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在前天的話題中,我們將中國近代的不幸與日本的改變擺在了一起,用一個比較刁鑽的角度做了一番自我檢討。當然了,日本人動不動就剖腹的做法不可取,但兩者一對比,近代中國的恥辱和遺憾來得就更鮮明瞭。在文章中,筆者將歷史比作一場長跑,“中國幾乎一路遙遙領先,卻在臨近終點線時跌了一跤”。有朋友質疑:爲啥要把近代的開端視爲歷史的重點啊?也有人表示,工業革命前後根本就是兩個文明階段,彼時的中國在後一階段中從未領先過。其實,筆者只是按照歷史時間的比例做了個簡單的比喻而已,但結合一些歷史,大夥的質疑卻給筆者帶來了另一種震撼與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fd5c304674c49daa47c83438c705d65\" img_width=\"980\" img_height=\"735\"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在談及正題前,我們不妨先來講個故事。\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1840年,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和隨後爆發的鴉片戰爭被學界公認爲中國近代的開端,然而真正給古老的帝國帶來巨大而迅猛改變的卻是16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961年,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的第二年,這一年是個極度敏感的時間點:根據條約,清朝一臉不情願地設立總理衙門;太平天國分崩離析,這讓清王朝長長地舒了口氣。雖然局勢已經夠糟糕了,但對清朝來說,這卻是一個極好的翻身機會,有識之士聯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本人說,若還揣着中國老掉牙的那一套不撒手,將來啥事兒都幹不成。這話雖然多有偏頗,但平心而論,那會兒西方的技術和部分思想確實更先進。清朝統治者們只是拿着一小撮東西比着葫蘆畫了個瓢,還不怎麼得要領,這就令病入膏肓的清朝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可見在關鍵時刻暫時放下可憐的顏面有多重要。然而諷刺的是,清朝統治者們一邊抱着這根救命稻草拼命掙扎,一邊還高喊“師夷長技以制夷”——混到這一步,言語中竟還帶着對西方人的不屑。雖然西方人把近代中國戲稱爲“東亞病夫”,但在打嘴仗上,晚清從來沒輸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ed6114a743e48a99a9f8378cc3a9b10\" img_width=\"909\" img_height=\"789\"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與之相對的是,直到14年後,中國才向西方派遣了首位正兒八經的公使。\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在此之前,總理衙門中負責處理相關事務的官職也只是章京。這個官說小不小,但手裏的權力也真不算大。爲近代中國促成第一個平等條約《中美續增條約》的蒲安臣竟然還是個美國人;其他所謂的“對外使節”更是成了炮灰,回到朝廷後備受排擠,幾乎無人受到重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75年,當朝廷派出的公使郭嵩燾抵達英國後,立馬迫不及待地參觀了西方政府、工廠、學校等等,57歲高齡的他硬是像個孩童一般睜着好奇的雙眼,把自己所見的一點一滴都寫在了紙上。後來,他把這段經歷編爲《使西紀程》,滿懷虔敬地呈給朝廷。諷刺的是,當這部真正的經典被官老爺們閱讀後,居然掀起了一場輿論風暴。最終,朝廷下令將書稿盡數銷燬,郭嵩燾也因此丟了官。值得一提的是,《使西紀程》並沒有說半句大清的不好,僅僅是表達了“英國有很多好東西,我們該參考參考”這樣的觀點便被視爲洪水猛獸。據說,此書銷燬前,李鴻章曾反覆翻看,一邊看一邊痛呼:如今朝廷連個說真話的人都容不下了,這還有什麼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10a9ccff1984d21ad69a4c0539dfa65\"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363\"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故事講有點長,講到這兒我們不妨再談談李鴻章。\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人們都說魏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雖然李中堂如今被各路人馬黑得像純血統的非洲人,外焦裏也焦,但他也算得上是當時清朝少有的能“眯着眼看西方”的有識之士了。他的大多數同僚還跟在朝廷後邊唯唯諾諾時,李鴻章就已能分辨出好歹了。他對《使西紀程》的損毀和百官的爭相詆譭倍感痛心。然而說歸說,李中堂做得其實也不咋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74年,李鴻章一折《因臺灣事變籌畫海防折》驚煞世人,尤其是那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更是成了經典。李鴻章對慈禧老佛爺說,過去咱大清是說一不二的,洋人來中國見皇帝,就跟要見他們的上帝一樣難。可如今再看京師,隨便丟顆石頭砸到的洋鬼子都能湊兩桌麻將了,這些洋人借通商和傳教之名在海內外出入自由,遍佈各省,這看上去可不妙啊!要是哪天有國家想搞事,其他國家跟着瞎起鬨,恐怕到時候後悔也晚了!那麼,怎麼辦才能避免悲劇發生了?李鴻章表示,只有重視海防,才能保住大清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7364c0785a84c5e92bd43a0b1f56254\"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520\"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由此看來,雖然在考試掛科後才劃重點已經晚了不是一會半會,但好歹還有補考,李中堂也頗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魄力。