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廢棄礦山換新顏 生態保護顯成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全南縣陂頭鎮李家洞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點,曾經揚塵漫天的1000多畝“光頭山”已變得滿眼綠意,一排排樹木挺拔茂盛,一片片護坡毯鬱鬱蔥蔥,處處展現盎然生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提升改良土壤耕作條件,全南縣投資3540萬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與土壤改良農業增產增效項目,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環境和農作生產條件,爲當地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m520mAhEiW2H\" img_width=\"550\" img_height=\"290\" alt=\"繪就生態全南的美麗畫卷\"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空中看李家洞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月的全南,青山綠水環繞,滿城芳香撲鼻,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呈現一幅絕美全南、醉氧全南的美麗畫卷,這裏的人們或在花間拍照,或在岸畔沉思,或在山間流連,盡享全南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豐碩成果。近年來,全南縣通過實施礦山環境修復、土壤綜合整治、低質低效林改造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項目,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讓“綠水青山”變爲“金山銀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廢棄礦山換新顏 生態保護顯成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全南縣陂頭鎮李家洞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點,曾經揚塵漫天的1000多畝“光頭山”已變得滿眼綠意,一排排樹木挺拔茂盛,一片片護坡毯鬱鬱蔥蔥,處處展現盎然生機。從“靠山喫山”到“養山致富”,李家洞變遷是全南縣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個縮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縣、省級生態縣、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贛江的上游,全南擁有良好的生態既是資源,又是剛性約束。這幾年,該縣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實施城區污水管網擴建、工業園污水處理廠、桃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主要河流過境斷面水質基本達Ⅲ類以上;堅決不上化工類企業和有污染的企業,先後拒絕了20多家可能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企業落戶;投入2.65億元實施了北線片區廢棄稀土礦環境治理、桃江流域小慕河生態治理修復、梅子山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三大工程;推進環保違法行爲利劍行動等“八大行動”,查處環保違法企業13家、行政處罰6家,整改規模養殖場69家,拆除養殖場184家;完成低質低效林改造3萬多畝,嚴控森林採伐指標40多萬立方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堅持保護、建設、治理多措並舉下,全南空氣質量全年達到國家一類空氣標準,過境水達國家Ⅲ類水質標準以上。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全南的長壽老人越來越多,該縣成爲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撂荒田”披綠生金 農民喫上“生態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在全南縣龍源壩鎮,放眼望去,昔日零零散散、高低不平的田壟上已建起整齊連片的蔬菜大棚,農田平整方正,機耕道筆直延伸,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秀美田園畫卷映入眼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龍源壩鎮地處山谷地帶,地勢凹凸不平,當地村民的田地大半零散分佈,高低不平,農作物產量很低。如今,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昔日“撂荒田”而今成了“聚寶盆”。村民們說,放在十多年前,誰也不敢想,這片土地會有一天變得如此“值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提升改良土壤耕作條件,全南縣投資3540萬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與土壤改良農業增產增效項目,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環境和農作生產條件,爲當地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以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爲契機,大力興建蔬菜大棚,通過推行“龍頭企業+合作聯社+合作社+農戶”模式,採取統一育苗、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和分戶種植“五統一分”方式,帶動全縣2362戶貧困戶發展蔬菜產業增收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片片荒地變成了致富田,一行行蔬菜長勢喜人……鄉村旅遊悄然而生,生態效益帶來了經濟效益,帶動了集體和村民雙增收。(黃雲松 黃小健 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876915055170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