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出生於德國的茨根小城一個律師家庭。9歲時隨父母移居佛蘭德斯,定居安特衛普。父親去世後,母親送他進一所拉丁文學校學習,他能閱讀古希臘羅馬書籍原著。1608年,與名律師兼人文主義者布蘭特結婚,畫家爲妻子畫過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爲題材的油畫《復活》、《愛之園》、《末日審判》等,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特點是將文藝復興美術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獨特風格,成爲巴洛克美術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的成就在於融合法蘭德斯和意大利的傳統藝術,復興法蘭德斯畫派,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其作品豐富,被尊稱爲法蘭德斯第二個黃金世紀中最突出的藝術家。

魯本斯是法蘭德斯大畫家,他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他的繪畫具有巴洛克藝術的壯麗風格.魯本斯的創作以對生活的富於詩意的表現來歌頌生活,首先是歌頌作爲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類.他在二十年代所畫肖像,絕大部分是盛裝的、外表上十分華貴的貴族肖像,還有比較樸素的便裝肖像的爲數甚少.他畫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勝,不僅由於繪畫技巧的完美,同時還由於他在肖像裏表現了脈搏在熱烈地跳動、目光中充滿了生命力、富有彈性的皮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魯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後十年,尤其喜歡畫肖像、風景與神話畫.這些作品幾乎全出之於親筆,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樸素,更能予人以親切之感,這些作品以其畫法的瀟灑與極度精確及洋溢着內在熱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勝。

17世紀歐洲出現四位鼎立的大畫家:意大利的卡拉瓦喬、佛蘭德斯的魯本斯、荷蘭的倫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其中唯魯本斯最幸運,他不僅是佛蘭德斯最偉大的畫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紀的整個西歐繪畫。

1630~1640年, 他已進入老年,因患風溼病而手指成爲畸形,但仍堅持作畫。 一批出色的風景畫和人物肖像,用色、用筆更加奔放自如 , 雖然畫作的大部分的要由助手和學生來協助完成,但他親手 製作的那些油畫草圖,仍可看出他的繪畫到後期又進入了一 個新的發展階段。魯本斯的繪畫對佛蘭德斯以及整個西方繪 畫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7世紀後期巴黎的法國皇家美術 學院就出現了一批魯本斯主義者。18~19世紀法國畫家A.瓦 託、E.德拉克洛瓦、P.-A. 雷諾阿和英國畫家J.雷諾茲、J. 康斯特布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他的影響。

仙女和森林之神

在茂密樹林的邊緣,一羣仙女和森林之神(有兒童,青年,成人)在玩耍、休息、娛樂、採集水果和鮮花,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整幅作品明確地分映出了畫中人之間的怡人的和諧氛圍,在這類作品中,畫面中都會出現豐滿的少女和尤其好鬥的野獸,但這種氛圍卻並不多見。畫家選擇在畫的左側繪製大片茂密的森林,同時可以看到消失在遠方寬廣邊境的全貌。金色的光線好像來自溫暖的夕陽,每一處都能欣賞到大師創作黃金期最細膩的筆觸。

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

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

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宙斯和麗達所生的孿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呂克斯,一個善騎,一個善戰,英勇無敵,他們共同愛上了邁錫尼王的兩個孿生女兒。畫中所描繪的是傳統“搶婚”情節。畫面上人物和馬匹扭動交錯形成一個藝術整體,大輪廓近乎圓形,構成一幅充滿生命運動的圖案,在地平線上激烈地滾動着。雖爲“搶婚”,卻沒有暴虐和抗拒,兩匹雄健的高頭大馬,氣勢昂揚。以濃重的色調襯托出卡斯托耳和波呂克斯的英勇強悍及兩位裸體少女的嬌嫩柔媚。是力與美的和諧統一。這是一幅英雄主義的畫面,畫家通過塑造豐滿強健的人體,通過構圖複雜而激烈的人物動勢,表達了不可抗拒的愛情力量。整個畫面充滿熱情、運動和生命力,表明魯本斯善於把巴洛克藝術的運動激情,裝飾性的誇張,富有想象力的構思,戲劇性的藝術效果同真實感很強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他塑造的人體具有強烈的韻律感,在米開朗基羅式雄健的人體造型中,讚頌人的生命力的美,體現了人文主義反禁慾主義思想,同時也含有縱慾享樂的因素。

