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父親的“幸福留言”,解開女兒多年的心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女士是在父親去世後收拾遺物時,發現的父親的遺囑證,帶着幾分疑惑她按着遺囑證上的地址找到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交民巷73號的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0後記者”體驗訂立遺囑:從反對到理解,夫妻感情更好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5歲的徐女士(化名)是中央媒體的一位記者,當她聽說中華遺囑庫舉辦體驗日活動時,主動聯繫報名參與。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編者按:\u003C\u002Fstrong\u003E截至5月底,中華遺囑庫在全國各登記中心共舉辦了12次遺囑體驗開放日。體驗者一致認爲,親情比財產更重要。請看“保險與遺囑”之三——金錢買不來親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1ce730ed-dfa1-4ab8-afeb-cc59670421cb\"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16\" alt=\"「保險與遺囑」金錢買不來親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陳瑾 記者 方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8年10月起,中華遺囑庫面向全社會選到“遺囑體驗日”,邀請18週歲以上的市民免費體驗訂立遺囑的全過程。截至5月底,中華遺囑庫在全國各登記中心共舉辦12次遺囑體驗開放日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參與者的問卷調查統計,88.86%的體驗者在訂立遺囑後,希望家人能夠尊重自己的意願,有11.14%的體驗者則認爲家人可以商量是否按照自己的意願執行;此外,體驗者普遍認爲親情比財產更爲重要,“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親情”這是所有體驗者一致的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關注的是,有94.87%的體驗者認爲立遺囑不應只是老年人的專利,中年人更應提早立好遺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從2018年12月底開始,中華遺囑庫在全國首推遺囑宣讀服務,並在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舉辦了遺囑宣讀體驗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0後記者”體驗訂立遺囑:從反對到理解,夫妻感情更好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5歲的徐女士(化名)是中央媒體的一位記者,當她聽說中華遺囑庫舉辦體驗日活動時,主動聯繫報名參與。“我是一名記者,參與報道中華遺囑庫很多次了,對這項公益項目比較瞭解,也很認同立遺囑這件事。因此,聽說有體驗活動我就報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本以爲就是一次尋常體驗,所以徐女士一開始並沒有跟丈夫王先生(化名)商量。在她看來,身爲大學教授的王先生思想一向非常開明。然而這次她想錯了,就在參加體驗的前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樣在晚飯時和家人說說第二天的工作,當說到要來中華遺囑庫體驗訂立遺囑時,王先生表示反對。“當時他的臉刷地一下就黑了,很不高興地讓我不要參加這樣的活動,特晦氣。”因爲體驗的事情,一家人這頓飯喫得並不開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徐女士還是瞞着王先生如約來到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參加體驗活動。因爲書寫能力不錯,徐女士訂立遺囑的全過程大約只花了1個小時。做完遺囑出來,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多次報道中華遺囑庫,但只有真正做過纔有了切身的體會。“特別是進入密室進行錄像時,我突然想哭的感覺,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大概過了半個月,一次徐女士和王先生因爲瑣事發生了爭執,說到情急之處,徐女士一不小心把自己訂立遺囑的事情說了出來,她特別認真地告訴王先生在遺囑中她將自己的財產留給了他而不是女兒。“當我說到財產給他時,他一下子愣住了。過後他跟我說,他沒想到我會如此處理財產。”徐女士說,經過這件事,他們夫妻的感情更融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80後培訓師”:見證遺囑宣讀,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位好,我是中華遺囑庫律師團律師孔令文,也是本次遺囑宣讀儀式的宣讀人……”隨着首位遺囑宣讀人孔令文律師深沉的讀起,遺囑宣讀儀式正式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遺囑宣讀現場,體驗者汪先生(化名)默默地站在宣讀室外。律師在宣讀遺囑前,語重心長地對家屬說:“立遺囑人對財產的處理有他自己的考慮,作爲家屬,應該予以理解和包容。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各位根據遺囑是否獲得遺產,我們都希望,各位能懷念和他一起走過的美好的日子,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看到世界上比財產更加重要的東西。” 聽到這裏,汪先生的眼圈有些發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涉及財產的遺囑外,汪先生還留下一封“幸福留言卡”,姐姐、哥哥、妻子、兒子,他給每個家人都留下了一句祝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浩浩,你是我最看重的兒子,我希望你好好學習,如果弟弟不如你,你將來要多照顧一下弟弟。涵涵,你要多跟哥哥學習,不要那麼貪玩,男孩必須要出人頭地!”