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耀伦在书画界有了些名气,找他索画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耀伦学有所成,我们这些朋友都是打心眼里高兴。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文|赵阳\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061c3c8e1d54ebe8fe6235fd12fd6ce\" img_width=\"658\" img_height=\"438\" alt=\"乡土人物|我的朋友程耀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那日在书店书橱前徜徉,突然眼前一亮:《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程耀伦山水画选》!程耀伦又出画集了?忙不迭捧起,还不正是!居然还是张君法作的序,且褒扬有加。张君法是古城饱学之士,谦谦君子,著名画家,这序应是他目前为人写的第一篇推介文字吧?不过反过来想,人以群分,张老师给耀伦作序,理所当然,也是情理中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与耀伦相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在杨仙粮站当临时工,耀伦是这家粮站的会计。其时电影《少林寺》热映不久,城乡上下习武热余温未消,身边到处都是“踢死蛤蟆弄死猴”的人。有趣的是,地处穷乡僻壤的杨仙粮站却成了一方净土,粮站职工学文习字蔚然成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一是文化生活贫乏,职工们也只能以学习打发业余时间;二是地方太小了,人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只有依靠学习改变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粮站职工王教勋成了一家院校的兼职教授,耀伦成了画家,耀伦的弟弟程耀凯成了书法家。对于王教勋、程耀凯等人成名成家我不吃惊,我就是剽看王教勋平时学习的教材爱上写作的,程耀凯当时与另一位周姓职工练习书法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练毛笔字”的。相比之下,耀伦就低调内敛的多。我在这家粮站当三年临时工,压根就不知道他爱好美术。平时耀伦话少,性格近乎木讷,人多的时候就躲在了别人后面。到食堂吃饭,一个人打了饭菜,蹲在井沿埋着头一股劲吃完,洗了碗回到寝室就不再出来。夏夜纳凉的时候,有个名叫李良生的职工喜欢说唱“寿州大鼓”,把笆斗翻过来当鼓演说《隋唐演义》,说到节点上故意卖上了关子,众人纷纷上前递烟倒水、央求起哄,耀伦一旁坐着,发生的一切好像都与他无关似的。年轻人在一起总爱彰显自我,谈《高山下的花环》,谈《人生》,妙语连珠,人人都是评论家。耀伦就能耐得住寂寞,默默地听,笑咪咪地不吭一声。直到八十年代末,有一天县电视台播放新闻,里面是记者采访程耀伦。原来这家伙经过十年磨一剑,在古城举办起画展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闻里,耀伦还是原来的模样,留着平头,谦恭的笑容。所不同的是,眼睛里比过去多了一份自信和坚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打听,才知道耀伦自幼就对绘画情有独钟。孩童时,伙伴们尿尿和泥“摔老宝”(一种游戏,将泥巴捏成碗盆型,盆口向下使劲摔在地上,响声大而脆者为胜),他却把泥巴捏成各式各样的鸡鸭鱼兔,惟妙惟肖;要上初中了,他却因为家庭成分高,不给上。但又因为会画“大批判漫画”,被校长破格招进了学校。随后,参军就业为生计谋,耀伦的“画家梦”一直在心头萦绕。1983年进入百花艺术函授学院参加书画专业学习时,有缘结识著名画家郑若泉先生,郑老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爽快地收他为学生。从此,耀伦苦心临摹名家画技,留心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幅幅高山流水、苍山翠松从他的笔下流出。1989年5月,寿县文化馆等单位联合举办 “程耀伦山水画展”,书画界众多名家和前辈纷纷到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次画展,标志着程耀伦正式跨入艺术的门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耀伦学有所成,我们这些朋友都是打心眼里高兴。电话打到耀伦在安丰的家,除了贺喜,还有附庸风雅讨幅墨宝充充门面的意思。耀伦人实在,搞不好虚套,直接答道,来吧。一次下乡晚上住在安丰,我与报社的几个朋友一窝蜂地卷进了耀伦的家。耀伦正在洗脚,看起来晚上小酒偏多,双脚架在盆沿上,仰着脸对着我们憨憨地笑。报社的朋友通过上次画展,与耀伦也是熟悉了的,趁他坐在小凳上还没起得身来,又一阵风地卷进了他的画室,打开书架上的画卷,“这是你的,这是我的”, 自己动手,一二三四五,无限家常风卷残云地分将起来。待耀伦穿好鞋子赶过来,也不作声,倚在门框上呵呵地傻笑。大伙分了画,说了声“谢”字就忙不迭地离开,丢下耀伦和他家属刚刚泡好的茶全然不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虽然平时喜欢收藏地方书画名人的作品,但总觉得“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对于非分所得是不屑一顾的。特别是山水画,画起来伤神伤力,从尊重别人劳动的角度,也不能轻易张口索讨。别人分画,问我可要,我摆了摆手,没有带走哪怕一个小小的卡片。人憨实不代表就没心眼,这一细节被耀伦看在了眼里。时间不长,他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大大的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居然是熟宣画就的仿古山水四条屏,上题《黄山云雾图》。看布局,丘壑雄奇,笔墨老苍,跌宕起伏,意境高迈,气象万千;看色彩,按照黄山四季气候之不同,光暗正背之存异,在笔与墨的配合搭配上不拘绳墨,或勾,或擦,或染,或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无论在意境和笔墨上,都显示出逐步形成自我风格的迹象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展现了他胸藏丘壑的底蕴与视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03f2b5434e24fe6b3740722275f5e33\"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66\" alt=\"乡土人物|我的朋友程耀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应该算耀伦第一个艺术收获期。这段时间,他的作品多次在各类国家级画展中入展获奖,安徽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画集,其个人画展先后在香港、合肥等地成功举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耀伦认为缪斯女神格外垂青于他、准备扑下身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全国粮食系统改革,无可避免地波及到每位职工。怎么办?