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昝秀丽)9月20日,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新华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西安市会展办(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17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发展圆桌会议在西安举行。作为2017欧亚经济论坛重要分论坛之一,国家部委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等百余位嘉宾齐聚论坛,共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与协作,为全球视野下产业园区的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全球视野下的产业升级与协作

在上午的2017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等嘉宾分别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产业升级与协作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智汇浐灞 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图为2017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在致辞中表示,欧亚经济论坛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他说,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陕西就开始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他希望与会嘉宾可以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产业升级与园区建设主题建言献策,陕西将积极借鉴、吸纳各方真知灼见,共同推进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健康发展。

“新华社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重要使命。”新华通讯社原副社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他介绍,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是由国务院和中宣部批准成立的,新华社重点打造的综合性、高技术、全媒体的现代传媒集团,拥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新华出版社、中国财富网等成员单位,以金融服务为支撑,植根资本市场、服务资本市场。今后,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园区项目与资本对接,和世界各界一道共同助力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建设,搭建欧亚各国沟通交流的畅通渠道。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的产能合作刚刚开始,今后会有更多合作成果。论坛现场,张国宝还分析了“一带一路”能源和汽车等合作案例。他希望,通过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能够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助力。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从产业视角解读了“一带一路”的产业场景和产业逻辑,并希望可以为陕西带来深厚的历史启示。

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先机,并建议企业出海要学会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国外两种规则。另外,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隐性、显性的贸易壁垒仍大量存在,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威胁,如果企业对这些风险没有充分的调研了解、没有妥善的应对之策,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因此要有应对风险的机制和预案。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在《科技创新引领园区发展》主旨演讲中指出了中国园区科技创新的三个“异军突起”,即孵化器、创客和回乡创业。尤其是中国独角兽的崛起,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话语权。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从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的角度分析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整个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他希望“一带一路”国家能够通过资源新的配置、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中科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了“一带一路”认识的几个误区:一是“一带一路”要建设一个中国与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并非重建历史时期的国际贸易路线;二是“一带一路”是全国各地区都要参与、也都能参与的工作,并非区域发展战略;三是“一带一路”不是单向的“走出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仍必须高度重视“引进来”。此外,他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国际产业协作新思路,包括平衡好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与沿线国家进行战略对接、遵循市场原则、产业转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演讲时对当前世界经贸形势与中国对外开放进行了分析,并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进行了预判,同时指出了“一带一路”未来的市场机遇。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张威表示,企业出海“一带一路”要抓住对方短板,综合自身实力进行项目选择。

探索产业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在高端对话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国家发改委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丁继红、恒生电子执行总裁官晓岚、中国技术交易所总裁郭书贵、伯昂研究院创始人、国际PPP研究与经验推广中心董事会主席崔丽君和中新广州知识城新方副总裁谢红文围绕探索产业国际化发展新路径主题展开对话。

智汇浐灞 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图为高端对话现场 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面对新一轮经济增长,徐洪才认为产业国际化首先要发挥智库作用,智库国际化才能引领产业国际化。因为只有了解对方需求,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安排生产经营。

和振伟表示,园区建设首先要注重生态建设,对于西安浐灞园区的国际化合作,要从观念上改变投资理念,要让生态的理念走出去,同时浐灞生态园区里的多项高新技术已经能支持环保理念走出去。

丁继红则在发言中抛出合作橄榄枝,她说,目前公司正在打造国际中心,有300亿产业基金,之前已与西安军民融合有过合作基础,希望在浐灞生态园区可以有相应的子基金合作。

官晓岚说,公司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操作方面经验丰富。他表示,只要产品入园,就可以把商品挂到园区的大宗商品里,如果成交,民营企业的海外收款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郭书贵对产业国际化发展建议有三,一是知彼知己,找到定位;二是处理好外延和内联问题;三是承前启后,思考如何打通东西方交汇交融节点。

崔丽君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阐述了企业、产业、政府和人才四方面问题。

谢红文则结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从园区方向和定位、配套和服务等方面给出建议。

论坛现场,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李勇还与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共同鉴签中诚创展基金—浐灞生态区合作签约仪式。

智汇浐灞 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据介绍,西安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是西安市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而专门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是西安市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2015年9月24日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启动,作为西安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抓手,欧亚经济综合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据悉,9月20日下午举办的“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发展圆桌会议将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向务实操作方向继续推进。百余家国内外产业园区、园区运营商和资本机构代表将聚焦产城融合、产业协作、PPP模式创新、资本对接、创新园区服务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