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迷人的咏叹调,

就像自然界一朵完美的花一样,

是不可多得的。

尤其是,有时候,这个世界上

所有关于“女人的秘密”,

也都藏在它们之中……😉

其实歌剧作曲家多是男性,

而当我们听完这些作品,

却吃惊地发现:🤫他们

可真是“比女人还要懂女人”啊!

🌹🌸💐

01

贝利尼《诺尔玛》“圣洁女神”

Bellini: Norma-“Casta Diva”

“最终永恒的只有音乐,是‘圣洁女神’这首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里面不停传唱。”

——田艺苗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1958年玛丽亚·卡拉斯版“圣洁女神”

在王家卫的《2046》里面,

王菲出现的镜头就伴随着它;

在电影《铁娘子》里面,撒切尔夫人

在歌声的慢镜头里走过了红地毯……

这首咏叹调,就是“圣洁的女神”:

永恒的Casta Diva。

1972年琼·萨瑟兰版“圣洁女神”

《诺尔玛》的女主角可谓是歌剧剧目中最难演唱的角色。从歌唱角度看,女高音需要宽广的音域、灵活的嗓音、充满力度的戏剧女高音音质和音色及气息的超强控制力。从扮演角度看,女主角需要经历很激烈的性格冲突和感情变化。

2007年安娜·奈瑞贝科版“圣洁女神”

“圣洁女神”以呈抛物线状的悠长旋律,衬之以简洁的乐队伴奏;用一个基础动机的模进,句句营造高潮;花腔装饰句有着大量的回转音、半音阶以及大跳音型的上下跑动,唱出纯真却内藏狂喜的情感,为歌唱家立下了高难度挑战之余,也穷尽了美声传统的极致。

02

普契尼《图兰朵》“主人,请听我说”

Puccini: Turandot-“Signore, Ascolta!“

“柳儿这个侍女的咏叹调,比公主图兰朵的都更动听更温柔,是爱让不同等级的人获得了平等。”

——田艺苗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09年波普拉夫斯卡娅字幕版“主人,请听我说”

在《图兰朵》中,有两位女性角色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印象:高冷而残酷的公主图兰朵和柔弱而多情的王子侍女柳儿。柳儿因为曾被卡拉夫王子救过性命,不经意间“被一个笑容唤醒了一生”,从而一直在内心深藏着对王子的爱恋。

1957年合作《图兰朵》的卡拉斯与施瓦兹科普夫

而在《图兰朵》第一幕中,卡拉夫王子看到图兰朵公主的美貌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柳儿自知王子处境危险,即将奔赴死亡,却又没有挽回的力量,只有苦苦哀求,深情地唱出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千回百转的一颗心,叫夜空改变了颜色。”

2009年纽约大都会版《图兰朵》

在这首咏叹调中,普契尼采用模仿中国的五声音阶进行创作,选取了带有异域风情的降G大调,慢板的4/4拍,赋予了柳儿一种温柔、细腻、哀怨、缠绵的东方神韵。唱词中还包含着一句话:“我一直无法忘记王子的笑容”,直白地表达了柳儿对王子深沉的爱情。同时运用了竖琴的琶音和双簧管吹奏来装饰,描绘出了柳儿在爱情上的痛苦。

03

德利伯《拉克美》“花之二重唱”

Delibes: Lakmé

“Sous le Dôme épais, le Jasmin“

“充滿香味的穹苍,茉莉缠绕交錯著玫瑰,滿佈花朵的河岸,清新的早晨。”

——田艺苗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07年安娜·奈瑞贝科/艾琳娜·嘉兰莎版“花之二重唱”

《拉克美》是一部三幕歌剧,于1881年完稿,由剧作家贡迪内与吉尔里合作完成,法国作曲家德利伯谱曲,具有神秘的东方色彩。其中的“花之二重唱”被许多人认为是歌剧史上最美的女声二重唱。

1970年代梅迪·玛斯普蕾版《拉克美》

这又是一个爱情故事:印度婆罗门祭祀之女拉克美和英国军官杰拉德相爱,但她的父亲憎恨英国人,刺伤了杰拉德。幸得拉克美及时相救,杰拉德才脱离险境,两人得以相聚。而此时英印战争迫在眉睫,杰拉德奉命随军出发,拉克美服毒自尽……

1998年娜塔丽·德塞版《拉克美》

“花之二重唱”出现在第一幕,是拉克美带着侍女划船出游时所唱的。这首流光溢彩的美妙歌曲,“经典之处在于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音域之间所精心营造出的互相映衬感、和一种天然的和谐感。柔美的旋律、甘甜的人声,呈现出人物湖面泛舟时的悠然心境。”

04

莫扎特《女人心》“啊妹妹,你看”

