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農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包括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還有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爲陽幹,乙、丁、己、辛、癸爲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爲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爲陰支。天干和地支排列起來,共有60個組合,叫做“六十甲子"。我國人民舊時便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60輪甲子表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干支紀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組合成對,組成方法是,以天干的單數對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開始,然後依次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癸亥”。從“甲子”到“癸亥”,共60對,稱60輪甲子。這60對於支,每一對代表一年。假如某一年是甲子年,則以後依次是乙丑年、丙寅年……癸亥年(見上表)。然後又從甲子年開始向後推,60年一個輪迴,如此循環往復不斷。

天干地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干支紀年”在到東漢元和二年(即公元85年)以政府命名的形式頒行全國,一直延續到現在。

干支紀月法如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年,正月爲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爲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爲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爲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順序推算。

干支紀日法甲子第一日,乙丑爲第二日,丙寅爲第三日……60日爲一週。一週完了再由甲子日起,週而復始,循環往復。例如農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千支紀時法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立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每一地支表示兩個小時。

天干地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