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bce247c781648e9823783264465d1c7\" img_width=\"542\" img_height=\"361\" alt=\"從“名人薈萃之地”到“百萬人才大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晏金燦:“惠州產業環境獨具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剛來大亞灣時,大亞灣區科創園剛起步,感覺這裏人不太多,但這兩年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人真的越來越多了,有時堵車很嚴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373c1a0291b442485b3bf1cf75af4ac\" img_width=\"540\" img_height=\"410\" alt=\"從“名人薈萃之地”到“百萬人才大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3、姜湧:“惠州宜居宜業宜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惠州高視科技董事長兼技術總監姜湧,2006年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擔任佳能中國研發中心圖像處理專家,人臉識別應用及智能安防應用技術總監。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這座讓大文豪蘇東坡“願作終老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來是歷史名人薈萃之地,歷史上有相當多名重一時的文人學者、名宦重臣寓惠,如唐庚、楊萬里、劉克莊、白玉蟾、文天祥、羅從彥、湛若水、伊秉綬、宋湘、梁鼎芬、康有爲等。新時代,惠州更是人才匯聚,截至2019年4月,人才總量突破100萬,十年間實現翻倍。惠州市科學技術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惠州市通過一系列人才政策,以及注重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科研平臺的不斷建設,形成了較好的產業人才集聚效應,引進一批頂尖人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惠州到底有何魅力吸引衆多人才紮根?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廣東萊佛士製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偉平博士、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副院長晏金燦博士、惠州高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湧博士等3位高端人才代表,發現惠州較爲開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毗鄰廣州、深圳、香港的區位優勢,較爲舒適的生活節奏和較低的生活成本,獨特的產業優勢,是吸引人才來惠就業創業的主要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0bf5f7d50f44ac9be0e0e6bc9bef07a\" img_width=\"545\" img_height=\"350\" alt=\"從“名人薈萃之地”到“百萬人才大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葉偉平:“惠州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0後”葉偉平,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獲博士學位。2011年,他放棄在世界知名藥企優越的工作環境和高薪的工作,與妻子徐俊燁博士一起回國創業。在半年多的時間裏,葉偉平夫婦考察了多地,最後選擇了惠州大亞灣,其創立的企業成爲大亞灣區科創園孵化器的首批科技型創業企業。“選擇到惠州大亞灣,這是綜合考量的結果。”葉偉平夫婦創業時,擁有“有機小分子催化”與“生物酶催化”等核心技術,主要想讓技術產業化,需 要找一個有助於產業化的園區落地。“大亞灣石化區是國內知名的石化產業基地,擁有豐富的原料供應,政府又非常鼓勵石化產業鏈下游的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跟我們研發和產業化方向很吻合。”廣東萊佛士製藥技術有限公司成立8年來,發展迅速,2015年獲評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如今正籌劃在石化區建造一個佔地40畝的工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葉偉平說:“惠州市和大亞灣區出臺了一系列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激勵政策、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企業幫扶政策,爲我們創業提供了很多幫助。”葉偉平記得,公司進入到加速階段時,嘗試做中小規模生產,但初創企業去做GMP生產(一套適用於製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投資太大、門檻很高。“公司向政府反映了遇到的難題,大亞灣區便在石化區建了一個精細化工加速器,出租給企業使用,讓公司可以入園合規合法生產,解了公司燃眉之急。”這家醫藥研發企業目前有近70名員工,主要是化學、藥學、生物學等學科人才,來自五湖四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葉偉平覺得,惠州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讓人有歸屬感。他找來自己在世界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的同事Andrew Toroa Phillis,對方也很快就喜歡上惠州這個城市,現在惠州定居與葉偉平一起創業研發藥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bce247c781648e9823783264465d1c7\" img_width=\"542\" img_height=\"361\" alt=\"從“名人薈萃之地”到“百萬人才大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晏金燦:“惠州產業環境獨具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剛來大亞灣時,大亞灣區科創園剛起步,感覺這裏人不太多,但這兩年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人真的越來越多了,有時堵車很嚴重。”