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年前,惠陽開始在淡水城區8個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約3000戶居民參與試點。有了方向和目標,再加上早期的垃圾分類“先行嘗試”,一個“文明惠陽”“綠色惠陽”也將可期。

明年底惠陽城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早在2014年,惠陽就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從住宅小區的垃圾分類試點,到實施廢舊傢俱等大件垃圾分類分流;從農村垃圾壓縮中轉站的建立,到城市“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的投放;從以往簡單粗暴的垃圾填埋到如今有效利用變廢爲寶……經過5年來不斷摸索,惠陽垃圾分類處理已取得初步成果。

A

試點

“小手拉大手” 助推垃圾分類

近年來,惠陽通過大力推行垃圾分類處理等方式,逐漸摸索出一套垃圾處理的經驗。

5年前,惠陽開始在淡水城區8個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約3000戶居民參與試點。居民慢慢意識到,把垃圾胡亂打包隨手一扔對環境影響很大,把對應的垃圾投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桶中,其實是舉手之勞。

大宗家居物品、廢舊傢俱一向是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2016年8月,惠陽在全市率先啓動了大件廢舊傢俱分類分流拆解處理,經過近一年運作,減量化效果明顯。

“垃圾分類教育先行。我們一直認爲,宜宣傳教育引導爲主,這種習慣理應從小培養。”惠陽區環衛事務中心市容衛生監察隊隊長姚天貴說。2017年8月,《惠陽區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行動工作方案》出臺。同年,全區中小幼學校全面實施垃圾分類,旨在通過“小手拉大手”助推實現“教育學生、帶動家庭、影響社會”,從而全民實施垃圾分類。

2018年年底,惠陽全區機關單位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同年8月,惠陽區引進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投放在淡水城區部分住宅小區、學校、單位,截至目前共鋪設45組,運行效果良好,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通過有償回收居民產生的可回收廢棄物,激發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實現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

B

推進

構建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人民羣衆生活環境。城市、農村要下好一盤棋。”姚天貴說,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也是廣大農民羣衆的熱切期待。

美麗鄉村,清潔先行。2015年5月,惠陽區印發《關於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區農村掀起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按照城區的分類方法和形式進行。

經過4年多努力,惠陽區農村垃圾處理情況得到了改善:村道旁擺放了垃圾桶和垃圾箱,建起了垃圾屋;村委會還擺放了乾溼分類的垃圾桶;大多數村民都養成了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亂倒垃圾的現象少了;各個村莊配備了保潔員,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實現了常態化。

除了淡水、沙田外,惠陽其他7個鎮(街)共建設了9個垃圾壓縮中轉站,其中秋長和新圩各建設了2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垃圾中轉站,採用目前國內比較先進的垃圾壓縮中轉技術——負壓式生物除臭技術,垃圾壓縮設備每30分鐘可以壓縮12噸~15噸垃圾,壓縮後的垃圾採用錳鋼密封箱轉運,保證垃圾運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現象。

伴隨着惠陽環境園啓用4年半以來,惠陽已形成“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C

目標

“文明惠陽”“綠色惠陽”

2014年12月、2016年5月,位於沙田鎮欖子壠村的惠陽環境園填埋、焚燒項目先後投產使用。這個被評爲國家3A級旅遊景區的環境園,承擔着惠陽、大亞灣兩地的城鄉垃圾終端處理。

今年3月,惠陽區委全會提出,要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高質量發展區。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創造良好城市環境,是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文明標誌,更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這對於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高質量發展區將起到積極作用,也是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一件大事。

如今,惠陽提出計劃到2020年底前實現城區範圍內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有了方向和目標,再加上早期的垃圾分類“先行嘗試”,一個“文明惠陽”“綠色惠陽”也將可期。

採寫:南都記者 陳海燕 通訊員 黃遠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