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現在早已家喻戶曉的“動畫片”一詞,原先是被稱作“美術片”的。那麼“動畫”這個詞,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是何時在中國產生的呢?

其實,“動畫”一詞誕生得真不算晚。根據鮑濟貴主編的《中國動畫電影通史》記載,早在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組領導核心人員:組長特偉、副組長靳夕、導演兼工程師方明(持永只仁)、兒童文學家金近四人,就對確定動畫電影名稱一事,進行過一次專門而有趣的討論。當年參加討論的靳夕同志在回憶錄《我與木偶》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載:討論時,有人提出“卡通”雖是外來語,但已約定俗成,正如“沙發”、“幹部”一樣,已成爲我國習慣用語,改了反而不習慣;還有人認爲,同樣是外來語,則不如用日本的“動畫”一詞。結果,四人一致同意用“動畫”這一名稱。對於“美術片”這個名稱,作爲片種的總名稱使用。

由此可見,“動畫”至少早在1950年就被引入中國了,而且它極有可能是一個從日本過來的外來語。只不過,直到90年代,大家才普遍開始使用這一詞彙。

其實,更早使用“動畫”一詞的情況也是可考的。中國動畫的開創者萬氏三兄弟早期並不稱呼他們的創作爲動畫,而是叫卡通片。但是在40年代廣州南國動畫藝術學院出版的《南國藝訊》中,卻有不少我國早期的動畫理論研究已經明確提出了“動畫”一詞。比如羅以威的《一個呼籲——寫在動畫影片〈農家樂〉放映的前頭》、呂巳的《漫談動畫的教育性》等等。可以說,目前最早的關於“動畫”一詞的記載,也就截止到40年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