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術後身體出現嚴重不適,今年6月,李女士找到了當初給她做手術的醫療美容機構,對方一位姓陳的負責人稱,當初介紹李女士前來手術那位朋友已經聯繫不上了,具體情況他還需瞭解,但如果李女士對手術效果不滿意可以安排醫生幫她做修復。7月31日,記者與李女士一起來到蓮湖區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稱,經查,李女士所投訴的這家醫療美容機構中,註冊醫務人員名單中確實沒有一位姓方的醫生,至於其是否具有行醫資格,由於李女士無法提供其身份證號碼無法查詢。

吸脂手術毀了身體 西安女子維權遭遇舉證難

接受吸脂手術後的李女士腹部凹陷變形

原標題:吸脂手術毀了身體 女子維權遭遇舉證難

爲了能快速消除身體上的贅肉,不少愛美人士會選擇做吸脂手術。今年4月,24歲的李女士就在西安西大街一家醫療美容機構接受了背部腰部的吸脂手術,然而術後至今已過去了3個多月,李女士的身體並未恢復,腰部背部始終疼痛難忍,更讓她難過的是,未經吸脂手術的腹部還出現了凹陷變形。

“我現在的樣子就像老太太”

因爲腰部背部脂肪堆積,影響美觀,李女士決定進行吸脂手術以改善體態,經朋友介紹,4月6日她來到了位於西大街正陽大廈的菲瀾醫療美容機構,當天經過術前體檢後,她支付了16800元接受背部及腰部的吸脂手術。“當初也是因爲承諾會找兩位教授給我手術,還給我看了很多之前他們做過的成功案例,我才答應來這裏做手術的。”李女士說,然而進了手術室後,自己見到的醫生卻並非當初朋友介紹的教授,而是另外一位姓方的醫生。但由於術前情緒緊張,自己也沒有過多詢問情況。

手術後,李女士發現自己的身體恢復得很慢,而且腰背部疼痛難忍,創口處還一直有滲血情況,更讓她不能接受的是,術後腰背部並無變化,反而沒有經吸脂的腹部出現了明顯的異常,整個腹部整體變硬,部分還有凹陷,皮膚更是出現大面積褶皺變得很粗糙。7月31日,採訪中,記者看到李女士的腰部有兩個深紫色的術後創口,腰部兩側有兩條明顯的深色印記,腹部整體凹凸不平,身體狀況完全不像是一個年輕人。

“我才24歲,還沒有結婚、沒有生過孩子,可是我現在的樣子就像老太太,整個腹部簡直慘不忍睹。”李女士很是傷心,她說自己手術後一直按照醫囑堅持每天穿塑身衣、不喫辛辣食物,原本一百天左右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自己卻休息了近四個月依然很不舒服,腰部更是疼得無法觸碰,每天早上起牀這個簡單的動作都得別人幫忙才能完成。

“給我做手術的醫生到底是誰?”

因爲術後身體出現嚴重不適,今年6月,李女士找到了當初給她做手術的醫療美容機構,對方一位姓陳的負責人稱,當初介紹李女士前來手術那位朋友已經聯繫不上了,具體情況他還需瞭解,但如果李女士對手術效果不滿意可以安排醫生幫她做修復。“我前後找了他們很多次,可是接待我的人都不是同一個人,這些人都說自己是負責人,但是我的問題他們都解決不了。最近,他們一位姓張的負責人說可以幫我再做一次手術進行修復,可是第一次手術的結果並不理想,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結果目前我還沒搞清楚,而且我諮詢了其他機構的醫生,以我目前的身體狀況,短期內無法再次進行吸脂手術,我就沒有答應。”

之後,李女士要求院方出具自己的病歷,沒想到竟遭到了拒絕,經過蓮湖區衛生健康局的協調取得病例後,李女士卻發現病例中“醫師簽字”一欄中籤名的醫生與自己在手術室見到的醫生並非同一人。“我在手術室見到的醫生明明姓方,爲什麼在病歷上簽字的醫生卻姓梁?”對於李女士提出的疑問,對方沒有給出明確的回覆。爲此,李女士再次找到蓮湖區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表示,這家醫療美容機構的註冊醫務人員中並沒有一位姓方的醫生。“給我做手術的醫生到底是誰,是否具有執業資格?”李女士心裏瞬間忐忑起來。

7月31日,記者來到這家醫療美容機構,一位姓金的負責人稱,店內負責人很多,具體都有哪幾位不能透露,如果有事諮詢需要聯繫一位姓張的老闆,隨後記者致電這位姓張的老闆,對方稱自己還在休息稍後才能趕到院內,記者從上午10點半等到12點半,始終未見這位姓張老闆的身影,對方電話也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直至下午4點半,記者才聯繫上了這位姓張的老闆,她說,手術後,李女士提出對手術效果不滿意的意見,院方的多位負責人均對李女士進行了解釋和安撫,並表示願意爲她進行修復,但是遭到了拒絕,同時李女士也提出賠償方案,由於賠償金額過高,加之責任尚未劃分清楚,院方未能接受。