連梁啓超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這老傢伙行啊,有他在,咱大清國就倒不了!然而歷史證明,梁啓超這話說得也許沒錯,但有點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75年,在有識之士的積極爭取下,總理衙門批准建造3支現代化艦隊,組建北洋水師的重擔就落在了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頭上。這在當時頗有“衆望所歸”的意思,李鴻章絲毫不敢怠慢,走馬上任後又是豪擲巨資向西方國家買船買炮,又是請奏開設水師學堂、僱傭國外教員和技術顧問,很快就把事業搞得有聲有色。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掛牌成立,清政府每年還拿出400萬銀子供養這支王牌。根據《美國海軍年鑑》,有北洋水師撐着顏面,清朝海軍曾一度躋身世界第九,在亞洲更是傲視羣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別看清朝被西方列強壓在身下盤剝了那麼多年,家底子還是比隔壁窮鄰居厚實得多,也着實令日本羨慕得死去活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88e0e5098b443cf8a3759385f69fea9\" img_width=\"1597\" img_height=\"897\"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然而,縱使光彩奪目,縱使承載着萬千期待,歷史證明北洋水師也不過是清朝統治階級創造的一場盛世假象,或者乾脆就是一個心理安慰,用來障目的那片葉子罷了。甲午戰爭的失敗徹底改寫了中日兩國的命運,據說,日本人爲了支撐明治維新,在此役前每天只喫兩頓飯;打了勝仗,拿到清政府賠的銀子後,日本人激動得要死——終於能把三餐補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場失敗也讓梁啓超對李鴻章的評價發生了巨大改變,他在《李鴻章傳》裏遺憾地說:\u003Cstrong\u003E“西哲有恆言曰: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若李鴻章者,吾一能謂其非英雄也。雖然,是爲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時勢所造之英雄,尋常英雄也。”\u003C\u002Fstrong\u003E在我梁啓超眼裏,你李鴻章就不算英雄;但我給你個面子,姑且算你是,但你也是那種時勢造出來的“假英雄”,而非能夠造時勢的“真英雄”。他甚至連“不學無術”這樣刻薄的詞都用上了:\u003Cstrong\u003E“李鴻章晚年之著著失敗,皆由於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ee8ada7f49a499b8ea6b7eba1ed40d9\" img_width=\"998\" img_height=\"694\"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李鴻章放在晚清官場上也算是鶴立雞羣的人物,然而,那句被許多人追捧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有了全新的解釋:李鴻章買了那麼多堅船利炮,培養出那麼多海軍骨幹,縱使你官兵再勇敢無畏,船炮再先進,最後還是讓日本人打輸了,說白了就是不會用;原來你當年那番豪言壯語也許並非出自真心,而是同左宗棠大人爭取軍費時,情急之下的藉口啊!李中堂尚且如此,那些比他遜色的人就更別指望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83年8月24日,時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的美國物理學家亨利·奧古斯特·羅蘭作出了科學史上分量極重的一次演講。不久,演講稿《爲純科學呼籲》被刊登在《科學》雜誌上。11年後,美國GDP終於超過大英帝國,從歐洲老牌強國手中奪走了世界頭把交椅。這份演講稿被譽爲“美國科學界的《獨立宣言》”,事實上,其中的許多言論夾雜着對同時期中國刻薄卻有些道理的嘲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5572f685c0b496caa4985335fff1362\"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91\"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倘若我們停止科學的進步,只留意科學的應用,那麼我們很快就會退化成中國人那樣——多少代人以來都沒有什麼進步。因爲他們只滿足於科學的應用,卻從來沒有追問過他們所做事情中的原理,而恰恰是這些原理就構成了純科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國人知道火藥的應用已經若干世紀,如果他們用正確的方法探索其特殊應用的原理,他們就會在獲得衆多應用的同時發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正是如此,中國已遠落後於世界,以至於我們把這個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視爲野蠻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d5b689256f34c19a7110d8679c8f009\"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716\" alt=\"“別像中國那樣甘心做野蠻人”:這話很醜陋,卻令人難以辯駁\"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雖說羅蘭替清朝作出的反思僅限於科學領域,但它也適用於政治;它聽起來很醜陋,我們在審視當時的歷史時卻很難爲此辯駁:暴雨已至,滿清統治者們明知道這間破屋子無法容身,他們卻仍要蜷縮在牀上,捂住眼睛堵起耳朵,裝作啥也沒發生過。\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550438194877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