愛之園

畫家40歲時,愛妻勃蘭特去世,甚爲悲痛,四年後與年僅16歲的海倫•富爾曼結婚,又過着幸福生活。這時畫家的天才開始朝向往人生歡樂與愛的寓言題材,藉以宣泄他對眼前的一片玫瑰色景象的情懷。《愛之園》是畫家在這樣的情境中創作出來的。這是一個人間的天堂、愛的樂園。畫家仍以浪漫主義的激情將人與神、神話與現實和諧地統一於一畫。畫中一對對多情的男女以各種姿態傳遞着愛的情意,一個個身着華麗服飾的豐豔女子騷首弄姿,在期盼和享受愛之溫暖,小愛神歡騰飛躍穿梭於人們中間,傳播愛的信息。這是一幅充滿柔情、溫馨、歡樂的畫境。畫面右上角那位裸女雕像,正在向人間噴灑乳汁,那是天后赫拉在用乳汁澆灌人間愛情,施給他們以愛的力量。她是神聖婚姻的體現者,施恩愛之神,她那按耐不住噴射的乳汁,曾造就天界的銀河。丁託雷託和魯本斯都畫過一幅《銀河的起源》。

銀河的起源

運用人物動態與光線對比創造出生動歡快的氣氛。

聖喬治鬥惡龍

聖喬治鬥惡龍,題材源於《聖經》,也是歐洲古代壁畫常用的題材之一。據基督教史所述,聖喬治原是一殉教者,約活動於公元3世紀。自6世紀起,傳說他曾因從一條惡龍爪下拯救過一個女郎而被後世頌揚。約從8世紀起,便被神化爲聖者,還成了英格蘭的保護神。魯本斯在這裏表現了一個威武的騎兵來充當聖喬治,與拉斐爾的畫上或者後來法國畫家安格爾的同名畫上的聖喬治迥異其趣。戰士正在馬上左顧右擋地刺殺這條惡龍,筆法具有速寫性質,發揮了畫家善於以熱烈的色調描繪動亂中的人物形象的特點,使這場戰鬥充滿激情。尤其是聖喬治的那匹馬,畫得極有精神。

毆打嬰兒

荷蘭畫家魯本斯的油畫《毆打嬰兒》2002年易主,購買者竟不惜出資7350萬歐元。魯本斯的作品有着豐富的想像力,表達出了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美好的理想,通過藝術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歡樂,他善於運用健康豐滿、生機勃勃的形象,洋溢着樂觀與激情的性格,去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與趣味。

四大陸

此畫是典型的巴洛克地理隱喻畫,它真實的展現了來自異國他鄉的各種野獸形象。在魯本斯的作品中,不僅有指明世界各部分的動物,植物和考古發現,而且還有象徵四大陸的四位少女,她們分別依偎在四個象徵四大陸重要河流的男子懷中。在構圖和形態方面,本畫足以與黃金時代的意大利繪畫相媲美。

四學者

畫面自左依序爲魯本斯本人、魯本斯的哥哥菲力普﹝Philip﹞、人文主義者利普休斯﹝Justus Lipsius﹞和他的弟子瓦威爾﹝Woverius﹞。四個人依弧形構圖,被安排在桌子的兩側。一側放著書,桌面與畫面平行的另一側則空著,似乎在向觀衆提出邀請似的。魯本斯自己和其他人物之間有些距離,好像是在邀請觀畫的人,也能一起參與這場研討會。這幅畫充滿了象徵意義,也是爲了回憶羅馬之行,和紀念剛去世的兄弟菲力普,以及他兩位兄弟的老師——語文學家李普西奧——而創作的。我們可以在紅窗簾邊依透視法縮小的遠景中,看到羅馬帕拉丁山的全景。

