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從追求“一擊命中”到注重“有效毀傷”,陸軍某師炮兵團射擊訓練考覈摒棄“靶場思維”,倒逼打擊效果評估由概略向精準轉變,建立起科學的評估體系。請關注《解放軍報》的報道——

反坦克導彈實彈射擊命中目標,緣何判定射擊無效?

從追求“一擊命中”到注重“有效毀傷”,陸軍某師炮兵團射擊訓練考覈摒棄“靶場思維”——

射擊不打“擦邊球”

■張雅東 王錫聖 陳 潔

7月上旬,陸軍某師炮兵團反坦克導彈實彈射擊現場,四級軍士長李曉龍摩拳擦掌,正在指揮車組進行最後的射擊準備。

烈日炙烤的草原上,戰車內溫度高達48℃。戰車剛剛佔領陣地,電臺裏便傳來營長喻勇急促的命令:“東南方向,‘敵’坦克一輛正在快速機動!”

捕獲目標,瞄準擊發……短短30秒,導彈“嗖”地一聲出膛,李曉龍死死盯着屏幕,隨着距離一點點拉近,細微調整着導彈射角。

然而,距離目標不足百米時,先前自行火炮打擊產生的濃煙尚未消散,能見度陡然變低,手柄操縱出現偏差,瞄準光標輕微抖動,結果,導彈只擦邊命中了“坦克”靶標的右前側。

“報告,1車命中目標,請求撤出陣地!”“射擊無效!”李曉龍指揮戰車剛轉了一個彎,就收到了火力毀傷評估小組的裁定結果,這對發射29枚導彈從未失手的“金牌射手”李曉龍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命中目標,緣何判定射擊無效?”李曉龍當即向擔任評估組長的營長喻勇提出疑問。他這才知道,在炮兵陣地的兩個自行火炮車組,也同樣因爲“擦邊”命中被判無效。

“大部分裝甲目標的右前側並非要害部位,‘擦邊’命中只能造成輕微受損,並不影響其繼續作戰。”喻勇解釋道,以往實彈射擊習慣設置面狀目標,只要炮彈進入落彈區就算命中,很少評估其毀傷程度。

拿到射擊成績單,李曉龍發現其中“玄機”:射擊效果評定由以往單一的“命中”“未命中”兩項,細化爲火力反應時間、目標射擊難度係數、打擊部位有效程度、導彈飛行平穩性等7項評分項目,而他所在班組的“打擊部位有效程度”一項僅得37分。

“打得中,還要擊得毀。”炮兵團團長單正海深有感觸地講起這幾年實彈射擊的新變化:隨着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彈藥消耗指標逐年增多,但對實彈射擊的要求不再滿足於完成年度任務,而是將每枚炮彈打出最大效能,這就倒逼打擊效果評估由概略向精準轉變,建立起科學的評估體系。

筆者在現場看到,由此帶來的變化是,每次實彈射擊都要“標配”組建火力毀傷評估小組、設置戰術背景,而射擊靶標更是類型多樣,有動有靜、有虛有實、有遠有近,不僅指揮員要按照戰場態勢及時調整戰鬥隊形,射手也需根據目標屬性快速選擇彈藥種類。

戰場變了,靶標變了,打法也跟着變,以往“靶場思維”下那種一字排開、直來直去的陣勢很難出現了。筆者注意到,如今的實彈射擊場,打什麼目標什麼部位、誰來打誰先打、使用什麼彈藥使用多少、打不中誰來補打等成爲官兵新的研練課題。

廓清心中迷霧,訓練精益求精。一週後,李曉龍所在車組迎來第二輪實彈檢驗。面對高速運動的多輛“裝甲輸送車”目標,他們快速判定目標屬性,確定重點打擊部位,多枚導彈分別精準命中車頭、車尾和射擊塔,一舉將其毀癱。

微議錄

讓每枚實彈打出最大效能

■陸軍某師炮兵團團長 單正海

現在基層部隊彈藥消耗指標越來越多,且彈藥種類越來越豐富,但作爲一線指揮員,我們卻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那就是如何讓每枚彈藥打出最優毀傷效果、發揮最大作戰價值,進而使部隊訓練取得更高質效。

坦白地講,在以前,實彈射擊的“靶場思維”嚴重,很少帶戰術背景,感覺就是在單純消耗彈藥,完成既定任務。而且,過度迷戀“首發命中”“滿堂彩”,而對於毀傷效果如何缺乏重視,甚至認爲那是彈藥本身的性能問題,跟官兵技戰術無關。如此一來,命中率看似很亮眼,但真打起仗來並不託底。

治訓先治虛,求勝先求實,關鍵在於訓風與訓法一起改,提高訓練效費比。以這次實彈射擊爲例,就是對接戰場,用戰場法則檢驗演訓規則,把敵情設真、把目標設活、把標準設細、把要求設嚴,倒逼參訓官兵轉變思維觀念、糾治不實做法,真正學到練精打仗管用的實戰本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