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夫子

中国是历史学最为发达的文明,没有之一。

从文字史来看,有官修二十四部皇皇正史,有私人著述数量丰赡的野史,有大量地方志、风物志、游记,还有更大规模的、较难归类却有史料价值的各类文人笔记。

其次是实物历史,国内考古发现的,流徙国际的,官方和私人传世的等等,历史实物蔚然大观,层出不穷。一些重要考古发现,问世就造成颠覆性、轰动性效果,也力证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文物大国”“历史大国”之中。

其三,可称为口述历史或亲历历史,如民间传说,如家谱。最后,综合以上,还有不断被重组、删改、增减的“新创历史”。

史料丰富,好处是人人熟知历史,街谈巷议、茶余饭后,任何历史话题都有热情的参与者,高明时现。不好处是因内容并不统一,甚至相悖、相反,导致中国的历史又显得混乱和支离破碎。

即便今天,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信息传递如此发达,面对历史,我们有时还会茫然,发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慨。

所以,文字史有时是认知历史的一个障碍,因为文字本就是人“书写”的。

从已知的考古实证来看,文字的大量产生、应用是在商代。此前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或类似的图案符号等,但第一没有商代多,第二没有商代体系完备,第三没有商代成熟,第四没有商代影响巨大。

问题是,在商代以前,文字的确已经出现。那么,文字是谁发明的?

有人会说:“仓颉造字”呀——当心,你可能又被文字史“忽悠”了。

“仓颉造字”为何不可信?作为从无到有的工程体系,文字绝非某个人的能力所能承担的,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四只眼或有其他神异的能力。这就如同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当然也包括文字)——这话乍听没错,仔细推究却站不住脚。结合汉字初创时的功能和目的,最早的历史固然跟人民无关,最初的文字也绝不“属于人民”。

(传说中仓颉有四只眼)

“用来沟通信息的工具和载体”,这是今天对“文字”的定义,但它没法解释“造字”的诸多疑问,例如:

最初沟通的主客体是谁?

最初传递的又是什么信息?

最初文字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传递?

不说答案,说历史事实:

在中国古代,民间惯例,凡婚娶必先批八字。八字不合,作罢;相合,也不是马上举办仪式成亲,而是男方将女方八字恭敬写好,在宗祠中、祖先神位前先放一段时间。期间,男方家若好事连连,亲事进入下一流程,直至礼成。反之,男方家若出现不祥之事,八字再合,婚事也须告吹。

(民国时期的一份算命纸)

抛开繁文缛节、“迷信”因素等,重点是,恭书八字是给谁看呢?是的,给祖宗看的!作为沟通人和鬼神的工具载体,这才是文字最初的、唯一性的功能。

那是谁来书写呢?翻遍史书,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这类人,叫“巫”。

你来看这个“巫”字,一个“工”和两个“人”,“工”字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一竖,表示上下通达。这里的“人”是一种特殊职业,也是一个特别的族群,即沟通天、地、人的人,他们就是巫。

在人类早期(不仅是中国),人们认为巫具有与神鬼沟通的能力,甚至可以调动神鬼之力为人类消灾趋吉,诸如祈雨、医病、预言、降神及驱鬼、除祟等。同时,巫通过当时条件下掌握的知识,既为部族传续旧的文明,也为部族创造新的文明。

从某种角度说,巫是当时唯一拥有文化的个体、职业或族群,其集“神职人员”和“知识分子”于一身,地位甚至高于部落首领和后来一段时期的“王”。

所以汉字的产生,汉字的最初功能,绕不过巫去。

从汉字产生看,这是巫创造的沟通人、神之间的一种契约。其神圣性,我想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的载体不能比拟的。

再说“造字”。仓颉其人假如存在,假如是指具体某个人,刨除被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因素,那也应该是特定群体的首脑或代表。这个群体,大约也只能是巫。

(傩戏就是由巫师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

古代“巫”“觋”并称。巫为女性,能力强,本事大,为主脑;觋为男性,能力弱,本事小,故附从之。那么,假如仓颉实有其人,她应该是女性才对。顺理成章,最初的汉字,很有可能是由女性创造。

——这也是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甚至可能被篡改,但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