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8966f158c424ac4975f5910edfc5cd7\"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17\" alt=\"「音樂百科」鋼琴發展史\"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鋼琴的前身是撥絃古鋼琴,也稱作羽管琴鍵。它與鋼琴的內部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在琴體內部裝有音板和許多拉緊並列的琴絃。不同的是鋼琴的弦槌擊弦發音,撥絃古鋼琴用羽管制的撥子撥絃發音。此外,還有一種與它們同一血統的鍵盤樂器----擊弦古鋼琴,它同樣是一種裝有擊弦裝置的樂器,用銅製的形槌擊弦發音;它的應用範圍不如撥絃古鋼琴廣泛,主要用在當時的貴族家庭中演奏。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絃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着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絃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c7d67d92bb748f3ae461dcfdda1fafd\" img_width=\"698\" img_height=\"559\" alt=\"「音樂百科」鋼琴發展史\"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託洛奧.克里斯托福裏,他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絃古鋼琴爲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爲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絃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絃發音的機械裝置。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里斯福裏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裏,撥絃古鋼琴仍爲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爲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絃發音就成爲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誌與象徵。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裏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槓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槓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爲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爲以後的鋼琴製作事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裏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製極不準確的意大利鋼琴草圖,借鑑克里斯托福裏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裏鑑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 鋼琴。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祕的色彩。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c39ea18bcfc4cce8fe853086f2d2a9b\" img_width=\"836\" img_height=\"564\" alt=\"「音樂百科」鋼琴發展史\"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鋼琴雖誕生在意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着主導作用。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爲“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絃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77978a18c1541ae8adbc6647008b772\" img_width=\"1\" img_height=\"1\" alt=\"「音樂百科」鋼琴發展史\"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663b24362a341c1be5712d66b84cb06\" img_width=\"836\" img_height=\"628\" alt=\"「音樂百科」鋼琴發展史\"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爲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爲“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裏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爲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爲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孫於撥絃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着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絃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到19世紀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240317477033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