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于辅食的重要性,现在都已经得到了认可,可是如何添加辅食可能还存在着些小疑惑,那么今天我们就选取几个爸爸妈妈私信我们最多的问题来解答吧!

宝宝不能吃盐,但可以用宝宝酱油、用糖等等来调味

不行哦!

1岁以内的宝宝禁止添加盐、酱油等调味品,1岁以上、3岁以内的宝宝需要限制添加。原因则是3岁以内的宝宝,由于肾脏还没有发育成熟,过量的钠摄入会导致肾脏负担,而日常饮食中像是配方奶、母乳、鸡蛋、新鲜的肉类中都含有钠,不必担心缺乏。

而且,目前市售的酱油,钠含量也不低,如果觉得酱油口感不咸,就能无所顾忌的添加,往往就会导致钠摄入超标,也存在安全隐患。

糖类的过早摄入,会养成宝宝“重口味”的习惯。毕竟人类对于甜味都是非常敏感且具有记忆的,过早的让宝宝尝试甜味,就会养成无糖不欢的坏习惯,不利于牙齿健康,也不利于体重控制。

但有一项调味品是例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也建议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可以每次添加1-2滴,选择必需脂肪酸的配比最合适的核桃油为佳。

辅食添加误区!别踩雷!

宝宝的米粉自家制的更好

不行哦!

相比自制,选择大品牌、大厂家的产品更放心。首先,市售米粉已经添加了铁,更符合宝宝的发育所需,这一点家制的米粉没有办法做到,另外,市售米粉的加工环境更加严格,安全性更高。

米粉添加要从根茎类做起...要谨遵辅食添加表

没有这个说法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是建议满6个月后添加富含铁的食物,例如高铁米粉、动物肝脏泥、红肉泥等都可以,并没有明令说明一定要从什么食材开始添加,也没有所谓的辅食添加表。多给宝宝添加不同的食材,选择时令、新鲜的就可以了!

辅食添加误区!别踩雷!

宝宝不爱吃奶,那就喂辅食吧

不行哦!

如果是1岁以上的幼儿,可以逐步像爸爸妈妈的饮食规律靠拢。而1岁以下的婴儿,由于还在“猛涨期”辅食的热量大但营养密度不高,因此还是应该以奶为主。如果只爱吃辅食,那么可以暂停辅食,保证奶量上来后再做添加。

宝宝不爱吃蔬菜,那也没关系,吃肉就好了

不行哦!

宝宝不爱吃蔬菜有很多原因,例如滋味不如肉类丰富,不易吞咽有粗糙感等等。外加在爸爸妈妈的“固化”思维中,肉类的营养价值更高,因此蔬菜吃不吃无所谓。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蔬菜除了提供膳食纤维之外,还能提供到充分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等等,这些优质的维生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好帮手,且在肉类中无法提供到这么充足的“营养”。所以,辅食一定要多样化,不仅让宝宝尝试不同的口味,也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辅食添加误区!别踩雷!

水果一定要吃凉的,加热了就不营养了

不是哦!

即使如不耐高温的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1 ,彻底煮熟后的损失量也仅为 10% 和 26% 左右,稍许加热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加热后的水果纤维软化了,反而更利于宝宝吞咽和消化。如果是天气很冷的情况下,适当的加热给宝宝吃也是可以的,不用这么紧张哦!

本文系原创,允许转载但需注明出处,不允许修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