上有老、小有小,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眼睁睁地盼着他带领全家走进新世纪呢!耀伦不是向命运低头的人,夫妇俩一咬牙离了岗,与成千上万的老乡们一道,外出当了一名打工仔。“这段时期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耀伦说,“2004年在天津打工,2005又到昆山开了一处小饭馆,我们夫妇俩经常劳累一天却无一文收入,想到家中米袋空空,孩子们在读书,真是看不见未来有一丝希望之光。”就是这样,耀伦的画笔也没有丢。他是把画画当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试想,“如果连画画也丢了,我生活在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呢?”也许有人说,现在艺术热了,书画能卖钱了,画家给人的感觉 “很有钱”。其实在这个圈子里,大多数人画家的作品都不好卖,都是在为生计而奔忙。如果是为了钱,很少人能坚持下来,最后走到成功的彼岸。稍有闲暇,耀伦就钻进各种画谱字帖里,静心揣摩,安心临摹,不懂的地方就带着满腔热忱拜师访友,求学问道。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要对当地书画名家的作品认真研究,带着疑问请教,山水画名家张建中、郭公达都曾对他悉心指点,本土画家朱宝善、张君法与他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使他在艺术的天地里少走了很多弯路,逐步进入到中国画艺术的高端境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他就会背上画夹走进山山水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画了大量的写生速写,“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今后山水画创作打好基础。其时,他的一些作品也被师友推荐了出去,相继入选入编中国文联、美协、书协等单位编录的作品集和举办的展览活动。2008年,中国民族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丛书”专门为他出版了《程耀伦山水画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耀伦在书画界有了些名气,找他索画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有人把他的作品“晒”到了网上,很快引起了外界关注,云南的、广东的、山东的……就连大洋彼岸的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也有人辗转着讯息,纷纷把订单递上门来。耀伦索性回到寿县古城,在城墙边租了套房屋充当画室,专心当起职业画家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程耀伦不算聪明人,但遇事爱琢磨。对于当职业画家,绝不是凭头脑发热。全国有50万左右的书画家,别人为什么买你的画?当然是认为物有所值。能够以画养家糊口了,耀伦反而画得更加小心翼翼了。“我绝不是一个聪慧的画家,但算一个认真、勤奋的画家。”对于别人的求购,总是带着万分感激精心创作,决不出手昙花一现的艳俗商品画。“这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他甚至想,“或许若干年后,我的作品更能对得起朋友们。果真如此,我愿意高价回收现在的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了职业画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钻研画艺。他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对老师尊重,对知识敬畏,求师、写生、创作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三部曲”。除了向老师学、向大师学,耀伦还特别注意向同道学。寿县是沿淮有名的“书画之乡”,习画写字蔚然成风,耀伦用心吸收众人所长,见贤思齐。日常生活中,耀伦还喜欢与作家、诗人、书法家、音乐家交朋友,结伴出游写生,从他们身上感悟创作的不同形式及表现生活的艺术方式,借鉴其他艺术家的夸张手法和浪漫情怀,用于山水画的构图创作中。近年来,他在他的山水画中尝试着融进上古晋唐山水的神韵,采用一种舒缓平易的格调、简约单纯的形式,给人以“取法乎上”的惊奇,受到业界人士关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不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深入生活,探索规律,耀伦在生活的逆境中坚守精神家园,在世事的坎坷中淬练艺术火候,默默耕耘,执着进取,守正出新,久久为功,渐入佳境,进入“胸中有丘壑,笔底生万象”的自如境界。张君法评价:“耀伦在领悟传统的基础上讲究创新,并自觉地以创新为目的,刻苦努力地寻找自己画语的表达方式。从近几年耀伦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追求时代精神,力求摆脱传统程式化的束缚,作品中处处看到独具匠心的经营,在努力探寻个人的艺术位置。耀伦作品大多写造江南山水、桂林佳景、长江三峡等地的自然风貌,从中可以意会到湿润深邃之韵,既有深山幽壑的空灵静寂,又有林中人家的闲适悠哉,更有大峡谷中的苍茫伟岸。观其画如临其境,陶治性情,感悟人生,意在其中,乐在其间。(《造化尽在山水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转眼间,耀伦已年愈五旬,我们都老了。但老有老的好处,孩子们都大了,身边少了拖累,可以一门心思地做自己的功课了。虽然我们没有陶渊明那种摈弃俗世、身心放松的客观条件,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厕身古风犹存的寿州古城,写着自己愿意写的文字,画着自己愿意画的图画,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耀伦一辈子朴厚正直,生活简朴,唯一的爱好就是喝上一杯,现在酒量已不如前。还望老兄保重身体,事业刚兴,我们在一起多“嗨”上几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23b14110c8f4aedbd6beff23b3d2171\"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35\" alt=\"乡土人物|我的朋友程耀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14.10.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fea4c8aa44d400285082699e5c3fc16\"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6\" alt=\"乡土人物|我的朋友程耀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点击右上角“关注”!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往期推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417740059448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