女流之輩的聲音是如此微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雖然是站在“主和”這一邊,但他並不敢發言。因爲事變發生以來,已經有不少人質疑他和特務處和張、楊內外勾結,故意騙蔣介石去西安。他一開口,就會有更多的反對和質疑的意見砸向他。他只好坐立不安地保持沉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場面出現一邊倒的情況時,忽然戴季陶又站起來說:“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薩,去拉薩拜佛有三條路,一是由西康經昌都,二是由青海經玉樹,還有一條是由印度越大吉嶺。這三條路都可通拉薩,誠心拜佛的人三條路都走,這條不通走另一條,總有一條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條路。”說完又叩了一個響頭,退了席。與會者都看見這一幕,特別是主攻的人知道戴季陶轉了向,也不再提反對意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美齡等人得到了難得的喘息時間,抓緊時間和西安進行聯繫。12月21日,隨蔣介石去西安的英籍澳大利亞人端納從西安帶回消息,說張、楊只想讓蔣介石接納“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請求,並無加害之意。宋美齡、宋子文決定跟隨端納去先親自勸說蔣介石先答應條件,再秋後算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2.戴笠趕赴西安“救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時,戴笠卻又面臨着他另一個艱難的選擇,那就是是去西安救駕,還是留在南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留在南京等待事變解決當然是萬無一失。可是此次西安事變他有瀆職之過。無論蔣介石是生是死,他都逃脫不了失職的罪名。不如隨宋氏兄妹冒死前往,或許還有轉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他決定要去了,卻又開始躊躇,擔心不僅沒有在蔣介石跟前討上好,反而搭進自己一條小命陪葬。就算張、楊不和蔣介石爲難,也難保東北軍、西北軍那麼多人中,沒有想要自己腦袋的。到時候手起刀落就是腦袋一顆,那麼榮華富貴也都打了水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是思來想去定不下主意,突然,他想起自己的摯友胡宗南。胡宗南久在西北駐紮,對張、楊兩部的情況比較瞭解,爲何不請他幫忙做一決斷?戴笠主意一定,馬上發去電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宗南的回電也是馬上就到,他說:“根據我從各方面掌握的情報判斷,西安事變蔣介石絕無生命危險。校長不亡,豈有學生先亡的道理?你放心前去,我保你此行不但沒有生命之虞,而且是千載難逢的建功之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大喜,馬上去找宋美齡哭陳願意一道去西安。宋美齡擔心他惡名在外,去了只能壞事。宋子文卻幫他說話:“雨農和漢卿關係極好,他去或許能幫我們做做他的工作。你就讓他去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連忙謝了宋子文。從這件事開始,他跟宋子文的關係也就更近了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天晚上,南京特務處大禮堂召開了骨幹特務訓話。戴笠把工作交給了鄭介民和梁乾喬,又回雞鵝巷拜別了老母妻兒,踏上了去西安的飛機。 飛機途經洛陽機場,戴笠跟隨宋美齡在飛機上向下眺望,只見機場上已經羅列着數十架轟炸機,心裏是突突直跳。宋美齡讓機長同洛陽空軍司令聯繫,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之前,切勿派飛機接近西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此時已經對張學良放下心來,知道他不會對蔣介石動手,也不擔心自己會在西安遭遇不測。既然他願意讓宋氏姐弟前去,就說明他沒有歹心。張學良與宋子文有姻親關係,張的夫人又是宋美齡母親的乾女兒。有這兩人同行,必定不會和他爲難。他最大的憂慮是何應欽乘人之危,派人攻打西安,使蔣介石和張學良等人同歸於盡,何本人就能坐收漁利。所以現在正在進行的就是一場爭奪時間的戰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環視一眼機艙,宋美齡,宋子文等人都是一臉焦急,宋美齡甚至把一柄手槍交給端納,告訴他如果出現軍隊暴動等情況,立刻開槍殺了她,不用遲疑。她美麗的臉龐上現出一份堅毅的神色,端納默默接過手槍,沒有一個人敢說話。整個飛機上籠罩在一片悲壯的氣氛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快,飛機抵達西安機場,可是機場中並沒有出現迎接的車輛,只有兩三名衛兵。戴笠沉吟一下說:“也許是我們出發的時候發送的電報還沒有送達西安。可以讓飛機在西安城上方盤旋數圈,引起城中的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機長依言行事。不一會兒,車輛陸陸續續往機場開來。飛機剛剛停下,張學良立刻出現在機艙門口,形容憔悴,面帶愧色。宋美齡保持着端莊冷靜的儀表,主動和他握手問好,看似不經意地說了一句:“張大帥能否讓部下不要搜查我的行李?我怕他們翻亂了我不好整理。”張學良立刻驚恐地點頭說:“夫人何出此言,我張某人哪裏敢對夫人如此不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到這個場面,大家都放下心來。戴笠也知道張學良如此性格,是斷斷不可能爲難蔣介石的。