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饺子的《打,打个大西瓜》已经过去十一年了。时间虽然有点久,但毕竟还是回来了。这次哪吒的创新,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当初看《打,打个大西瓜》。略有不同的是,打个大西瓜更多的是创意,而哪吒更多的是杂糅。

《魔童降世》杂糅的太多了,有周星驰,有《哪吒闹海》,有《封神榜》,有《莲花童子哪吒》,有《十万个冷笑话》还有《打,打个大西瓜》等。仿佛是一个淘宝商品,恨不能把所有有热点有关系的关键词都抓取一番。优点是这些东挪西借过来的桥段和设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仍然有着很棒的观影体验。缺点也还是东挪西借本身,杂糅太多了回头想想总是觉得有些不适,就像一个圆,它似乎是又不太圆。是否意味着导演还是只能擅长做短片,这样大的制作在剧情方面还是有着一点力不从心呢?

一部烂的电影,影评人可以舌灿莲花的吐槽,影评会比电影本身更具看点。好的作品,则往往很难有出彩的影评。

人物的设定出新,剧情紧凑连贯,剧本没有太大硬伤,每个人物的行为都很合理,剧情的推动也非常顺畅,特效制作也是无可挑剔。这让影评变得似乎是在鸡蛋里挑骨头。至少对于我而言是这样的。

不过作为神话片,还是不得不说一下武力值。(因为实在是很难吐槽,只好拿武力值出来挨打)

阐教门徒,很少有不成器的徒弟,尤其是十二金仙。电影中太乙真人的实力被削减的太厉害了,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将来会成为一个秒杀石矶的存在。作为一个修成三花聚顶的金仙,太乙真人的实力真的是太弱了,你就感觉像是个土地公公的标准。就算是还没跻身十二金仙,以他使用法术的表现来看,好像也没啥慧根悟性能让他后期发力一跃排名十二金仙第五位。

敖丙的武器也是借鉴的《哪吒闹海》但是这个模样的锤子,真的是很难接受啊,我都看饿了。鸡腿?棒棒糖?棉花糖?总之不像个锤子。为了所谓的致敬也不能不考虑画面效果吧。一个文弱书生,挥舞着两个大真知棒,舞姿还挺优美的。可以,但是没必要。借了这部借那部,连高友乾的混元珠都拿走了,咋就是不肯再翻几页把敖丙的戟借走呢?

看《封神演义》,为老龙王叫屈,看了《魔童降世》,庆幸自己不住在陈塘关,住那里费房子啊!

作者:安然(动画影评俱乐部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