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作爲國之重器的集成電路產業,是支撐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重要產業。上海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較爲迅速、產業集聚度較高的區域,浦東更是國內集成電路起步早、發展快、積累深厚的地區,張江則是浦東打造“中國芯”的主戰場。經過27年的佈局與積澱,張江已經形成了涵蓋設計、封裝、測試、製造、材料等各個環節較爲齊全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成爲國內集聚度高、產業鏈齊全的區域,湧現出一大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與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先企業。\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7xX61reUgTU\" img_width=\"973\" img_height=\"650\"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活動現場\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6日,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儀式正式舉行。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上海市經信委電子產業處副處長汪瀟,浦東新區組織部人才處處長陳琳霞、副處長方冰峯,浦東新區國資委規劃處副處長李育民等出席本次活動。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依圖科技、華勤通訊、新思科技等來自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線投資機構、重量級企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所、券商、媒體等單位,共計200人出席開營儀式。張江高科黨委\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董事長劉櫻、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紀委\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俞玫、副總經理何大軍等作爲主辦單位代表出席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7xXY5kEa82t\"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張江高科董事長劉櫻致辭\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江高科董事長劉櫻表示,張江高科旗下895創業營,是張江高科自有的創業孵化平臺。本着聚焦產業、優化資源、賦能創新的初心,圍繞浦東核心產業,通過集聚資本、技術、媒體等各方資源,打造強有力的創業集羣。第八季895創業營,定位爲集成電路專場,專注服務於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各環節的優質創業項目。經過一個多月面向全國的項目徵集,以及兩天密集的高水平專業海選,最終從近百家報名項目中,篩選出了25家優秀企業。她期待,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讓中國“芯”從張江走向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7xXtEuva0Rh\" img_width=\"857\" img_height=\"2226\"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會上,25個入營項目正式亮相,逐一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向在座來賓展示了本季入營項目的整體風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逃離“低端陷阱”,精準未來定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坦言,沒有比張江更適合講半導體創業故事的地方。他解釋道,就最近科創板中大熱的上市半導體企業中,有4家半導體企業來自上海,其中至少有三家土生土長的張江企業。隨後他談起如今的半導體市場,在他看來,今天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但如果選錯方向就有可能是逆水行舟。現在還有很多人不清醒,中國半導體進口額去年突破3000億美元,超過石油,這3000億的坑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都沒能被填滿。根據他們做過的一些分析,中國造成這3000億落差的原因是四個字——“低端陷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謂“低端陷阱”,指的是全球半導體市場像一個橄欖球,低端少、中端大、高端少。但中國的市場供給卻更像是一個金字塔,有大量的低端、一點點中端、幾乎沒有高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差異造成了中國300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缺口,因此不是簡單的做芯片就有未來,突破中高端壁壘是關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低端爲王”的時代已經結束,從低端到中高端是一個非常艱苦漫長的過程,這不是簡單的轉型。在他看來,基因從公司的第一天就要建立起來。創始人的基因決定了公司的戰略位置。同樣以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企業爲例,其中就有三家生產中高端產品。因此他認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在於那些真正能夠攻破中高端壁壘的公司身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半導體不容易,需要漫長的成長時間,在此次入選的25家企業中,建立時間十年以上超過半數,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因此企業更應該把握好未來方向。楊磊表示,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推理,邊緣,5G,自動駕駛等場景分化就是機會。每一個場景都有其獨特的需求,都需要進行技術突破,如果國內企業可以抓住場景分化,圍繞能夠突破的點,突破技術壁壘,做成世界一流的產品,就能真正立於市場的不敗之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磊還提到這樣的觀點,未來的芯片公司可以喫掉軟件公司。爲什麼這麼說?他解釋道,軟件太容易做了,而硬件的學習週期很長,以年來計算。軟件人才進入硬件領域很難,但硬件人才進入軟件領域充滿可能。