插著鬱金香的玻璃花瓶,象徵著死亡;塞涅卡古的胸像和桌上的幾本字典,則暗示著畢斯托.索普西奧是一位研究哲學的學者。魯本斯本人的形象,也在畫中出現。他十分謙虛地站在其他圍著桌面坐著的人物身後。朱斯托.李普西奧則被圓柱這一個象徵傳統與經典的景物所襯托。圓柱和沉重的紅窗簾點出了窗戶的位置。魯本斯對每一個人物的頭部,都曾在單獨的畫板上,進行過一系列的研究,以確定其輪廓和性格。

所有的這一切景象,都顯示出魯本斯的成熟,和高超的繪畫技巧,它們激動著人心,充滿著回憶、感激的氣氛,畫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安排,微微的透露出肅穆之美。桌布和紅窗簾的鮮豔色彩,則烘托著這種安詳的氣氛,但又被圓柱旁清澈的景色所沖淡。

瑪麗·德·美第奇像

法國亨利四世1610年被天主教徒刺殺後,由王后瑪麗•德•美第奇攝政幼子路易十三。瑪麗王后想爲自己樹碑立傳,特聘魯本斯爲她創作大型連環歷史畫《瑪麗•德•美第奇的生涯》,共21幅,它們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完整連續性。畫家爲了迴避瑪麗王后和路易十三之間的矛盾和歷史的真實性,巧妙地運用歷史和神話相結合的浪漫主義表現方法。

瑪麗·德·美第奇抵達馬賽

畫中描繪瑪麗王后乘宮船抵達馬賽港,她盛裝立於船上待迎,顯得高傲、自尊、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前來迎接的是一位身着古羅馬裝束,象徵馬賽的姑娘正向王后伸出雙臂,表示馬賽歡迎她的光臨。畫家竭盡熱烈豪華,天上人間各有天使美女爲她吹奏歡迎樂曲,海神與仙女爲她拉縴護衛。神人交混、歷史與神話摻半,熱鬧非凡,大大滿足了瑪麗王后的虛榮心。既沒有違背歷史,又沒有得罪王權,唯有外交天才的魯本斯才能做到。 爲使畫面美麗動人,畫家以鮮豔華麗的色彩和精緻的筆觸塑造人物形象和環境道具,前景突出描繪了女神豐豔的裸體,肉體的魅力更加強了畫面的神話色彩。沒有一個畫家能像魯本斯這樣描繪人體扭動的動作,肌肉用力時會這樣全身騷動。他畫的人體,本身就會說話。

芙爾曼與孩子們

這幅肖像是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來描繪的,線條十分流暢。和他的主題性繪畫一樣,舉凡人體形象,都畫得骨質健壯,過於肉感,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也許這就是畫家眼裏的理想美的標準吧。在這裏畫家還刻畫了形象的性格特徵: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種樂觀幸福的樣子,構圖嚴謹,色彩對比強烈;服飾顯示了她的貴族身份,但不傲氣;從這幅肖像上,觀衆可以感覺到這位畫家所寄託的那種與禁慾主義完全絕緣的生活熱情 。

