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自我修煉、塑造自我的過程。

每個人都在跌跌撞撞中尋找真正的自我,或驚喜或痛苦,生命本該如此。

一個人只有在這世上找到自我的位置時,懂得人生角色的時候,纔會越活越通透,人生的層次和境界也截然不同。

低谷時屏蔽嘈雜

莊子有言:“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都讚揚我,我不會因此更加勤勉;全世界都批評我,我不會因此感到沮喪。

外界的認可和肯定,成就不了你的人生;外界的否定和質疑,動搖不了你的根基。

真正厲害的人,不會費心去“討好”這個世界,只會關上“心門”好好修煉自己。

身處低谷時,更要少一分在意,把別人還給別人;多一分獨處,把自己還給自己。

只有這樣,才能摒棄外界的干擾,真正守好自己的節奏。

很喜歡一句話:“固有嘈雜聲影,吾自巋然不動;縱有嘈雜之聲,吾自閒庭漫步。”

人活一世,外界的聲音只是僅供參考,而不是必須執行的標準答案。

經歷低谷時,無需困於雜音搖擺不定,多聆聽內心聲音,多想想自己的初心。

人只有學會在清靜中看世界,在獨處中閱自己,才能穩住前進的腳步,任憑風浪起。

遇事時停止抱怨

《論語·憲問》中寫道:“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若是遭遇挫折就怨恨別人或命運,那麼你將永遠無法成長。

不停抱怨,會讓我們陷入“痛苦-抱怨-更痛苦-繼續抱怨”的惡性循環。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抱怨,讓我們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不公、挫折等問題上,而不是解決問題上。這是一種充斥着負能量的行爲,只會讓我們更加糟糕。”

當我們停止無用的抱怨,尋求解決問題之法並付諸行動,生活就會步步邁向順境,從而走向成功。

正所謂:“向內尋求於心,向外尋求於道。”

人這一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正是遇事不抱怨,時常反躬自省。

迷茫時善於取捨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奮力前行,但最好的努力,是選準方向,精進自己,而不是貪多求全,消耗自己。

孟子云:“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人生自古兩難全,想要有所得到,必先有所舍取。

舍,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凡至善之人都能捨,凡大智之人都敢舍。

一個活得通透的人,總是知道什麼纔是最需要的,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知取捨,善於選擇,敢於放棄,不計較眼前得失,而是把目光放長遠,這纔是通透的大格局之人擁有的成熟心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