他整整衣裝,要跟在宋子文身後下飛機,不料被張學良私下攔住說:“雨農兄稍安勿躁,我有專車來接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狐疑地停下腳步,但他知道自己在西北軍中樹敵甚衆,也就不敢貿然行動。他坐回座位等待,聽到機外一輛輛汽車開動走遠了之後,才見到幾個士兵走出來,向他行了個禮說:“請戴先生解下隨身武器,跟我們上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心裏是咯噔一響,暗暗懊惱到自己終究還是沒有逃過此劫。他乖乖解下了佩槍,跟着士兵上了一輛小轎車,往一條偏僻的小路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半小時之後,轎車駛到一座戒備森嚴的公館,士兵不由分說地把戴笠“請”進了地下室,關押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看了看屋子,裏頭準備了乾淨的被褥和設施完善的洗漱間,顯然可見張學良沒有虧待他。可是他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險來到西安,連蔣介石的面都沒有見上就被關起來,那不等於是白走了一趟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拍着門叫士兵過來,可是敲了半天都沒有人理他。天色暗下去又亮起來,他除了能從一個小窗子中取到乾淨的飯菜和飲用水,此外沒有半點和外界的聯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越等越慌,越等越怕。他不知道西安城中此時是兵荒馬亂還是和平無事,不知道是蔣介石妥協了答應和談還是楊虎城一怒之下逆天刺主。他更擔心某天屋外就闖入一批人把他殺掉滅口。從前他每天都能得到許多的消息,忽然有一天什麼消息都傳不到他這兒來,他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只覺得前途渺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翻遍了身上的口袋,找到一個本子和一支鋼筆,他懷着必死的心情寫下了遺書:“自昨日到此,即被監視,默察情形離死不遠。來此殉難,同志所願也。唯未見領袖,死不甘心。領袖蒙難後十二日,戴笠於西安地下室。”寫完他把紙筆一擲,悶頭大哭一場便沉沉睡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戴笠就被開門的鐵鎖聲驚醒。他一翻身坐起來,看到張學良揹着手走了進來。他雙頰消瘦,神情更加疲憊,彷彿幾天都沒有睡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站起來,兩人相視一眼,一言不發。張學良把一份東北官兵聯名寫的報告交給戴笠,戴笠一看,又是渾身一顫。只見上書八個大字:“速殺戴笠,以絕後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最初的恐懼過去後,反而冷靜下來。他明白張學良會給他看這一紙報告,就表明了張學良不願意殺他,但是又迫於輿論的壓力,只得把他軟禁在此。他轉過頭對張學良說:“你不殺我,我應當謝你。可是你挾持領袖,鬧出如此大亂,該當何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學良長嘆一聲說:“我是國家的罪人啊。這次事變後,我願意隨蔣委員長去南京,以表示我的贖罪之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聽了心又放下一半,他問:“事情解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學良點頭說:“蔣委員長答應了我們提出的和談條件,你可以去見他。但是逗留時間不可過長,我已經準備好飛機,你馬上可以返回南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聽了心是完全放下了,他握住張學良的手說:“既然如此,多謝漢卿兄了。就請快帶路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蔣介石正坐在屋內生悶氣,宋美齡在一邊勸他。看戴笠走了進來,蔣介石立刻大吼一聲:“你來幹什麼?給我滾出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很久沒有聽到蔣介石的訓斥了,乍聽之下,竟然感動地哭了出來,心裏覺得格外親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到這場面,宋美齡連忙打圓場說:“都什麼時候了,你還罵雨農。現在那麼多人等着看你死,只有他一個冒死來救,如此忠心是實在難得。你就讓他見見你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蔣介石心裏何嘗不是感念戴笠的忠誠?只是這次面子丟得太大了,總得讓他耍耍威風,出出惡氣。看着戴笠第一次落下眼淚,他還是又罵了一句:“乾嚎個什麼,我還沒死呢?”他嘴裏這麼說,心裏卻做好了回去給他升官犒賞的準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戴笠在張學良的保護下,登上了返回南京的飛機。在起飛的那一瞬間,他彷彿有一種唯我獨尊,平步青雲的感覺。他暗暗在心裏說:“這一場賭得漂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後他也曾把自己的幸運歸功於化名取的好。因爲戴笠有“缺水忌土”的命相,所以在軍統局本部用過許多“水汪汪”的化名,來彌補自己命中不足。這些化名有:汪漢清、汪濤、塗清波、海濤源、沈沛霖、雷雨雯等。他用得最多的化名是“沈沛霖”,因爲自取了此名後,他的老胃病就很少發作,甚至罕有傷風頭疼,“天天如願,事事順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3119826137959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