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现在早已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一词,原先是被称作“美术片”的。那么“动画”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是何时在中国产生的呢?

其实,“动画”一词诞生得真不算晚。根据鲍济贵主编的《中国动画电影通史》记载,早在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组领导核心人员:组长特伟、副组长靳夕、导演兼工程师方明(持永只仁)、儿童文学家金近四人,就对确定动画电影名称一事,进行过一次专门而有趣的讨论。当年参加讨论的靳夕同志在回忆录《我与木偶》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讨论时,有人提出“卡通”虽是外来语,但已约定俗成,正如“沙发”、“干部”一样,已成为我国习惯用语,改了反而不习惯;还有人认为,同样是外来语,则不如用日本的“动画”一词。结果,四人一致同意用“动画”这一名称。对于“美术片”这个名称,作为片种的总名称使用。

由此可见,“动画”至少早在1950年就被引入中国了,而且它极有可能是一个从日本过来的外来语。只不过,直到90年代,大家才普遍开始使用这一词汇。

其实,更早使用“动画”一词的情况也是可考的。中国动画的开创者万氏三兄弟早期并不称呼他们的创作为动画,而是叫卡通片。但是在40年代广州南国动画艺术学院出版的《南国艺讯》中,却有不少我国早期的动画理论研究已经明确提出了“动画”一词。比如罗以威的《一个呼吁——写在动画影片〈农家乐〉放映的前头》、吕巳的《漫谈动画的教育性》等等。可以说,目前最早的关于“动画”一词的记载,也就截止到40年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