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30日,除吉林、黑龍江、新疆和西藏之外,全國27個省份已經公佈了上半年經濟數據,南快北慢的格局越發明顯。

全國GDP十強省排名初現,“南快北慢”格局明顯

關印 製圖

從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和福建位列全國前十。其中,北方省份僅佔3席,即山東、河南和河北。從經濟增速來看,27個已經公佈省份中有11個低於全國增速,其中7個在北方。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全國各省份經濟增速普遍降速,但是北方省份降幅更大,增長速度也普遍處於低位。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南快北慢的格局越發凸顯。

據第一財經梳理發現,27個已經公佈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的省份中,有15個省份高於6.3%的全國增速。它們分別是雲南、貴州、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山西、湖南、浙江、河北、江蘇、寧夏和廣東。

不難看出,南方省份的經濟增速比較高,尤其是以中南和西南地區省份增速領跑,其中,雲南上半年GDP增速爲9.2%,位居全國第一位,貴州以9.0%的增速位列第二名。而這15個跑贏全國的省份中北方只有4個,在經濟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只有河南和山西兩個省。

這27個省份中,除了北京增長了6.3%,與全國增速持平,其餘11個省份則跑輸全國,低於全國6.3%增速。它們分別是重慶、甘肅、上海、遼寧、廣西、青海、內蒙古、陝西、山東、海南、天津,其中7個在北方。

另外,還有吉林、黑龍江、新疆和西藏四省區尚未公佈上半年經濟數據。它們在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分別是2.4%、5.3%、5.3%和9.1%。如果以此做參考,今年上半年,增速排名倒數十位的省份,除了海南,其餘9個都在北方。

延伸閱讀:上半年北京GDP增長6.3% 這些行業表現亮眼

7月17日下午,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上半年北京經濟“成績單”。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9.4億元,增長17.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572.6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590.5億元,增長6.5%。

金融、信息、科技行業表現亮眼

上半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優勢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67%。

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934.7億元,增長9.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811.8億元,增長13.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772.5億元,增長8.4%。

高端產業帶動工業穩增長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

重點行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7%,醫藥製造業增長6.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3.1%,汽車製造業增長1.1%。

高端產業發揮引領作用,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0%和5.6%,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4成。

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業投資增勢良好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4.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2倍,第二產業投資下降8.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5.1%。

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業投資快速增長,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2.9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95.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93.8%。

上半年,保障性住房銷售面積142.7萬平方米,增長1.4倍。

網上零售額增長25.1%

上半年,全市實現市場總消費額12969.9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1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從內部結構看,實現服務性消費額7282.5億元,增長10.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87.5億元,增長5.4%,增速提高1.6個百分點。

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1495.8億元,增長25.1%。

編輯;tf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