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啃老到底能不能算另一种孝顺?


作者:李松蔚
图片:电视剧《都挺好》


最近《都挺好》在热播,原生家庭又一次成为了焦点话题,很多人看电视的时候很代入,对苏家这几个男人切齿痛恨。我也聊一聊作为家庭咨询师,对啃老的看法。

究竟什么是啃老,没有明确的定义。程度性质也不一样。

孩子成年后仍然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帮忙做饭带孩子,这算不算啃老?好像也算,但没有那么严重。有人说要体现在经济上,孩子不具备完全的经济能力,老大不小了,还依靠父母提供支持,这才是啃老。但经济支持也是分不同等级的:六个钱包买房是一种等级,在今天相对普遍,孩子彻底不工作,完全靠父母养着是另一种等级。我们用同一个词,可能都不确定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但是很有趣,尽管指向不明,我们对它已经有了一种批判的态度。这个词本身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评判意味。「啃」者无耻,「老」者可怜,好像孩子成了叮在老人身上的吸血鬼。它向看官散发出强烈的诱惑,让我们想要横加干预,把孩子从老人身边拽开来。

大多数人都围过去的时候,这件事就值得注意了。因为诱惑太强烈。

比如现在,你可能就期待我写一篇文章,说一说啃老的家庭要怎么改变。如果我真的能提供一种方法,至少是一个态度,这篇文章你就会点赞,转发,这就是诱惑。

家庭咨询师经常遇到这种诱惑。看一个家庭系统,很容易就有结论谁「对」谁「错」。这些时候我们要特别小心。因为我们能得到这个结论,代表着我们之外有不止100个人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大舅说:「你都老大不小了,该找份工作了。」二姑也会唠叨:「你爸身体不好,让他休息休息吧」,那么多热心人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问题还在这里,甚至变得越来越自然。所以我们要问:这究竟是谁的问题?是当事人的问题,还是评判者的问题?

谁是希望改变的,谁是乐在其中的呢?

先把伸出去的手收回来,想一想。

李松蔚:啃老到底能不能算另一种孝顺?


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当事双方很享受一段——在旁边的人看来——不太健康的关系。强调「旁边的人看来」,是因为健不健康这一点,本来就取决于不同人的视角。如果都是成年人,出于自愿原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不想改变,那这件事就没有什么好说的,由得他们乐在其中。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事人开始觉得痛苦多于快乐了,他随时可以喊停。但在达到这个程度以前,旁边的人看不下去,气哼哼地说:「但是这不健康啊!」那是他的局限。他的认知水平导致了他一肚子气,他要找到一种让自己看得下去的方法。

我这样说,希望你不要觉得被冒犯。

我自己的方法是,把「啃老」换一个说法,没有那么负面,可能就容易接受一点。突出这中间各取所需的部分,比如叫做「伴老」。这样一想就心平气和多了:成年的子女不离开家,接受父母的照顾,同时他们也在以另一种方式照顾父母,他们停顿自己的个人发展,给父母提供继续工作下去的意义感和成就感,也是一种尽孝……

每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人就问我:「认真吗?」当然不认真了,都是我编出来的。但它可以帮我理解多一点。

挺好,成年子女留在家里,伴老。这不就是歌里唱的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样想一想,还有一点奉献精神呢。

我不是在说反话。我可能不太严肃,但不代表我是在说反话。我这个人不太好,有时候给人这种错觉,耍小聪明。但现在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在认真理解这个正在引发大规模讨伐的现象,当然我也在同时理解这些讨伐的人。

李松蔚:啃老到底能不能算另一种孝顺?


我心里也有一部分声音说:「这不健康吧……」但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狭隘,就失去认识更多人的机会。我在想,当事人自己是怎么考虑的?不管旁人怎么想,双方这么配合一定有很好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你可能会反驳,不会的,你认识这样一个人,甚至两个人,处在一段啃老的关系里,是因为没办法。他们很痛苦,一点都不想配合,孩子活得毫无尊严,或者老人也已经不堪重负了,这种情况该怎么解释呢?其实一样,我还会思考理由是什么。他们的痛苦是真的,同时他们选择留在这样一段关系里,也是真的。那说明一定还有比痛苦更重要的东西。

那个比一切痛苦加在一起还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呢?

如果不愿被这些想法困扰,你不妨找一个简单的标签,就像扣一个帽子:病态,心理发育不成熟,或者巨婴。在老人那一方来看,可以选的帽子有:纵容,软弱,还有过度保护。虽然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扣上这些帽子吧,要知道,就等于失去了理解当事人的立场。当事人真的不太可能是这样想的:我跟他关系这么紧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有病。

你瞧,不能因为我的狭隘就去贬低别人。

当然我拦不住你一口咬定:「他有,他有,他特么的就有就有就有!」OK,有时我们没有义务去理解少数人,我们就想快速地贴一个标签,然后狂轰滥炸。这也不错。但家庭咨询师不该这么做。系统心理学者不会指责任何一个系统,就像不会指责一片森林或者一个湖泊。我们不会说一株山毛榉是应该存在的,或者就不该存在。我们只要观察它和周围的动植物是什么关系。它为它们提供什么,消耗了什么。它如何构成了系统的一个环节。

啃老就是这样的系统。

李松蔚:啃老到底能不能算另一种孝顺?


我们相信,好吧,至少我信,每个人一直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小孩且不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是永远在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如果他呆在一段关系里不舒服,他会调整。改变不了别人他就改变自己,大不了一走了之。

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每一段关系模式,无论我们自认为是多么病态,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它。尤其当关系里的每一方都愿意维持,那可能真的就是挺好。看电视就算了,生活中尽量还是不要指手画脚。

如果有人不好呢?有啊,《都挺好》里小女儿的角色,苏明玉,她选择远走高飞。那也是她在为自己负责。在当下这个社会,这样离家的人很多,尤其以女性为主。她们也许就是批判原生家庭的主力群体,回看这些啃老的,扶弟的,妈宝的家庭,心里有无限的委屈愤恨,可是又无力撼动。

这件事我觉得可以这样想:你不必要,也不可能再改变他们了。他们选择被约束在原地,抱团取暖,那是他们必须负担的沉重。而你有一片无限的天空。

就好像家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解除了对你的束缚,说:「飞吧,你值得遇到比我们更好的人。」

李松蔚:啃老到底能不能算另一种孝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