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上週日,本報刊發爲密雲籍抗日烈士李萬年尋親的消息,報道引發讀者的廣泛關注。本週一,密雲區黨史辦、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冒着大雨,趕往河北省隆化縣韓家店鄉廠溝門村,進一步確認李萬年烈士的安葬地,本報記者一路隨行,在巍巍青山中找尋有關烈士的記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f222ceb8af14a06be4657d60be5faa3\" img_width=\"750\" img_height=\"1000\" alt=\"這座烈士墓僅是小土堆上面壓着一塊石頭,只能憑記憶拼湊當年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密雲區黨史辦前調研員林振洪現場勘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烈士墓被“衝”到斷層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推遲,咱們按原計劃一早出發。”密雲區黨史辦前調研員林振洪給記者發來這樣一條信息。查詢天氣預報,無論是密雲還是隆化,當天都發布強降雨預警,但大雨未能擋住工作人員爲烈士尋親的腳步。早上8點,密雲區黨史辦、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人員一行5人,冒着大雨出發,趕往230多公里外的廠溝門村。臨近中午終於趕到廠溝門村。在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大家冒雨進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沿着一條自然形成的溝渠走進山坳,山坳的一側在雨水的沖刷下,如刀砍斧剁般陡峭,李萬年烈士的安葬地就位於半山腰上。雨後,山路格外難行,大家艱難地爬上去,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堆出現在眼前,上面壓着一塊石頭,這就是烈士忠骨的埋葬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聽說烈士老家來人了,村民挽着村裏的老黨員靳文國趕了過來。靳文國老人確認,這裏就是李萬年烈士的墳塋。老人告訴記者,75年過去了,自然環境發生了改變,李萬年烈士的墳塋慢慢“移”到了斷層邊緣,需要儘快“搶救”。老人說,知道這件事的村民都上了年紀,腿腳不便,能來掃墓的人沒有了。“這是爲國家做過貢獻的人,不應該被遺忘,所以我們也想盡快找到烈士的家屬。”老人的講述讓人心情沉重,大家自發向烈士墓三鞠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人圈”斷壁殘垣依稀可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史料表明,李萬年烈士的犧牲與廠溝門村的“人圈”有關。記者一行跟隨村民們來到廠溝門村,這裏仍能看到“人圈”的斷壁殘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謂“人圈”,是指侵華日軍在村子周圍建起的石頭圍牆,圍牆大約一丈高,牆上設有炮樓。侵華日軍妄圖用高牆和炮樓阻斷八路軍和百姓的聯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廠溝門村北側,一段高牆仍清晰可見;往西走,一段老舊的木樑架在亂石之間。村民們告訴記者,這段木樑,便是當年“人圈”的北小門上的門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廠溝門村裏,有兩間老房子看上去特別顯眼,茅草覆蓋着屋頂,牆體則是已不多見的土坯牆。村民說,這便是日僞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老房子。遺憾的是,茅草房最早的主人已經難尋,他們可能是那一時期重要的見證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子南側,有一道深溝,靳文國告訴記者:”這條溝現在已經幹了,以前是一條小河。聽我父親講,這條河就在‘人圈’的南牆外,李萬年烈士正是在這裏犧牲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e67359939d04d86b6b980912dc6ab5a\"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560\" alt=\"這座烈士墓僅是小土堆上面壓着一塊石頭,只能憑記憶拼湊當年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李萬年烈士安葬地現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相關線索還需進一步覈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親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至少都80多歲了。令人慶幸的是,村裏還有幾位當年的見證者。根據老人們的模糊記憶和零碎線索,漸漸拼湊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民曹起雲今年80歲,他稱親眼目睹了李萬年烈士犧牲。根據老人講述,當年打中李萬年的是“人圈”炮樓上的僞軍,使用的是一把“快槍”。老人說,李萬年烈士犧牲時身着八路軍軍服,戴着軍帽,倒在了“人圈”外的河溝旁,一條腿蜷着,一條腿伸直,胸前有血跡。安葬烈士時,是村民幫忙清潔了遺體。丁佔全也是對李萬年烈士有記憶的人之一,說起當年的事,老人還記得,安葬烈士所用的壽材便是從他家拉走的。“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帶着我們去掃墓了。”村裏很多60多歲的老人都有這樣的記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返程時又逢降雨,回到密雲時已經晚上8點多了。雖然奔波一整天,大家並未散去,而是立即商討下一步工作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密雲區黨史辦前調研員林振洪告訴記者,就目前實地探訪情況來看,進一步覈實了前期掌握的資料。但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數資料均來自老人們的講述,無論是確認烈士安葬地,還是尋找烈士親屬,相關工作必須嚴謹、嚴肅。而李萬年烈士犧牲的經過、安葬過程,還有不少細節需要繼續求證、覈實。下一步,密雲和隆化兩地的工作人員將保持密切聯繫,儘可能通過隆化縣誌及相關資料,深入瞭解1944年八路軍在當地的情況,讓李萬年烈士的事蹟更加完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北京晚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景一鳴 文並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流程編輯:孫昱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5249474802535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