阿瑪戎之戰

畫家在這裏描繪的是神話中一則由英雄忒修斯與阿瑪戎女王希波呂忒發生愛情而引起的戰爭場面。兩隊人馬在橋上狹路相逢,戰鬥異常激烈,前仆後繼。

英雄忒修斯遠行至亞細亞的克律姆諾伊,見到阿瑪戎女王希波呂忒並向她求婚。婚後英雄攜她回家。這引起了阿瑪戎部落的不滿,發兵攻打希臘,一路所向披靡。其時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島的迷宮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後趕到雅典,阿瑪戎女族即將進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軍迎敵。雙方在特爾摩頓河橋頭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血腥的戰鬥:阿瑪戎人爲保住自己的軍旗正拼死地搏鬥着,希臘軍隊從左側橋頭衝去,勢不可當。橋邊出現人仰馬翻的驚險形象。畫上色彩流動,線條飛旋,一切都處在一種慘烈的殺戮風暴中。畫家通過敵我激戰的情景,烘托了奪軍旗的英勇行爲。阿瑪戎雖處劣勢,仍顯出不可動搖的戰鬥意志。右邊已出現脫繮狂奔的戰馬,滾落河中的阿瑪戎戰士,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全畫氣勢激越,令人震顫。

畫面總的動勢好象一團旋風,緊緊朝向橋的右側滾動着。人物的層次綿密,所有的造型服從於一種連續性的運動。色彩所表現的激情已達到了最高點。有的研究者認爲這幅畫是魯本斯受到達芬奇的一幅《安加利之戰》或提香的《開多爾之戰》的影響,這是不確切的。魯本斯沒有見到過那兩幅畫,即使他當時能見到,也只能是這兩幅畫的摹本或素描稿,要說汲取前人的構思,至多隻是橋上的奪旗戰鬥。就魯本斯這幅畫的總構思看,他沒有摹仿前人的動作,畫家是憑藉自己嫺熟的寫實技巧,使線條與色彩取得生動的呼應,並且有他的獨創性。

上十字架

在《上十字架》一畫上,魯本斯集中以衝突與運動爲基礎,設計了一個從左上角向右下角展開的對角線構圖。強光來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現在與強光相背的方向。耶穌被釘的十字架刑具是從畫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豎起的。這支十字架顯得很沉重。行刑的人物都很緊張,右邊一個兵丁緊拽着繩索,左邊的執行者託着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綻開的樣子。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穌卻現出堅定的神態,臉上毫無痛苦的表情。他舉目斜視着天際,突出了一種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穌與下面一羣執刑的暴徒,構成了力度上的對比。

魯本斯很善於在這類畫上添上些很生動的風景細節。右上側那棵大樹,葉子似被狂風吹得翻卷亂顫,而與此相對,左下角畫了一隻張着嘴的捲毛狗。全畫處在一種旋風般的激情中。這些形象使我們想起了丁託萊託的某些畫面。意大利風格在這幅畫上是以傳統的色彩與筆法來映襯的,因此,雖然顯露着威尼斯的情調,然已展現出魯本斯的個性特徵了。特別是在造型結構上,他用心於自己的塑造風格。

下十字架

魯本斯在《上十字架》完成後,相繼創作了同樣的祭壇畫《下十字架》。基督被釘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親友和信徒們絡繹不絕地來悼念他。有一位叫約瑟的亞利馬太城人,受衆人之託求見羅馬祭司彼拉,允許埋葬基督的屍體。《下十字架》就是描繪這個情節。畫家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卡拉瓦喬式的聚光法佈置畫面,人物組合成對角線式安排:基督的屍體處於中心的亮區頂端,那位老者用嘴含着布,託着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約瑟。承受降下基督身體的穿紅袍者是約翰,對應的那位長鬍子老人是彼得;抬手撲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聖母瑪利亞,那位虔誠而多情地捧着基督腳的是抹大拉。在這幅畫中沒有激烈的人物動勢,沒有強烈的激情,只有充滿崇敬的愛和深沉的哀傷,畫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圍,沉浸在無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爲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