每一個產業都會有自己的發展階段,雖然很多產業一開始都是垂直整合的,但當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分層,因此能夠軟硬通喫的公司生存機會更大,光靠硬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硬件公司在未來也應該\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軟件領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7xYLIk7CBbr\"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北極光創投的董事總經理楊磊作主旨演講\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AI芯片如何落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突破的枷鎖的路徑有很多條,AI芯片不失爲一個好的突破口。在集成電路市場中,AI芯片對於整個市場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這一輪浪潮之中,中國芯片初創公司也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前沿。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和消費市場,爲AI應用落地提供了重要的市場基礎和想象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AI芯片的應用落地”爲主題的圓桌討論中,方正證券研究所高級副總裁、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蘭飛輕鬆歡快的主持風格,讓全場對“AI”有了全新認識。北極光創投合夥人楊磊、耀途資本合夥人楊光、上海酷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海平、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總經理丁輝文、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VP曾代兵應邀參與討論。嘉賓們從垂直行業的AI方案與標準化通用平臺的孰優孰劣問題,談到AI芯片在應用中的落地場景切入的問題,從AI芯片設計在客戶終端交付的難點,談到如何多維度剖析了當前AI芯片的落地現狀,探討未來AI應用的趨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7xYlFs5R8Z1\"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以“AI芯片的應用落地”爲主題的圓桌討論\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極光創投合夥人楊磊提到,在看待人工智能的時候應該看的更遠,現在有一個觀點叫智能物聯網,就是把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放在一起思考。楊磊表示,北極光創投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一個規律,每次計算發生變革的時候,節點數會以指數增加。從大型機到今天的智能物聯網,每一次變革都會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王者會更替,二是節點數會急速增長,這一次,大家認可的增長倍數會是100倍,其中99%將是新元素。楊磊認爲,這99%的新元素中,會有很多帶物聯網連接的簡單節點,這一類節點功耗超級低,超級便宜以及超級安全,具有連接性。而剩下的複雜節點有兩個分支,一類是聲音,另一類是圖像。聲音裏面傳感器和算法很重要,算法與功耗密切相關,需要非常小的精煉算法與硬件高度融合。視覺裏面也有多個場景,越靠近端,靈活性要求越低,越靠近雲,靈活性要求越高。楊磊指出,由於涉及數據隱私,目前往端走是一個不可擋的趨勢,很多可以在邊緣和端解決的問題就不會去用雲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磊也對國內初創AI芯片公司給出建議,各個領域都存在競爭。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好的“視角”很重要。今日的競爭已經超越執行力,認知的深度是成敗的關鍵。不斷摸索自己的產品和技術的方向,找到不被衆人發現的獨特視角,才能脫穎而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耀途資本合夥人楊光認爲,從AI芯片的應用角度來說,主要有云和端。在端側,有部分需要高算力、低功耗的場景,比如智能駕駛以及安防攝像頭,需要定製ASIC,我們投資的以色列Hailo就專門針對這些高算力的場景開發了一顆數據流架構的專用芯片,每瓦算力達到5Tops。而比如智能門鎖門禁、掃地機器人和智能音箱等,不需要很高的算力,通用SoC加上AI的軟件加速就完全可以滿足應用需求,更加容易實現和落地,我們投資的Openailab就是以這樣的切入點服務了中國很多SoC廠商。在雲端,做訓練芯片需要很強的通用性和龐大的軟件和應用生態,做推理芯片需要深入瞭解雲廠商的需求,很多雲廠商也在自研,所以對創業團隊的要求比較高,相反端側的門檻低一些,但競爭也較爲激烈,需要定義明確的應用場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光稱,不管做雲還是端,對企業來說都存在不小的競爭。在切入市場之前需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專注在自己擁有的能力上,只會做AI core的公司可以專注於需要一顆AI加速協處理器的場景,既會做ISP,codec,又有獨到的AI加速能力的團隊才值得嘗試AI SoC的方向。同時在未來的趨勢上,跟傳感器結合,做Smart sensor也是不錯的方向,也許能夠差異化並且開闢新的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Imagination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表示,目前能夠落地的應用場景,就是AI,數據處理比較集中的場景,因此在人機交互的地方有足夠數據的話可以率先發展起來,比如視頻和聲音。現在比較多的是屏幕人機交互,無論是雲或者端側,例如汽車裏會有越來越多的屏幕交互,Imagination 的GPU +NNA可以助力AI芯片客戶快速落地。劉國軍也提到以後的物聯網在雲和端都要用到AI,AIoT是重要的領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國軍給出建議,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比較容易聚焦在垂直的應用領域,因此找到專屬的垂直運營場景很重要,專注去做纔能有立足之地。同樣AI軟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初創公司需要生態合作伙伴,用硬件配合軟件才能最終打開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總經理丁輝文表示,這也是工研院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工研院會提前市場三年做技術路線預言,而當前的研發重點就是AIoT。丁輝文認爲,AIoT時代以IoT爲核心,AI爲輔助。對於目前的時間節點來說,工研院在做的就是先把共性的東西比如傳感器做出來,讓它落到算法上,在傳感器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化。