出生於安徽的晏金燦,是一名“80後”海歸博士,2014年在荷蘭獲得博士學位,經過一番考察後,選擇了入職位於大亞灣的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立於2011年的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是中山大學與大亞灣區管委會共建的科技創新平臺,是廣東省第一批認定的新型研發機構,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專業服務石化產業的新型研發機構。晏金燦告訴記者:“作爲新興研發機構,給科研人員很多的自主性,條條框框沒有那麼多,更關鍵的是研究院主打方向跟我所學專業很匹配。”晏金燦主要研究特種潤滑油,主要用於機器人減速器潤滑脂、低噪音潤滑脂、特種精密設備用油及添加劑等領域。“惠州有大亞灣石化區,對石化下游技術和產品開發來說優勢非常明顯,有助於產學研一體化。”晏金燦告訴記者,自己選擇到大亞灣工作,主要是覺得這裏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晏金燦看來,惠州以製造業立市,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石化、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產業特色與優勢明顯。他覺得,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惠州提出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將夯實惠州的產業基礎,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在這裏聚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惠州市“天鵝聚惠工程”創新類第三類領軍人才,晏金燦現擔任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副院長,發現當地對高端人才給予很多扶持。“這裏的人才服務工作做得很細,很貼心,在資金獎勵、住房補助、科研扶持等方面措施非常給力。我自己就申請到多個項目支持,使我可以更好地帶領團隊做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373c1a0291b442485b3bf1cf75af4ac\" img_width=\"540\" img_height=\"410\" alt=\"從“名人薈萃之地”到“百萬人才大市”\"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3、姜湧:“惠州宜居宜業宜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惠州高視科技董事長兼技術總監姜湧,2006年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擔任佳能中國研發中心圖像處理專家,人臉識別應用及智能安防應用技術總監。2015年,在北京工作近10年的他,南下惠州打造了高視科技,致力於成爲機器視覺檢測、測量、圖像識別領域傑出的系統解決方案及設備供應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選擇惠州,是因爲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的大學同學魏斌當時是TCL的高管,對這邊的市場很熟悉。”姜湧告訴記者,公司的機器視覺產品,主要用於製造業領域的質測,而珠三角作爲世界工廠,人工智能工業質檢需求旺盛。“在惠州發展也就意味着跟市場需求很接近,可以更敏銳地捕捉市場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CL對我們這個項目也感興趣,參股了我們的公司。”姜湧透露,公司剛創立時,辦公場所、員工宿舍、員工食堂也都在TCL裏面。“更關鍵是,我們做機器視覺產品研發,TCL讓我們進入生產一線,獲取一手質檢數據與資料,讓我們對設備和產品更好地研發、調適,讓我們的產品更快地成熟。”經過短短4年多的發展,惠州高視科技有限公司基於自身強大的機器視覺圖像處理技術積累以及整套標準化軟件系統,給機器安裝上“眼睛”和“大腦”,所推出的機器視覺質檢產品獲得了市場認可。姜湧說:“有一個地市領導說,只要我們企業搬過去,直接獎勵3000萬元,但我們還是決定留在惠州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想想,當時舉家從北京過來惠州,這個選擇是對的。”姜湧告訴記者,高視科技現擁有十多位博士組成的核心技術團隊,團隊成員畢業於清華、南航、廈大、中科院等高校,擁有三星、佳能、Google、微軟、TCL等企業工作經歷,他們多選擇了在惠州定居。“總的來說,惠州宜居宜業宜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鏈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據:惠州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惠州市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工作,不斷健全吸引人才的政策和體制機制,出臺“梧桐引鳳工程”“天鵝惠聚工程”“海外人才工程”“博士惠聚工程”“雙創平臺工程”等專項工程,吸引各類高端人才在此聚集。比如,“梧桐引鳳工程”,對引進的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頂尖人才獎勵別墅一套,市財政給予一次性專項工作經費資助100萬元,給予津貼補助每月10000元;“天鵝惠聚工程”對引進的創新團隊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專項工作經費資助,對引進的領軍人才最高給予1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截至2019年4月,惠州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引進院士7人,國家、省級人才計劃專家90多人,珠江人才計劃團隊6個,全市累計引進博士721人,碩士11652人。培養了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50人,引進創新創業團隊71個。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培養載體,其中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工作站27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1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9個。對全市2583家企業進行統計,共有研究開發人員6.95萬人,其中博士人數303人、碩士研究生人數1818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羊城晚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陳強 陳驍鵬 馬勇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1566872114023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