Mozart: Così Fan Tutte

“Ah, Guarda, Sorella“

“莫扎特一直被看作天使一般纯洁可爱天然萌,看过他的歌剧便会明白,其实他是了解世俗的。”

——田艺苗

1960年施瓦兹科普夫版《女人心》

《女人心》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典范之一。这部作品于1790年1月6日首演于维也纳布尔格剧院,是莫扎特歌剧中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在今天它也被认为是最富于人情味的最优秀的喜剧之一。

1996年蕾妮·弗莱明版《女人心》

在第一幕第二场中,剧中的一对姐妹花费奥迪莉姬(Fiordiligi)和多拉贝拉(Dorabella)的未婚夫古列尔摩(Guglielmo)和费朗多(Ferrando)已经出征。姐妹俩便拿着各自随身携带的未婚夫肖像,诉说着喜爱及思念之情。这首曲目也是经典的女高音和女中音(次女高音)的二重唱唱段,亦常被拿来在音乐会上演唱。

05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书信二重唱”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Canzonetta Sull' Aria“

“如果没有《肖申克的救赎》,我们大概想不到,《费加罗的婚礼》里面那段恶作剧的女高音二重唱竟会产生小鸟自由飞翔的幻觉。”

——田艺苗

1976年卡纳娃/弗蕾妮版《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地点在西班牙塞维利亚附近的阿尔玛维瓦伯爵府邸。人物有不少:阿尔玛维瓦伯爵、伯爵夫人罗西娜、男仆费加罗、女仆苏珊娜、小童仆凯鲁比诺、巴尔托洛医生和费加罗的女债主马尔切琳娜。莫扎特特别喜欢写这样成双成对的群居生活场景。他自己家中也是每日人来人往,像个音乐俱乐部。这样一大家子人给了他不少机会炫技,写繁复又美妙的重唱曲。

1998年弗莱明/巴托莉版《费加罗的婚礼》

如今,因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缘故,我们经常听到《费加罗的婚礼》里面的一段女声二重唱“晚风吹过树林”,它也叫”西风二重唱“或“书信二重唱”,是剧中最知名唱段之一。讲的是苏珊娜和伯爵夫人想出了一个妙计捉弄荒唐好色的伯爵:一起给他写一封情书……她们你一句我一句,唱同一首歌,听来毫无主仆之分。(可真是淘气啊!🙃️)

※选自田艺苗CCTV讲座

《音乐史上最值得看的十部歌剧》等

06

威尔第《弄臣》“亲爱的名字”

Verdi: Rigoletto-“Caro Nome“

“吉尔达对浪荡公爵一见钟情,这首歌唱出了她纯洁的感情,附点节奏带着几分青春得意,最后高难度的华彩段特别能发挥花腔女高音的歌唱技巧。 ”

——田艺苗

1952年玛丽亚·卡拉斯版《弄臣》

威尔第的四幕歌剧《弄臣》(Rigoletto,又名《利哥莱托》)完成于1851年, 同年首演于威尼斯,是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戏剧《国王寻乐》改编的。它与《茶花女》、《游吟诗人》并称为威尔第中期的三大杰作,一个多世纪以来久演不衰。

2015年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版《弄臣》

“弄臣”利哥莱托美丽单纯的女儿吉尔达去教堂做礼拜时,对年轻而风流倜傥的公爵一见钟情,于是在阳台上唱起了这首深情款款的《亲爱的名字》。这首咏叹调不仅旋律优美,还包含着大量高难度的花腔技巧。跳音和装饰音的点缀也表现了少女那颗悸动的心。

07

威尔第《茶花女》“别了,旧梦”

Verdi: La Traviata

“Addio Del Passato“

“不同年代贯穿了相同的渴望,如激情之光穿透时间。黑夜中,女人的眼泪如火,脚步如歌……歌声回荡,如灯光明灭不息,在你凝神聆听时便消失不见。”

——田艺苗

1935年克劳迪娅·穆齐奥版《茶花女》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著名小说为本的戏剧《茶花女》后,倍受感动,立即邀请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改编为歌剧,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剧院首演。如今,剧中的多首歌曲,已变成许多声乐家必唱曲目。

1953年玛丽亚·卡拉斯版《茶花女》

挥霍青春,献身爱情,脸色苍白、身患肺病的茶花女简直就是浪漫主义的标准形象,在剧中还可一窥1830年代传说中的巴黎沙龙。”这首“别了,旧梦”是女主角薇奥莱塔在读完阿尔弗雷多父亲写给她的信后,看到镜中那个不再瑰丽夺目而是非常憔悴的自己,叫道“太晚了!”时唱出的咏叹调,曲调凄婉,配器也很简单,歌声中充满了眼泪。

08

贝利尼《梦游女》“啊,满园鲜花”