下十字架局部

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

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

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

基督降下十字架

畫家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伊莎貝拉

披毛皮衣的愛蓮娜·芙爾曼

魯本斯一生兩娶,前任太太與後續夫人皆美豔非常、動人入畫。魯本斯第一次結婚時已32歲,娶弟媳18歲的侄女伊莎貝爾爲妻。不幸的是,35歲的愛妻染上瘟疫去世。海倫•芙爾曼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嫁給畫家時年僅16歲。從畫家爲其所作的多幅肖像畫作可知,健美俏麗的新夫人怎麼會讓當時最優秀的畫家爲之動情,而下決心迎娶這位僅出身於中產階級的、又是前妻的侄女。

《披毛皮衣的海倫•芙爾曼》是畫家61歲那年爲24歲的年輕夫人寫生創作的裸體肖像。正值女性最佳年齡期的豔妻含苞初放、嬌美典雅,正是魯本斯心目中健康與美麗的完美的女性典型。而此時此刻的魯本斯,正是繪畫技巧爐火純青時,聖手和美人,怎麼會不留下千古之絕唱呢!

蘇姍娜·芙爾曼肖像

魯本斯於1609年和一位安特衛普律師的18歲的女兒伊莎貝拉結婚。因懷念意大利,他們住在意大利式的邸宅裏,過着幸福的生活(這時他畫了一些很好的肖像畫,其中一幅即是《畫家與妻子》,1609-1610年作),哪知16年後,妻子病逝。過了4年,魯本斯又和一綢緞商的女兒,年僅16歲的海倫·芙爾曼結婚。魯本斯非常喜愛這第二個妻子。他晚年的許多重要作品都以她爲模特兒。不僅如此,他還畫了妻子的姐姐蘇姍娜·芙爾曼許多肖像,這幅《蘇姍娜·芙爾曼肖像》算是他最成功的一幅(作於1631-1632年;一說作於1625年左右)。 這幅肖像是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來描繪的,線條十分流暢。和他的主題性繪畫一樣,舉凡人體形象,都畫得骨質健壯,過於肉感,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也許這就是畫家眼裏的理想美的標準吧。在這裏畫家還刻畫了形象的性格特徵: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種樂觀幸福的樣子,構圖嚴謹,色彩對比強烈;服飾顯示了她的貴族身份,但不傲氣;從這幅肖像上,觀衆可以感覺到這位畫家所寄託的那種與禁慾主義完全絕緣的生活熱情。 魯本斯是一位多產的畫家,他一生總共畫了達兩千幅油畫,題材的廣泛性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而他與海倫·芙爾曼結婚(1630年)以後的10年,則更是他藝術上的光輝時代。 此畫繪於木板上,約有79×54釐米大,現藏倫敦國立畫廊。

魯本斯與家人

帕里斯的審判

《帕里斯的裁判》這幅畫是魯本斯以近乎現實的寫實傾向來畫帕里斯的古代神話,他用自己的妻子海倫.富曼﹝Helena Fourment﹞作爲美神維納斯﹝Venus﹞的模特兒,背景使用極爲常見的風景。牧羊人帕里斯﹝Paris﹞旁邊靠著樹幹的是信使之神默丘利﹝Mercury﹞,帕里斯在三個女神之中評定維納斯爲最美者,並且要送給她金蘋果作爲獎賞。站在維納斯右邊的女神是天后朱諾﹝Juno﹞,左邊的是正義之神雅典娜﹝Athena﹞,復仇三女神﹝Fury﹞之一的阿勒克圖﹝Alecto﹞則露面於天空。

這幅畫整個景象具有速寫般的氣勢及輕快之慼,並完全包圍在午後溫暖的光線之中,由於它的華麗與調和,故這件作品表示畫家在色彩、韻律與結構方面已經完全消化了巴洛克樣式的技巧。

