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次交易前,中信集團間接持有大冶特鋼58.12%股權,爲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冶特鋼表示,此舉將真正體現現有品牌的聚合效應,積極響應國家打造國際優質特鋼品牌的鋼鐵行業戰略規劃,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e0d82d1f93843cda2a6c343e605658e\" img_width=\"1280\" img_height=\"853\" alt=\"大冶特鋼重組過會,千萬噸級特鋼“巨無霸”出海搶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文\u002F 陳紅霞 黃麗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內特鋼企業通過做大規模卡位國際市場的步伐正在加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9日,大冶特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項獲中國證監會2019年第34次工作會議審覈有條件通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收購預案修訂版,此次交易大冶特鋼作價231.79億元、以發行股份的形式購買泰富投資、江陰信泰、江陰冶泰、江陰揚泰、江陰青泰及江陰信富合計持有的興澄特鋼86.50%股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次交易完成後,中信集團下屬的特鋼板塊將實現整體上市。”7月29日,我的鋼鐵網諮詢總監徐向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在特鋼行業逐步走向專業化、精細化、國際化發展的當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信特鋼板塊整體上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冶特鋼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鋼鐵企業之一,目前歸屬於中信泰富特鋼有限公司旗下,中信特鋼則是目前世界鋼種覆蓋面大、涵蓋品種全、產品種類多的精品特殊鋼生產基地,旗下子公司包括江陰興澄特鋼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青島特殊鋼有限公司,靖江特殊鋼有限公司,銅陵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關注的是,本次交易標的興澄特鋼的重要財務指標占上市公司比重遠超100%,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其中,根據2018年度的財務指標數值,興澄特鋼總資產625.13億是大冶特鋼總資產76.78億的814.20%;興澄特鋼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194.22億是大冶特鋼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44.04億的441.01%;興澄特鋼營業收入654.05億是大冶特鋼營業收入125.73億的520.2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次交易前,中信集團間接持有大冶特鋼58.12%股權,爲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此次交易後,大冶特鋼的股份將由泰富投資持股75.05%、新冶鋼持股4.53%、泰富中投持股4.26%,泰富投資變更爲控股股東。完成交易後,中信集團將通過泰富投資、新冶鋼和泰富中投間接持有大冶特鋼 83.85%股權,仍爲大冶特鋼的實際控制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中信集團對特鋼板塊的整合意圖由來已久。2017年末,在中信集團的主導下,興澄特鋼整合了除上市公司以外的其他成員: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於2017年10月起歸屬興澄特鋼管理,江陰泰富興澄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特種鋼管有限公司、無錫興澄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及揚州泰富港務有限公司等公司於2017年12月起歸屬興澄特鋼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徐向春分析稱:“對於中信特鋼板塊來說,通過資產重組可以更好地對整個市場分工進行重新劃分,並有效避免兩者之間的潛在同業競爭問題,從而提高綜合競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特鋼走向專業化、精細化、國際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目前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任務尚未完成,存在結構性調整的需求,需要通過結構性調整以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產能利用率,增強盈利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背景下,中信集團主導了此次重組,希望特鋼製造板塊能夠將原有優質品牌通過上市公司牽頭做進一步的整合和規範,新主體將成爲囊括 3,000多個鋼種,5000多個規格,門類齊全且具備年產1300萬噸特鋼生產能力的特大型境內特鋼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冶特鋼表示,此舉將真正體現現有品牌的聚合效應,積極響應國家打造國際優質特鋼品牌的鋼鐵行業戰略規劃,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之前,我國特鋼產業呈現低端產品供應過剩,高端產品供應不足的格局。我國目前高端特鋼佔比13.64%,中端特鋼佔比爲66.15%,低端特鋼佔比爲20.21%。現階段,我國特鋼結構以中低端特鋼出口爲主,而高端特鋼產量不足依賴進口彌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國際市場上,目前,我國特鋼佔比仍然不及發達國家,如瑞典特鋼比50%,德國、日本、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特鋼比分別是23%、19%、17%,而我國特鋼比尚未突破15%。從各國特鋼發展史可見,特鋼的快速發展往往是在粗鋼見頂之後,而我國粗鋼見頂是在2014年,對比可以預見受益於汽車、飛機、高鐵和高端裝備製造業,在未來特鋼將迎來大幅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內市場上,對特鋼的消費增長空間也在持續擴容。根據中國特鋼行業企業協會數據,2018年我國特殊鋼產量約4407萬噸,同期粗鋼表觀消費量爲9.28億噸,佔比僅爲4.74%。《高品質特殊鋼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指出,全球特鋼佔比10%-15%,隨着我國城鎮化率的提升和國家步入後工業化階段,保守預測未來我國的粗鋼表觀消費將逐步減少並在6億噸\u002F年企穩,特鋼消費量理論上最高可以達到1.2億噸,增長空間高達2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徐向春表示:“未來特鋼行業要走向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趨勢,經營特點不再是追求大而全。專業化、精細化,就是要專注於把產品做精、把服務做好。以前,特鋼行業的企業是什麼品種都想做,但是每種品種都做得不精、不細,導致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偏弱。現在,這種情況在特鋼行業需要發生比較大的轉變纔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我國特鋼行業的發展要和國際特鋼行業相媲美仍然需要一定時間。但近兩年來,我國特鋼出口量也在大幅上升,大冶特鋼2017年境外營收15.92億元,佔全年總營收的16.35%;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增長至22.64億元,佔全年總營收的18.7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種出海經營的思路正在成爲一種趨勢。大冶特鋼同類的企業如久立特材和永興特鋼,近兩年的境外營收也出現了高增長,分別從6.07億元增長至7.55億元,從1.45億元增長至2.24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組之後的大冶特鋼將以1300噸級體量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特鋼企業。這將有助於提升大冶特鋼在國際特鋼市場上的競爭力。”東興證券研報表示,藉由這次重組,大冶特鋼將承接興澄特鋼此前在美國、歐盟、日本以及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的銷售渠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219668823250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