Bellini: La Sonnambula

“Ah, Non Credea Mirarti“

“每个年代的女高音都唱过这支“梦游女”,脚步如水,歌声如刀。她在唱什么呢?梦游女的清醒和诱惑者的真心?还是夜空的鸟迹,远处的流水,时间的绸缎?你是否听地过于认真,因此一无所闻。 ”

——田艺苗

1831年“瑞典夜莺”珍妮·林德版《梦游女》

(她也是电影《马戏之王》里林德的原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期的瑞士村落,美丽的少女阿米娜患有梦游症,夜里常常一人去花园游玩,甚至还会梦游到陌生男人的房间里。村里人都觉得这姑娘作风不好。那时候,人们还没听说过梦游症呢。她的未婚夫也开始怀疑她。但有一次,众人目睹阿米娜突然开始梦游了,村里人才相信,大家屏息等她走到安全的地方才将她唤醒,未婚夫也终于重新接纳了阿米娜。

1957年玛丽亚·卡拉斯版《梦游女》

这样一个乡村爱情故事里面,却有一首无比美妙的《啊,满园鲜花》,歌唱鲜花,也歌唱青春,带着青春如花凋零的伤感。贝利尼的这首咏叹调,有不少装饰音,华丽的炫技段落,演唱难度极高,如今也是国际美声歌唱比赛的保留曲目,但如此,她的旋律依然清丽流畅,令人回味无穷。

※选自田艺苗CCTV讲座

《音乐史上最值得看的十部歌剧》

09

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当香烛燃尽”

Donizetti: Lucia di Lammermoor

“Il Dolce Suono“

“那种魔性音乐家,梦游般的柔情似水和不可自拔的痴迷与疯狂,如今还有么?”

——田艺苗

《拉莫美尔的露琪亚》是葛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创作的三幕歌剧,于1835年9月26日在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首演。这部作品被称为“最难的歌剧”,尤以其《疯狂场景》而著称。

1954年玛丽亚·卡拉斯版《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故事描述18世纪初,苏格兰拉美莫尔地区的领主亨利·阿斯顿勋爵与雷文斯伍德城的领主埃德加,世代为敌,他夺取了埃德加的财产,只留给埃德加一座荒废的要塞。有一天亨利的妹妹露琪亚受到公牛的袭击,被偶然经过这里的埃德加相救,因此,露琪亚便爱上了他。两人立誓终生相爱,永不变心。而命运弄人,哥哥亨利·阿斯顿知道后百般阻挠,不仅截获埃德加的信件,还伪造了一封“向露琪亚表明他已另有新欢。”露琪亚看后悲痛万分,阿斯顿则趁机为她与巴克洛勋爵安排婚礼。婚礼进行中,恰好埃德加回国赶到,闯进来大骂露琪亚负心、背叛。当晚,露琪亚疯狂地刺杀新郎巴克洛,自己亦自杀。埃德加闻讯,痛不欲生,也拔剑自刎……

2015年黛安娜·达姆尧版《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这首异常优美的“当香烛燃尽”,正是露琪亚已经精神失常,穿着婚纱满身鲜血时所唱。在电影《第五元素》和“魅惑歌手”Vitas的演唱中,都曾采用过这一唱段。

10

比才《采珠人》“我仿佛在花丛中”

Bizet: Les Pêcheurs de Perles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一支咏叹调里混合了眼泪与香槟的味道。”

——田艺苗

这首不是女人唱的,但却是唱给女人的。

……有时候一首咏叹调就能够挽救一场歌剧。《采珠人》也一样,如今人们记住的,主要是这首咏叹调:《我好像在花丛中》,还有里面的一首男声二重唱《在圣殿的深处》。

1976年阿尔弗雷德·克劳斯版《采珠人》

《我好像在花丛中》是非常适合抒情男高音演唱的歌曲:曲调悬浮在中高音区,仿佛悬浮在记忆中。它的曲调平稳流畅,不像那些起起伏伏的咏叹调,而且它的结构更加的简单,类似民谣,只有一段曲调再加两句的尾声。我觉得歌的曲调非常的富有想象力,仿佛混合了眼泪和香槟的味道。而且它的伤感是很节制的,好像经过时间漂洗过,只留下美妙的余味。

2011年巴黎喜歌剧院版《采珠人》

这支咏叹调可能是因为太美了,如今听来几乎和剧情无关了。好像作曲家只是为了借这个故事来袒露他的心声:如果他心里没有万般情意,一定写不出这样的天然境界。

※选自田艺苗音频节目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图片/音频/视频来源:网络

部分文字参考资料:百度等

”田艺苗的田“整理制作

这么美的咏叹调,

哪一首是你的最爱呢?

不妨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还有机会获得“田艺苗的田”限量版

巴赫T恤一件哦!

Tip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