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開始學會用混沌理論去看待這個世界的運行,思考唯物主義的侷限性,並趨於接受唯心主義在很多方面更合乎人性、且更具正能量這一“謬論”。想想我們讀中學的時候,整日腦海裏都是數理化的方程與公式,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剛剛啓蒙,總試圖梳理出宇宙的基本運行規律,並用它來分析萬事萬物的成敗。

念初中的兒子最近迷上了新海誠,於是我帶他去看了《天氣之子》。

雖說和上一部《你的名字。》相比有些許遜色,但總體說來本片還是挺不錯的。

本着分析作文寫作思路的目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討論了一下影片的中心思想。

完全沒想到,我們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兒子對本片的理解是:宇宙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人爲的干擾也許能影響一時,卻無力一直作用下去,事物終歸還是會回到它原本的運行軌跡上。

很驚歎一個剛開始物理課程的初二學生能有這樣的觀點,不愧是一個長在陽光下的唯物主義論好苗子。

而我的看法卻略顯“反動”,個人覺得本片想表達的是:爲了拯救你所愛的人,犧牲掉整個世界又如何?

這無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的想法,精神高於物質,爲了情感不惜毀掉整個物質世界。

我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麼?爲什麼感受如此不同。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因爲我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完全不一樣。

想想我們讀中學的時候,整日腦海裏都是數理化的方程與公式,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剛剛啓蒙,總試圖梳理出宇宙的基本運行規律,並用它來分析萬事萬物的成敗。

在唯物主義論者的眼裏,世界應該是清晰的、有條理的,可以通過分析與預判加以理解與利用。

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由單純的理性思維過渡到感性思維,我們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明白了方程公式完全無法解開生活中的很多難題。

我們開始學會用混沌理論去看待這個世界的運行,思考唯物主義的侷限性,並趨於接受唯心主義在很多方面更合乎人性、且更具正能量這一“謬論”。

《天氣之子》所宣揚的觀點便是一個典型,“爲了個人的小情小愛,可以犧牲掉整個東京乃至世界”,這與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三觀是相悖的。以前銀幕上所有的正能量災難片告訴我們的都是:爲了世界與大愛,必須犧牲個體與小愛。

這種觀念是否正確?是否適合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觀看?

無所謂對錯。因爲我們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的理解與思考並不會因爲一部電影而偏離原本的軌跡。

孩子們的見解與我們不同是好事,因爲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正像當年的我們。

而我們也應該適時回望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了:

20年前,我們把《海上鋼琴師》看作一部文藝悶騷片,如今卻當作是現實題材;

24年前,我們將《大話西遊》看作一部純無厘頭喜劇片,如今卻看得老淚縱橫;

24年前,我們痛罵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糟蹋武俠資源,如今卻把它奉爲經典;

28年前,我們把《終結者2》看作一部純科幻視效片,如今卻理解了它的真正偉大……

同一部電影,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觀點,《天氣之子》讓我們看到了電影內涵的多元性。

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的電影是值得多年後再次欣賞與體會的。

作者:阿獠(動畫影評俱樂部會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