對於產品來說,想要落地的最終競爭力還是性能,成本和量。就雲和端方面,丁輝文從計算的角度進行解讀。他認爲這與5G也息息相關,如果延時性可靠的話,未來更多的算力可以放在雲上,如果延時性不可靠的話,更多的算力會本地化,也就是往端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丁輝文提到目前的產業現狀,對於小公司來說,真正核心的東西不多,想要能夠在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就要去了解自己最強的部分在哪裏,將這一部分與外力結合,迅速產品化,結合應用層面就能快速進入市場。當然,也可以不做產品,將某些技術嵌入大公司產品也是一種途徑。重要的是研發自己的專有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酷芯微電子董事長姚海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他認爲AI芯片可以考慮ToB以及ToC方向。這些方向都有機會當然也有風險,主要在於是否掌握走這條路的資源。ToB主要面向企業,需要有落地的方案商等等,而ToC面向普通消費者,需要有發現和創造需求的能力,目前ToC市場還不太成熟,但相信未來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在姚海平看來,當前AI領域落地慢並不是需求不夠,而是軟硬件整合複雜,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好,要儘快落地,必須準確把握自身技術和產業的優勢和不足,合理選擇目標應用,揚長避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AI企業想要做出好產品,應該走差異化路線,選擇的角度必須在產品和方向都與同類產品不同。也要考慮給想法找到真正的用戶,纔會有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黑芝麻智能科技副總裁曾代兵指出,AI芯片的落地場景可以歸爲兩類:1、信息的來源:人類可以感知的聲音圖像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落地;只能通過歸納的統計學, 會比較慢。因此像聲音,駕駛,安防這些領域是可以快速落地的。2、邊緣計算:假設通信實時性沒有問題前提下,AI算力從邊緣轉移轉到雲,傳輸所消耗功耗超過邊緣計算功耗,經濟上就不合算。隨着邊緣計算能效比提升,邊緣計算功耗就比較小,計算更加容易實現,因此AI計算會向邊緣靠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代兵表示,AI市場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大公司會選擇做通用型產品,或者與自己已有的產品線結合,因此小公司在細分領域上會有突破可能。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大公司做深度學習的時間也不一定比小公司更長。這是一個定製化時代,AI是有各種類型的,初創企業深耕細分市場是不錯的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動最後,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八季開營儀式,讓我們看到了浦東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和生機勃勃的創新力量。上海市出臺的支持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若干意見,爲浦東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意見旗幟鮮明的提出,要支持“中國芯”等重點產業在浦東新區集聚發展。推進創新創業是加快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必然要求,是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應有之義。今天,在浦東運營的孵化器和衆創空間有167家,衆創孵化格局和發展模式煥發勃勃生機,是當之無愧的區域經濟亮點,是迸發創新創業活力的源泉,是產業生態中最活躍的環節,是向科創中心進軍的先鋒部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l7xy24EI0SI1\"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19\"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講話\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季895創業營,圍繞着IC產業,打造集成電路專場,招募領域包括芯片設計(IC、存儲、分立器件、光電器件、傳感器等)、嵌入式算法(機器視覺、智能語音語義等)、芯片生產製造、模組集成、應用方案等集成電路領域的各個環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前,浦東正聚焦 “中國芯”的打造,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也已於2018年11月28日揭牌,正集全市之力,加快實施“千億百萬”工程,力爭把上海集成電路設計園打造成爲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園。通過張江高科895創業營這個創業孵化平臺,將有機會挖掘和培育出更多能夠代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力的本土引擎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895創業營這個平臺,爲優質項目提供更有效的資本對接和各方面資源的注入,助力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爲張江科學城培育優質企業的新生力量,擴大產業集羣,壯大張江科學城的創新生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獨木不成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突破和超越,需要更多的有志者和同道者,需要更多技術人才的付出,也需要更多爲之努力的產業服務者。願更多的集成電路企業,能在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的平臺上,揚帆遠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爲您分享的第2022期內容,歡迎\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半導體行業觀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JD1IpJ2ym9y5T\" img_width=\"900\" img_height=\"300\" alt=\"張江高科895營(第八季)開營,25強探索中國芯突破\"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272300513039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