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工齡1年,嗓子漸漸喫不消;工齡10年,頸椎有點僵硬;工齡25年,久站後雙腿時而麻木無力……老師,您到哪個階段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YtKd9cg8cNj\"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7\" alt=\"國家衛健委:將制定教師、交警、醫護、駕駛員等職業健康保護標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被多家媒體轉載的“教師職業病時間表”,列出了教師們的諸多心酸。但腰椎疾病、靜脈曲張等教師常見的職業病,卻不在法定職業病之列,以致缺乏有效預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現狀有望得到改變。7月30日,在健康中國行動之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王建冬表示,針對教師、交警、醫生、護士、駕駛員等羣體,將盡快制定相關職業健康保護標準和特殊職業人羣健康保護指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教師、警察、醫護人員、救援人員、駕駛員等職業人羣,因職業活動導致工作相關疾病問題日益突出。”王建冬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都記者瞭解到,現行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於2013年修訂,含有10類疾病,包括: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化學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腫瘤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王建冬指出,教師、警察、醫護人員等面臨的多種工作相關疾病,目前尚未納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尚未實現對職業人羣的健康保護全覆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副所長孫新也表示,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等疾病因未列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也就不是法定的職業病,但它們都是與職業活動有關的工作相關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指出,與中國不同,國際勞工組織所制定的《國際職業病目錄》,將預防重點放在對勞動者健康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例如,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的工作壓力,和不良工效學因素導致的肌肉骨骼損傷等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此,王建冬表示,有必要加強對上述這些疾病的政策研究,\u003Cstrong\u003E儘快制定相關職業健康保護標準和特殊職業人羣健康保護指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還表示,要切實加大相關疾病預防控制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切實保護這些職業人羣的健康,做到職業病與工作相關疾病“雙重”預防控制,實現職業人羣健康保護全覆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相信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高,我國將會適時研究和調整職業病目錄,把對勞動者健康危害最嚴重的工作相關疾病納入目錄。”孫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發佈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下稱《行動》),也對上述多類羣體的職業病防治,提出了具體的行動目標和建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或長期前傾坐姿職業人羣,《行動》表示,應注意通過伸展活動等方式緩解肌肉緊張,避免頸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發生。在伏案工作時,需注意保持正確坐姿,上身挺直;調整椅子的高低,使雙腳剛好合適地平踩在地面上。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工作時電腦的仰角應與使用者的視線相對,不宜過分低頭或抬頭,建議每隔1~2小時休息一段時間,向遠處眺望,活動腰部和頸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間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教師、交通警察、醫生、護士等以站姿作業爲主的職業人羣,《行動》表示,站立時,建議兩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靜脈曲張,建議通過適當走動等方式保持腰部、膝蓋放鬆,促進血液循環;長時間用嗓的,注意補充水分,常備潤喉片,預防咽喉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駕駛員等長時間固定體位作業職業人羣,《行動》表示,建議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做到規律飲食,定時定量;保持正確的作業姿勢,將座位調整至適當的位置,確保腰椎受力適度,並注意減少震動,避免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的發生;作業期間注意間歇性休息,減少憋尿,嚴禁疲勞作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南方都市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衆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衆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衆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648045688755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