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蜀漢末期,鄧艾率兩萬大軍偷渡陰平,直接逼近成都,在綿竹諸葛瞻率軍阻敵,結果他不聽黃崇速戰險要的建議,丟失了先機,被鄧艾打的大敗,諸葛瞻臨死前曾說了一句話,證實了此人才是蜀漢後期禍亂的元兇,他說他有三罪,一不能內除黃皓,二不能外製姜維,三不能固守國土。

三國中,諸葛瞻臨死前的一句話,證實此人才是蜀漢後期禍亂的元兇

諸葛瞻說自己的三條罪過,第一條和第三條都能理解,但第二條,卻讓人費解,姜維此人難道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嗎?顯然不是如此,在劉禪下令投降時,姜維手中仍有十萬大軍駐紮在劍門關,如果他要自立山頭,這就是一個大好的機會,畢竟你劉禪都降了,我要反你你也無話可說,可當劉禪讓姜維投降的時候,縱使有千萬個不願意,姜維還是向鍾會投降了。

再說姜維在投降曹營後,完全可以死心塌地去爲曹操賣命,又何必鼓動鍾會去陷害鄧艾呢?可見姜維對蜀漢的忠心非同一般,那姜維既然對蜀漢如此忠心,爲何諸葛瞻會說出這麼一番話?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諸葛瞻這個人物。

三國中,諸葛瞻臨死前的一句話,證實此人才是蜀漢後期禍亂的元兇

諸葛瞻此人其實沒啥能力,由於他老爹是諸葛亮,從此從小就被各種優待,那是蜀漢朝中但凡有啥好的提議,都說是諸葛瞻說的,其實那些建議都出自蔣琬、董永等人之手,就因爲常常受到照顧,諸葛瞻對自身的定位看的很不清楚,他繼承了諸葛亮的武鄉侯,被劉禪賜了一個平尚書事的職位,其實這只是一個小官,但諸葛瞻卻不認爲自己是個小人物,他想做到當初諸葛亮的高度,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三國中,諸葛瞻臨死前的一句話,證實此人才是蜀漢後期禍亂的元兇

諸葛亮可以說在蜀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野上下基本都是他說了算,雖然後來諸葛亮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北伐,但朝中有何動向他都能一清二楚,諸葛亮能達到這種高度,主要還是因爲他文韜武略都極爲了得,可以說是無人不服,那諸葛瞻呢?他想讓朝中上下都服他,但很顯然有想法是好事,他卻沒有這個能力。

三國中,諸葛瞻臨死前的一句話,證實此人才是蜀漢後期禍亂的元兇

諸葛瞻不知道他爲此還引發了大禍,他給劉禪建議把在外北伐的姜維召回來,封他做益州刺史,並解除他的兵權,顯然劉禪並不傻,他沒有聽從諸葛瞻的建議,因爲姜維一回來,將無人可帶兵抵禦魏朝。

諸葛瞻一心想剪除姜維的兵權,劉禪雖然沒有采納,但蜀漢軍隊還是受到影響,姜維的幾次出兵都出現了後繼不足的情況,最後姜維爲了避禍,甚至乾脆放馬南山屯田,由此可證實諸葛瞻本人才是引發蜀漢後期大禍的元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