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任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期间,刘少奇致力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以安源路矿党支部为核心,对外领导工人加强团结,防范敌人进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年冬天,毛泽东携李立三等人再次来到安源,指示安源工人,干革命要胆大、要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但是做事一定要稳当,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斗争策略,建立自己的团体。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eaafc0fa1484825901623a00316b8db\"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50\" alt=\"安源路矿的初心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毛泽东与安源矿工》(油画) 侯一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夏时节,江西省萍乡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无不述说着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的革命斗争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源工人革命运动能够独树一帜,靠的是党组织领导工人群众团结一致的奋斗,始终依靠工人群众,相信工人群众,让工人群众正确认识党、一心相信党、坚定跟着党。”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黄仂说,重温当年那段历史,可以深刻地体悟革命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源路矿是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由湖南株洲到萍乡安源的株萍铁路的合称,是当时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矿和全国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安源路矿工人大多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极度悲惨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成立有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其党员人数占当时全国中共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矢志和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泽东:“拯救千万无告之人民出水火,谋人类全体的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力量极其微弱,要在军阀严密监管的、有着1.3万余人口的安源路矿开辟工人运动,可谓难上加难。1921年7月,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初次来到萍乡,目的就是把党的一大通过的成立产业工会的基本任务付诸实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泽东一面进行社会调查,一面仔细研究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来信,总结湖南自治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就建党问题和社会改造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泽东在安源深入群众,以学校教师参观矿山为由,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他与工人一起进工棚、下矿井,吃工人发霉的饭菜,住工人简陋的旅馆,了解工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当坐下来促膝交谈时,他给工人打比方“一颗石头搬得动,一堆石头搬不动”,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起来,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指导工人建立自己的团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萍乡,毛泽东明确了要“另辟道路”“另想办法”,提出“拯救千万无告之人民出水火,谋人类全体的幸福,用革命的方法去达共产的目的”,实现“世界大同”的远大志向。随后,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年冬天,毛泽东携李立三等人再次来到安源,指示安源工人,干革命要胆大、要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但是做事一定要稳当,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斗争策略,建立自己的团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毛泽东认定安源已具备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条件,提议设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以便逐渐把路矿两局全体工人团结起来。得益于毛泽东的具体教导,安源工人运动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立三:“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就是我们工人,工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1年冬,李立三跟随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开展革命工作。那时,李立三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中共中央局派到湖南后,即与毛泽东等人一道到安源考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李立三以兴办平民教育的身份来到安源。经萍乡县政府批准,在安源办起了一所平民学校,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在办学过程中,李立三借访问学生家长之机广泛接触工人,向工人传播革命理论,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因而工人们称他为“游学的李先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立三把教授文化和传播马列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启发。一次国学课上,他指出:“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就是我们工人,工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根据调查情况,他还组织工人讨论洋人、资本家和工头用哪些手段剥削工人。这种启发式的讨论,很快唤醒了路矿工人的阶级觉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细致考察,李立三在工人中发现了一批优秀分子,于是吸收8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于年底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2年1月,李立三开办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他不辞辛苦,日夜授课,不到两个月时间,参加补习学校的工人由刚开始的十多人增加到五六十人,其中以路矿工人居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时机和条件成熟后,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支部有党员6人,李立三任书记,成员有朱少连、周镜泉、蔡增准等。其中朱少连作为全国党代表,于1923年6月参加了党的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安源路矿党支部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具体实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路矿党支部成立后,李立三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当时俱乐部部员已发展到300余人,李立三主持召开俱乐部会议。会上通过了俱乐部总章和部员公约,确定俱乐部的宗旨为“联络感情、涵养德性、团结互助、共谋幸福”,并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会计股等办事机构;还组织工人纠察队,对内监察工友之行动,对外侦察和防御破坏本部之图谋和行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安源路矿大罢工期间,李立三不惧路矿当局悬赏600大洋刺杀他的威胁,依然辗转指挥工人斗争。安源工人在《劳工记》中这样写道:“工人受苦难尽表,有一英雄天下少。名号能至李先生,出洋法国转回程。年纪只有二十四,祖居湖南醴陵住。他从长沙到萍乡,要救工人出牢墙……”李立三解放工农群众的赤胆忠心,跃然纸上,光照后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少奇:“我们搞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搞共产主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2年初夏,从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回国的刘少奇,经陈独秀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派遣,到湖南党组织接受工作任务,同年9月被毛泽东派到安源领导开展工人运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安源,刘少奇始终站在工运斗争的第一线。在大罢工进行到关键时期,他勇担重任,不怕牺牲,只身一人与路矿当局谈判。面对路矿当局和军警以武力相逼和生命恫吓,刘少奇毅然说道:“万余工人如此要求,虽把代表斫成肉泥,仍是不能解决!”最后,以凛然正气和无畏生死的意志捍卫了工人的权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任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期间,刘少奇致力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以安源路矿党支部为核心,对外领导工人加强团结,防范敌人进攻;对内制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章》,建立了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细则,是当时各地工会组织制度建设的一个通用范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他的引领下,安源的党团组织成为当时全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地方党组织。到1924年底,安源工人党员人数发展到198人,约占当时全国994名党员数的五分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真正把俱乐部建设成工人的服务中心,刘少奇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着力解决工人的各种困难。对于不为工人办事、不为工人着想、不为工人出力的机构、制度和人员,从上到下逐级逐个进行检查整顿,以达到工人满意的目的。他相继主持成立了裁判委员会、劳动介绍所、故工抚恤会等机构,尽最大可能为工人谋求权益。工人们高兴地说:“从吃的到穿的、从用的到看的,俱乐部都替我们想到了,真是帮‘炭古佬’谋利益的好团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少奇不能容忍任何损害工人利益、破坏俱乐部信誉的事情发生。他领导查处了消费合作社服务股经理陈枚生贪污挪用1000余元公款案,对少数干部借公款到期不还、在合作社随意赊账取物、侵占公物公产等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俱乐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的任务特别繁重,长期不规律的工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他生活非常简朴,从不搞特殊化。当时,俱乐部工作人员不论职位,月薪都是15元。俱乐部考虑刘少奇的身体,要提高他每月的生活费。刘少奇得知后说:“只要15元,我们是工人代表,不能和资本家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俱乐部认为刘少奇的工资太少,准备再给他增加一些,刘少奇同样坚决拒绝。面对工人的疑惑,刘少奇召集党员和积极分子开会,说:“我们搞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搞共产主义。”最终,刘少奇还是坚持和大家一样,每个月领取15元工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历史镌刻辉煌,岁月铭记荣光。中共安源路矿支部诞生这一段血与火的记忆,生动诠释了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初心和使命,既是我党早期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留给党员领导干部的鲜活而珍贵的历史滋养和精神财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徐建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lygz\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482593897845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