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pMgAq7IpToKX\" img_width=\"437\" img_height=\"640\" alt=\"房地產投資前景 西安排全國第13位 比上一年升6位\"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全國各城市房地產投資前景正出現新的變化。部分二線城市受困地價上漲,市場投資前景減弱。機構統計顯示,過去一年西安排在全國第13位,排名有所上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線城市受困地價上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房地產投資前景下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而瑞研究中心公佈的《2019年286城房地產投資前景排行榜》顯示,今年排名前10的城市和上年相比變化較小,主要分佈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經濟圈。北上廣深這四大一線城市佔據前四位,成都則取代武漢成爲TOP5中的一員;鄭州房地產市場熱度上漲,取代重慶進入排行榜前十。去年,成都和重慶都放寬了落戶政策帶來明顯人口增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榜單基於常住戶籍人口、人口增量、住宅成交金額、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房價收入比、首付能力、土地消化週期、人口密度、人均購房支出、地價變動、城市規模、人均地方財政教育支出、地均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城鎮化率等14項指標進行測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過去一年,國內城市房地產資源集中度正出現新的變化。排在上述榜單前50的城市中,有31個城市是一二線城市,19個三四線城市,這50個城市擁有全國30%的常住人口,集中了61%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但這些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和成交金額佔全國總成交的比例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城市排名格局不再是“市場規模越大越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而瑞指出,這主要是由於,一線城市受益於人口、經濟、產業、配套等因素帶來的規模優勢持續成爲投資前景最優的地區,其他城市與一線城市之間存在着難以跨越的鴻溝;二線城市由於地價過快上漲、盈利空間縮小等原因,不少城市的投資前景排名有所下降,而收入水平較高、購房需求支撐性較強的三四線城市,排名明顯上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其中典型代表是重慶。過去一年樓面地價明顯上升、土地供應過量、去化週期較長,而重慶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處於較低水平,導致住房購買力不足,並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也制約了重慶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潛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安排名上升得益於人才新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城市競爭關鍵看硬實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份房地產投資前景排名中,西安排在全國第13位,相比前一年的第19位上升6位。榜單認爲,西安排名上升主要是在人才新政的紅利下,人口增量顯著,近5年的人口平均增速居於全國第7位,使得市場前景大幅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易居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指出,從人口增量角度來看,這兩年唱主角的是二線城市,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很多城市降低門檻,如杭州專科即可落戶、石家莊零門檻落戶等。但人才新政無外乎落戶門檻放鬆、加大住房、租房類補貼,各城市政策雷同度較高,難有新意。政策本身對人才爭搶效果意義並不大,更爲關鍵的還是城市本身發展潛力、就業機會及配套設施等硬實力,這纔是城市最大吸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土地供應計劃,尤其是宅地供應或成爲影響地區房地產投資前景的又一不確定因素。北京、廣州今年宅地供應與去年基本持平,兩地投資前景也沒有發生較大變化。西安、成都、蘇州、長沙、南京、寧波、南寧等二線城市前期樓市熱度處於高位,商品住宅去化週期縮短,對於住宅用地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事實上,西安、蘇州和長沙今年住宅用地供應較2018年供應量或減少、或持平,這意味着,由於土地資源緊俏,未來土地競爭熱度值得關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中原地產統計,今年上半年,西安經營性用地新增供應142宗,摺合建築面積1430萬㎡,但住宅用地供應占比爲48.3%,較2018年減少4.4個百分點,爲2014年以來歷史最低水平。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宅地供應創下了五年新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城股份首席市場分析師沈瑋表示,土地供應對於樓市前景影響較大,既要預防供應不足帶來的過度投機,也要避免大量供給造成的供需失衡。在調控市場新增房源供應量的前提下,通過土地供應來平衡樓市需求也十分必要。 華商報記者 李程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89614347760486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