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p\u003E貼着人物的心跳去講故事,纔有感染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視劇《可愛的中國》熱播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可愛的中國》,讓觀衆重新認識了方誌敏,一位有血有肉、給人以希望、盼望、熱望的革命先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子牛在談及《可愛的中國》的藝術創作時說:“創作《可愛的中國》之前,方誌敏對於我是一個熟悉的名字。

"\u003Cp\u003E貼着人物的心跳去講故事,纔有感染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視劇《可愛的中國》熱播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可愛的中國》,讓觀衆重新認識了方誌敏,一位有血有肉、給人以希望、盼望、熱望的革命先烈。《可愛的中國》講述了方誌敏投身革命,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無私奉獻一生的動人故事,方誌敏身上“愛國、創造、清貧、奉獻”的精神與時代同頻共振,引發了觀衆強烈的共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愛的中國》自播出以來,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不少觀衆看完該劇後表示,這是一部別具一格的主旋律電視劇,展現了“觀衆所不熟悉的方誌敏的另一面”。在《可愛的中國》中,鮮活生動的影視創作手法獲得了觀衆的一致好評,展現了主旋律作品的獨特魅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一部鮮活生動的主旋律作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1935年8月6日,36歲的方誌敏在江西南昌從容就義,面對行刑的劊子手,他的眼中依然盛滿光明。他爲“可愛的中國”奮鬥的一生,通過熒屏感染了許多人,並且深深地打動了年輕觀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憑藉紮實的故事情節、清晰的敘事脈絡、鮮活的人物形象、飽滿的情感體現,塑造了以方誌敏爲代表的有血有肉有情的革命英雄羣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傳媒大學科研處副研究員鄧文卿告訴記者,“《可愛的中國》作爲一部主旋律作品能拍得如此生動鮮活,難能可貴。正是因爲劇中諸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在該劇播出期一直沉浸在英雄的故事中,每天都在追劇”。主旋律如何才能拍得好看?首先要拋棄“爲了主旋律而主旋律”的想法。在《可愛的中國》導演吳子牛看來,“只有貼着人物的心跳去講故事,故事纔有感染力,才能征服觀衆。真正的主旋律一定是乾淨、深刻,有良心、有誠意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塑造一個全面立體、真實可信的方誌敏形象,主創團隊深入弋陽、橫峯、玉山等地多次採訪。據《可愛的中國》編劇之一溫燕霞介紹,“團隊在弋陽採訪時,經常有人毛遂自薦上門給我們講方誌敏的故事,當地羣衆對方誌敏烈士的感情是無比熱愛和由衷景仰的”。主創從真實的歷史細節入手細膩刻畫,展示方誌敏融革命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於一身的獨特魅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子牛在談及《可愛的中國》的藝術創作時說:“創作《可愛的中國》之前,方誌敏對於我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方誌敏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革命生涯是怎樣的?我並不熟知。接到劇本後,我搜集他的資料,研究他的歷史,透過歷史事件的表象,讀解他的內心。”在電視劇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用紀實的鏡頭語言,呈現了方誌敏烈士卓越的膽識和真摯的情感。方誌敏的扮演者林江國在拍攝中堅持戴着十多斤重的真實腳鐐,幾個小時下來,腳也磨破了,但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去體會先烈經受過的苦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稱讚該劇寫意浪漫的表現手法:“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既有生動豐富審美細節的藝術化表現,又有深刻的思想發現和哲學觀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新突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如何講好革命歷史故事、挖掘革命精神,是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可愛的中國》在創作過程中獨具匠心,不僅用歷史細節和真實故事打動觀衆,還通過對英雄人物的藝術化呈現,引發了觀衆強烈的情感共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愛的中國》以倒敘方式切入展開,觀衆一下子被帶入了無限沉痛、悲愴又令人景仰的氛圍之中。在勾勒宏闊歷史背景的前提下,集中展示了方誌敏一生最具代表性的革命歷程,在敘事上脈絡清晰,張弛有度。在原總政藝術局局長汪守德看來,“《可愛的中國》在敘事結構上的精巧用心,使劇作具有非常強的觀賞性和吸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編劇團隊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用虛構的小人物穿針引線,將原本鬆散的歷史事件扭結成劇情發展的“推手”。溫燕霞回憶,“在藝術表現上,主創們巧妙地將方誌敏的文稿融進敘事,採用回憶、夢境等手法,用更爲開闊的視野帶領觀衆見證方誌敏的革命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如何塑造好歷史形象、英雄形象?《可愛的中國》不僅給出了生動的答案,也爲今後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立下了標杆。這部作品無疑是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創作的新突破,在汪守德看來,“劇作呈現出精深、精湛、精緻的藝術品相,堪稱一部成功而完整講述方誌敏主要革命鬥爭事蹟的電視佳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文藝精品創作要不忘初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視劇播出時,我們劇組很多人都流淚了,因爲方誌敏犧牲得很早,如果我們再不詳細地描寫方誌敏的成長過程,他輝煌、悲壯的一生可能會被人淡忘。”吳子牛認爲,穿越時空來到今天,這段故事還是有着強烈的現實主義溫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藝創作不僅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而且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民德引領風尚。《可愛的中國》創作團隊用他們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爲觀衆呈現了一個全面、立體、生動的英雄形象。在創作採風時,站在方誌敏就義前拍的那張照片前面,溫燕霞曾暗暗立下誓言:“餘生也晚,沒能親耳聆聽您的教誨、與您並肩戰鬥,如今有幸用筆描摹您的崇高形象,但願能寫出一二,做一名紅色基因傳承人。”就目前觀衆的反響來看,創作團隊做到了對紅色基因的傳承,他們呈現的作品讓無數青年觀衆爲之動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總製片人徐知音看來,“這部劇最吸引觀衆的,根本上還是信仰的力量,也就是方誌敏熾熱的家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正是這種信仰的力量,一直鼓舞着創作團隊在困難中不斷探索,在創作中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心懷信仰,方誌敏投身革命,始終堅守初心,爲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因爲心懷信仰,主創團隊才向觀衆呈現了這部精品力作。對初心的堅守,對使命的擔當,成爲《可愛的中國》收視口碑雙豐收的根本原因。徐知音說:“我們拍攝《可愛的中國》,初衷是爲了秉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讓觀衆透過電視劇也能感受到正能量的鼓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主創團隊對初心和信念的執着與堅守,與方誌敏堅定虔誠的精神內核一脈相承,爲當下的文藝精品創作注入活力。《可愛的中國》的熱播,體現了文藝創作不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未來,熒屏會湧現更多像方誌敏一樣生動鮮活的英雄形象,也會有更多觀衆在看到這些動人的英雄故事後,備受鼓舞、奮力前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報記者牛夢笛本報通訊員戴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144627832591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