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cG8DVeYhow\" img_width=\"305\" img_height=\"232\" alt=\"快报专访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负责人陈同滨:还有很多人值得被记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本月上旬,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考古队是发现良渚古城遗址的人,那么陈同滨和她的团队,则是用最容易被理解的方式,让世界理解、认可良渚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可能是最会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杭州人。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文本,是她带着团队,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历时5年,一起编制出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还有哪些值得大家了解的故事?昨天下午,快报专访陈同滨,听听她怎么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cG8TBH0QygE\" img_width=\"720\" img_height=\"1081\" alt=\"快报专访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负责人陈同滨:还有很多人值得被记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这两天,陈同滨在整理一些过去的照片。在几张时间标注着2014年2月的照片里,她看到了大家凝重的表情,那是在良渚古城遗址的现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时候,大家的压力都很大。”陈同滨说,这种压力,不仅来自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也在经费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有四位老先生给习总书记写了封信,分别是: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张忠培。”这封信,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整个申遗工作。”陈同滨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采访的时候,陈同滨一直都在强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程,从保护到研究,从来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在工作照片里可以看到,每一个现场,都有多个部门、单位的很多人参与。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整个过程里,任何时候,都是集体在参与。就拿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来说,也是我们团队不断和考古界专家讨论出来的,是集体努力的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同滨向我们提到一些人,他们的努力,都值得被记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良渚遗址地的保护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建了一个群,施工队会把每个施工点每天的情况,都拍照在群里汇报。这个群,良渚遗址管委会项目管理组组长陶波负责,每天都要盯着,看看工作是不是到位,有问题,就直接在群里和我们联系、解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程干到靠后的时候,大家都叫苦,实在太累了,就在微信群里抱怨了一句。当时陶波就回了一条微信,大意是,“你是为见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在干”。这条微信,给了施工队很大的鼓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俊杰,累到几乎话都说不出来了,依然坚持盯着现场。还有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当时正在做化疗,人都瘦得脱了形,仍然多次组织国际专家的现场考察和交流。还有负责组织文本编制和提交的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在整个申报过程中,我看到了他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感人。还有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规划局局长王辉,长时间地投入在遗址现场,包括他的几个得力助手陈强、于蕾等,只要是在遗址现场,我们就几乎天天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余杭,在良渚管委会,从政府干部,到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现出来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自觉认同与全力投入,是在我以前多个申遗项目的实践中前所未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过程中,杭州人是很自豪的,尽管它带来的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文化效益。大家的觉悟都很高,这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还有很多没有提到的人,有良渚考古人一代一代的坚持,有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局的积极支持与投入,还有北大、社科院考古所,以及多家设计咨询单位专业人员的全力投入,才能获得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良渚古城遗址体现的早期中华文明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和世界其他主要早期文明有哪些不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陈同滨总结了3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稻作农业。世界农业起源中,水稻是中国长江流域起源的农作物,良渚古城体现的是史前稻作农业的文明成就。在世界已经发现的大河文明中,只有长江流域是种植水稻的,所以说,良渚文化所产生的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复杂社会,是人类史前稻作农业高度发展的结果,是长江流域大河文明的特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发达的玉文化。它承载了良渚社会在精神信仰、等级制度、艺术表现以及制作技术等多方面的信息。作为器物,它的功能和技艺的意义毫不逊于青铜器。这一特点,无论放在古今中外,都是独特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重在权力象征意义的城市规划模式。在城市文明或早期城市规划方面,良渚古城在空间序列设计上的规划特征,比如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的向心式三重空间布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最早用来强化统治地位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典型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见证了中华文明5000年前的缘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也见证了其绵延不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意义,在陈同滨看来,第一个还是“不忘初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的过去是怎么样的?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历史?我们从哪儿来?这一系列的问题,推进了整个良渚古城的探索。“今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兑现了我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振兴中华。”陈同滨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证实了中华文明的5000年历史,明确声明良渚古城遗址,是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复杂社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还填补了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空白。在过去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的早期文明在世界历史地图上只标注了黄河流域的殷墟,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是空白的。这次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功,第一次向世界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同滨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5000年前的缘起,见证了这一文明在早期阶段的特征、智慧与成就,同时也见证了这个文明的5000年绵延不断。这一事实,显然有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 还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挑战还是蛮多的,无论是在考古研究、价值研究,还是在保护管理、公众展示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同滨说,“价值研究上,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良渚古城的居住人口有多少。城市是人群集中的居住地,如果研究一个城市,连人口有多少都说不清,是一个大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良渚古城里,迄今没有发现任何稻谷种植的痕迹,显然城市居民主要是非农人口,那么国家粮仓里大量的稻谷又是怎么来的?五千年前有没有“税收”?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保护管理上,还有很明显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城市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看来,杭州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力度还是很大的,居民建房的控制也是有效果的。但让陈同滨担心的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越好,对房地产投资的吸引力就越大,在这一方面,杭州要怎么平衡,今后依然是挑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延续城市人文魅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h3\u003E\u003Cstrong\u003E杭州应统一制定一套管控标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杭州的文化特色,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蕴含了很深的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同滨说,杭州拥有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文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重要特征。但它们都有一个本底的属性,都和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稻作生业有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良渚是长江流域稻作文明支撑的早期区域中心。大运河是因为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这块鱼米之乡,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要为隋唐的长安与洛阳、清代的北京等帝国都城供给粮食,成为了运河的南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湖的山水美学,是南宋文化的典型产物,与杭州的地理-文化特征密切关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历史看,不管是运河还是良渚古城遗址,都能证明,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史上,杭州多次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杭州要怎么抓住历史文化的特征,对这样的历史底蕴进行保护和传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同滨认为,首先是进行系统的杭州城历史文化价值或特征研究,研究的技术路线可以参考国际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方式,然后在城市价值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空间规划、实施空间管控。这是整体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最有效的途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零打碎敲地去做一个城市建筑和风格的保护,是成不了规模的,一定要呈一个片区、形成一个整体规划的空间管控才有意义。所以在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特征、提炼价值载体分布空间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有相应的空间规划,实施统一的空间管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杭州正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陈同滨看来,杭州应该借这个机会,把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规划做出来,把杭州现有的各种保护身份,像世界遗产、国保单位、风景名胜等所有的资源都置于一个空间里展现出来,统一制定一套管控标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GslDds3zmZHIP\" img_width=\"720\" img_height=\"384\" alt=\"快报专访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负责人陈同滨:还有很多人值得被记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摄影 江玥 编辑:李师礼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582330252661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