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化場”變“消費場”——藝術和設計園區如何成爲社交消費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報記者 李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1日近20時,天還大亮着。751D·park設計廣場內的摩托騎手還在ACE咖啡店前慵懶地聊着天,各色炫酷頭盔安靜地掛在車把上,映着日光的餘暉,同跟前陳列的老火車頭一起,向這周的最後一個夜晚告別。同一時間,做地毯生意的劉琪在798藝術區內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等處接連看了三個藝術展之後,坐在路邊的石椅上歇腳,發出這周的最後一條朋友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週,798藝術區和與之僅隔一個機動車收費崗亭的751D·park設計廣場都會從週四一直喧鬧到週日晚。遇有798內哪家藝術機構有新展開幕,或者751內哪個品牌發佈大秀上演,則不分哪天,一直熱鬧着。798和751在各自10餘年的積累之上,以特別的藝術氛圍和獨特的園區後工業環境成了吸粉大戶,崛起爲基於文化藝術場域的社交型消費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好玩兒的藝術硬核聚人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玩兒”是很多去過798藝術區的人給出的一句綜合評價,也是798藝術區服務中心總經理蔡軍武深爲認可的評價。他認爲,文化藝術是園區的“硬核”。爲了維護這個硬核,798園區內的文化藝術類機構數量從2014年的172家上升到了2018年的285家,至今園區裏還保留着數十位藝術家的個人工作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僅以眼下的798來說,藝術區里正同時舉辦畢加索早中期藝術展、探討人工智能悖論的《撒謊的索非亞和嘲諷的艾莉克莎》展、以羊毛氈模仿世界名畫的《藝術史狂想曲》等多項大展。其中,由畫廊舉辦的藝術展覽同時也成爲藝術品售賣現場。根據園區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園區內各機構的藝術品銷售額爲40億元。藝術區還推出了網上銷售平臺。運營一年,銷售額已翻了一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泛藝術消費也在迅速增長。園區甚至專門爲滿足旅遊服務需求,使咖啡店、酒吧、創意品店的數量從2014年的96家上升爲2018年的117家。上週四,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落地798橋藝術空間的攝影展舉辦了一場小型音樂+觀展活動。在西二環工作的“金融女”王女士爲此特意橫穿北京城來展覽現場和朋友聚會。當琴絃撥動,“蝸牛的家”樂隊哼起民謠,王女士就覺得自己來值了。“如果只是喫頓飯,誰會跑這麼遠啊。看展是我和朋友今天聚會的主題,順便再去喫點東西,這樣纔有動力。”那天,她和朋友一起在798待到了晚上9時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於文化藝術場域的消費,是典型的文化消費形態,這一消費主要滿足的是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博士分析,伴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文化消費的追求已經成爲普遍需求。藝術區內的文化消費因具有藝術性、時尚性、創新性,更能給人帶來獨特體驗,高度契合了文化消費主體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獨特氣場促成社交型消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798緊緊相鄰的751D·park設計廣場,更注重設計主題和設計氛圍的營造。“消費升級有個很重要的轉變:從需求型消費轉變爲社交型消費,而社交消費潛力的激發需要一個場。”751D·park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元分析,園區應該是一個有營養、有氣場、有氛圍的棲息地,而不是旅遊目的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位於751園區內火車頭廣場的ACE咖啡店,是一家有81年曆史、源自英國的摩托車主題咖啡店。如今也是京城摩托車騎手的主要聚集地。和普通咖啡店不同,這裏每張桌子上佔地方最大的,不是餐盤和咖啡杯,永遠是騎手們的頭盔。聊着聊着,時常相鄰的幾桌就會拼在一起,翻看手機、攝像機裏拍攝的騎行遊玩影像。相傳在這裏聚集的京城各騎手俱樂部超過30家,店內滿滿一面牆都展示着車友們前來聚會、活動時拍攝的照片。“這裏好像一個永不落幕的車展,每個週末,少則100多輛多則400輛各種各樣的摩托車停在這裏。關於車,你有什麼問題想要了解來這兒就對了。”來自臺灣的騎手ray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曾繁文看來,社交型消費需要幾個必要條件的支撐。“要有特定的消費場景、要有精準的消費對象、要有獨特的消費體驗。”他說,藝術園區在這些條件上都具有明顯優勢。就場景而言,藝術園區提供了良好物理空間,能喚起人們文化消費的意願;就對象而言,社交型消費往往屬於一個社羣的集體消費,藝術園區主打某個藝術領域或者僅僅是舉辦某個藝術活動,吸引的正是對此藝術門類高度熱衷的消費者;就體驗而言,文化消費實際就是一種體驗經濟,體驗經濟強調消費者的參與和融合,藝術園區給消費者的深度參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加強新科技在藝術區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多年過去了,伴隨着藝術園區、創意園區到底該是藝術家工作的場所還是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爭論,798和751各自走出了一條盡力平衡兩者的成功之路。北京許多後起的文創園區都在借鑑其經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名鼎鼎的郎園就將自家在CBD和石景山的兩處文創園區定位於以文化內容聚合精準人羣,既爲到訪的消費者提供精緻的文化消費內容,又增加了目標人羣對園區的黏性,還使園區的物業和地產價值增值。兩週前,位於CBD的郎園vintage創意園開啓了一年一度國際文化創意節,戲劇演出、創意集市、樂隊現場表演等八大系列百餘場活動將延續月餘。上週,其位於石景山的郎園park又宣佈將加入夜間消費行列,通過星慕書房、深藍影院、夜色畫廊、音樂沙龍等爲周邊居民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比798、751更加古老的宋莊,也在努力爲從“畫家村”變爲具有國際影響的藝術創意小鎮而發力。開放文化公園、閒置工業廠房轉型文創園區等具體措施都在悄然進行。已經形成品牌的中國藝術品產業博覽會、宋莊文化藝術節將於今年迎來更具特色的綜合呈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於文化藝術場域的社交型消費作爲一種模式,是可固化、可複製、可輻射的,全國更有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在模仿798和751。但曾繁文提醒,任何一個模式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正如798和751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實踐和試錯、總結和提煉才相對成型。他建議後起的藝術園區要多關注技術創新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新應用;關注文化藝術與裝備製造、建築、信息、旅遊、體育等重點產業的融合發展;關注消費潮流,從供給側精準發力,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消費產品和服務。“在優化服務載體、創新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等方面,藝術創意園區都還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3028200724942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