至於李女士對爲她進行手術的醫生身份提出的質疑,這名姓張的老闆稱,李女士所說的方醫生並非本院的在冊醫師,而是前來應聘醫師崗位的應聘人員,在他們這裏未經錄用的人員是不可能上手術檯的,李女士之所以會看到方醫生是因爲應聘期間方醫生正在手術室參觀。這一點院方的工作人員都可以證明,並且病歷上籤的就是本院醫生梁教授的名字,作爲從業多年的醫生,梁教授對自己在病歷上的簽名都是很負責的,誰手術誰簽字這點不可能有問題。

醫美行業亂象叢生 消費者維權不易

近年來,醫療美容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但問題也層出不窮。“當時感覺現在醫療美容也常見,所以不是很重視執照之類的東西,都是互相介紹,而且介紹人在這裏還有提成。然後就有朋友介紹,說那個大夫很有經驗,一直都幹這個。有的是在家裏給做,有的甚至去外地的酒店直接都能做,都沒事,我就直接做了”。李女士坦言,“可是,我現在這樣,手術到底是誰做的,術後出現問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至今我都沒有找到答案。現在我身心疲憊,每天都是傷心絕望的狀態,不知如何是好。”

7月31日,記者與李女士一起來到蓮湖區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稱,經查,李女士所投訴的這家醫療美容機構中,註冊醫務人員名單中確實沒有一位姓方的醫生,至於其是否具有行醫資格,由於李女士無法提供其身份證號碼無法查詢。如果李女士想要投訴這家機構存在違規行爲,需自行取證,否則衛生部門也無法處置。工作人員還建議李女士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處理。

採訪中,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醫療美容行業遍地開花,特別是一些非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衛生監管部門的監管很難實現全覆蓋。除非發生醫療責任事故,那些非法醫美機構的從業人員纔會承擔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醫美機構被發現有非法行爲處罰都很輕——沒收醫療器械,處以罰金。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給一些非法的“黑醫美”提供生存空間。現在醫療美容的行業中還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消費者與機構之間一旦出現糾紛,即便是消費者想向衛生部門舉報,但卻面臨取證難的尷尬。因爲正規的醫療機構有積累證據的意識,所有的醫療行爲都可以回溯,能檢查,能處理問題。而一些非正規機構爲了規避這些,根本沒有辦法回溯,這也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所在,消費者在選擇這種機構時就已經把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律師:消費者應注意隨時保留證據

對於李女士所反映的情況,陝西許小平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霄峯表示,消費者與院方之間對於手術結果存在爭議,從這點上說,除非是因醫學美容給消費者造成了傷殘結果,經過醫學鑑定部門的科學鑑定可以有明確的責任認定,消費者以此依據可以要求賠償。至於手術效果的好壞,目前沒有任何部門或者相關法律條款能夠對此作出一個明確的界定,因此這個問題第三方無法判定,只能由消費者和院方協商處理。而李女士與醫療美容機構對於手術醫生到底是誰產生的分歧,應該秉持“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若李女士拿不出手術醫生並非病歷上簽字醫生的證據,從法律角度上說,根據病歷顯示誰簽字即可認定爲誰實施手術。

目前由於醫療美容市場需求大、利潤高、門檻低,各種規模不一的整形醫院及美容院也如春筍般湧現。其中沒有資質就開設美容培訓班、開設整形診所,沒有行醫許可就進行注射打針的現象在微整形行業比比皆是。然而,許多整形美容受害者因爲缺乏維權意識或投訴無門,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

爲此,劉霄峯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醫療美容機構時,要嚴格審查從事醫學美容項目的美容院是否在有關部門進行了執業登記,並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同時,消費者應提前對醫學美容院的美容師的執業資格進行覈查,確定醫療美容機構及其人員是否具有合法資質。另外,消費者在與醫療美容機構簽訂合同時要認真閱讀各項條款,必要時可以進行拍照留存,針對合同中約定的條款,要儘可能詳細,內容包括手術方式、過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術後短期反應或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等,特別是關於術後風險的保障條款,雙方將這些內容都要在手術協議書中進行明確,並簽字確認,以便術後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時,作爲處理糾紛法律文件依據。此外,消費者在消費時,還應妥善保存每次就醫的資料,譬如收據、掛號單、書面就醫記錄等,特別是要保管好看診的病歷記錄。這些證據資料是爲了防止日後有糾紛時,消費者可以申訴維護個人權益的基本證明。

文/圖首席記者 龔偉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