巴黎審判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女神雕像

女神雕像

獅子穴

獵狼和狐

戴荊冠的耶穌

鞭打基督

卸下聖體

哀悼

埋葬基督

誘惑基督

參孫和黛利拉

參森之死

方濟會修士

詹姆士使徒

東方三博士的崇拜

聖徒與聖母子

花圈中的聖母瑪麗亞

花圈中的聖母瑪麗亞

羅馬人善舉

村民遊樂會

農民的舞蹈

逆天使的墮落

彼得妻子肖像

酒神巴克斯

海波波塔斯狩獵河馬和鱷魚

農牧神捕獲黛安娜和水澤仙女們

羣雄瞻仰聖母與聖嬰

彼得爵士聖人

彼得肖像

菲利普的肖像

穿禮服的瑪丘莎

聖家庭的聖依莉莎白和聖施洗約翰

聖家庭有聖法蘭西斯和安妮和嬰兒時聖施洗約翰

狄波娜和其孩子們

和平與戰爭

雙馬四輪馬車的跌落

從戰場歸來

聖李維諾的殉難

塞內卡人的死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美杜莎之首

畫面上猙獰的美杜莎之首被毒蛇纏繞着,這樣被纏繞的形態與當時藝術家的恐懼狀態是很符合的。魯本斯很成功地通過作品表現出了這種感覺。

美杜莎之首,毒蛇纏繞,每條蛇都吐着細長的舌頭,露出鋒利的牙齒。在古代,美杜莎之首的形象常常出現在戰士的盾牌上或者是建築物的入口處,作爲一種辟邪的象徵。而也正因爲如此,極少的藝術家敢於在藝術品上創作這一題材。

基督的復甦

麗達和天鵝

化妝的維納斯

亞當和夏娃

查理斯五世

莉娜的肖像

男子畫像

勒馬公爵騎馬像

托馬斯的懷疑

亞伯拉罕和麥基洗德的會面

西蒙的盛宴

彩虹風光

有翼的神馬

自己的肖像

魯本斯

聖家庭

博士敬拜

遙遠的東方有三博士得到神的啓示,追隨天上的一顆明亮星星找到了耶穌,俯伏拜他,揭開寶盒,拿出黃金、乳香、沒藥爲禮物獻給他。在伯特利野地的牧差人也聽到天使的聲音從天上發出,向他們款耶穌降生的佳音。

沒藥——彌賽亞將受難,沒藥可以抹彌賽亞的遺體,防止遺體腐化。

珀耳修斯和仙女座

土與水

土與水孕育了萬物,這裏以"土與水"命題,在於表現畫家的一種思考。魯本斯把這種思考化爲典型性格的神人一體,代表土與水的男人和女人,在作品中顯得強健豐碩,生命力極強。左側的裸女扭動身姿,柔和流暢,極盡風韻。而右側背面的男人,虎背熊腰,剛猛異常。他們顯示了美好的生命與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將因此得到綿延,大地永遠蔥綠,河水永遠流淌。魯本斯發揮了他卓越的油畫技巧,用色厚重,造型精微,尤其是運用男人體與女人體的剛、柔對比,表達了對生命的希望和人生信念。

秋季早晨的風光

四個黑人頭

父與女

酒醉的西勒諾斯

墓地的聖女

離家的老婆

男孩有鳥

女人肖像

神之使者和百眼巨人

月神和水神

維納斯

田園風光

提比留和亞基比娜

三美神

三美神是指貞潔女神、美神和愛神。也有人說是指美神維納斯、溫柔女神塔利亞和歡喜女神阿格萊亞。在魯本斯的筆下這些女神都有着健壯豐滿、充滿生命力的形體,有着秀麗俊美的面孔,整個形象充溢着激情與藝術魅力,體現了畫家對女性美的理想。

艾克羅盛宴

對無辜者的屠殺

魯本斯售價第二高的作品,2002年《對無辜者的屠殺》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行以4950萬英鎊售出。

小孩頭像

這一幅《小孩頭像》是他這個時期肖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充分顯示了畫家的精湛技藝和對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小孩的臉部表情相當豐富,色彩和諧,眼神炯炯發光。金黃色的童發脈絡分明,並富有立體感。大翻領則用大筆觸塗繪,使它反襯出那張童稚而誘人的臉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