留給兒子的話令全場淚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先生坦言,之所以沒有留在現場“觀摩”,是怕自己聽了受不了。立遺囑的事情,他並沒有告訴七旬父母,因爲年紀大的人總有些忌諱。現在父母跟姐姐一起生活,所以他也留了一部分財產給姐姐哥哥,囑託他們照顧好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先生留言的最後一句是:珍惜跟你們在一起的每一天。“今天的體驗對我來說太重要了,今後我一定會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日子。”汪先生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父親的“幸福留言”,解開女兒多年的心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女士是在父親去世後收拾遺物時,發現的父親的遺囑證,帶着幾分疑惑她按着遺囑證上的地址找到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交民巷73號的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因爲在她的心目中,父母只有她一個孩子,財產全部都留給她,並沒有什麼爭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取完父親的遺囑,果然如她想的一樣,內容很簡單,財產全部留給李女士一人所有。然而就在她準備離去時,工作人員叫住了她,“您父親在我們這裏還寫了一封留給您的‘幸福留言’,您一併領走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留言?不會吧!”李女士有些意外,父親不善表達,李女士成家後與父親的交流並不多。打開“幸福留言卡”,李女士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在留言中,父親還和以前一樣,叮嚀女兒夫妻間要多溝通,少吵架別傷感情。爲了讓女兒能夠明白父親的一片苦心,父親將他和老伴兒年輕時一段從未告訴女兒的往事寫了下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來年輕時的父親和李女士很像,爲了事業拼盡全力,忽略了妻兒。當妻子爲此跟他爭吵時,年輕氣盛的他毅然和妻子離了婚。雖然一年後兩個人還是選擇了復婚,但這段不堪往事讓父親的心中始終有根刺,他不希望女兒從走自己的老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女士告訴工作人員,母親在父親退休後沒多久就去世了,之後父親一直一個人獨居,因爲父親不善表達,她和父親交心的時候並不多。李女士自己和愛人的關係一直不太好,兩個人經常會爲一些小事吵架,之前父親勸過她,可她哪裏聽得進入。看了父親的留言,讓她突然發現父親原來一直都在關心自己,對童年缺失的父愛,李女士一直以來耿耿於懷,現在一切心結都打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臨走時,李女士說父親的這封“幸福留言”將作爲傳家寶一直珍藏,“我希望這份親情能夠在我們家一直傳遞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程序上線 有愛就要說出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從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了解到,“幸福留言,給未來的慢遞”小程序上線後,市民只要在微信中搜索“幸福留言”即可給他人或者自己留言。中國財富傳承文化發展首倡者、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表示,開發該程序,目的是希望在全社會倡導一種“有愛就要說出來”的氛圍,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2018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統計,“幸福留言卡”的內容與子女有關的高達95.17%,與孫輩有關的只有3.24%,與配偶有關的僅有1.31%,與其他人有關的佔 0.28%(例 如:摯友、同學、同事等)。與配偶有關的幸福留言佔比低的原因,陳凱分析,可能與夫妻二人共同辦理遺囑登記的場合下,對配偶的心裏話可能不方便或沒有必要在當場寫出來。“上線該小程序也有這個考慮,希望給大家更多的渠道可以將愛傳遞給自己的愛人和親人。” 陳凱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發現在留言的頁面上不僅可以留下文字還可以免費上傳三個視頻、照片和錄音。留言後需要提交個人信息以及收件人信息,同時還可以選擇發送方式、遞送日期以及寄送方式。記者看到發送方式既可以選擇匿名發送也可以選擇在正式發送前三天向本人進行確認,遞送時間可以是具體的某個時間也可以選擇在去世後傳遞,在寄送方式上可以選擇郵件寄送也可以通過線下的快遞寄送或者當面提取等方式。記者還發現在該小程序裏還可以查詢是否有人爲她留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凱介紹,目前該小程序中每條留言可以免費留3個附件,超過將按每個附件5元收費,查詢留言免費,如果留言需要通過線下方式送達需要收取適當費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促進家庭和諧 遺囑功不可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凱介紹,遺囑宣讀儀式是立遺囑人生前委託中華遺囑庫在其去世後,召集親友宣讀遺囑的一種家庭儀式。主要目的是通過這種儀式更好地傳遞立遺囑人的意願,表達對家人的關愛,促進家庭的凝聚力,延續家風。除此以外,遺囑宣讀儀式也有一種莊嚴權威的氛圍,有助於促成家人之間的和解,更好地保障遺囑的有效執行。由於遺囑宣讀儀式是本人去世後的一種家庭儀式,所以遺囑宣讀儀式屬於提前體驗的特殊性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中華遺囑庫還爲廣大市民提供多項情感服務項目,包括“幸福留言卡”、“幸福留顏”、親情錄像、遺囑體驗日等服務,推出這類服務的目的在於打造一種家庭情感產品,也是中華遺囑庫爲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實踐和探索。\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261257040368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