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章建淡定地說,一下子接四五單的情況時常發生,如果不是大事故,他就會電話引導車主通過微信上傳事故照片,如果非要去現場,只能讓對方耐心等待,解釋自己不能及時趕到的原因。”章建稱,忙起來時,就算下了班也要加班,“因爲你當天的單子如果不處理完,積壓到第二天,那會影響隔天的案子,一直這樣的話會越積越多。

有時一天要出24個現場,時常還要充當調解員,理賠員在53℃馬路邊查勘事故

圖爲:章建在烈日下出現場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蔚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曲嚴

說起車險理賠查勘員的工作,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是“出門即上班,永遠在路上”。連日的高溫,機動車故障率、交通事故率也比平時要高,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保險理賠查勘員是怎樣工作的呢?昨日,記者貼身跟隨人保財險湖北省分公司一名普通的保險理賠查勘員,與他一起受理報案並赴現場處理,感受保險行業一線工作者的艱辛。

在53℃馬路邊暴曬了二十來分鐘

1994年出生的章建,雖然入職才一年多,但在武昌支部稱得上“老員工”了。“因爲這份工作很辛苦,兩班倒,連軸轉,很多人堅持不了多久就辭職了。”夏季烈日炎炎,章建每天都要駕車奔走在一線,臉龐和胳膊被曬得黝黑。

昨日室外酷熱難耐,天氣預報最高氣溫38℃。上午9時,章建接到了一個出險電話,一輛的士車在轉彎的時候與一輛小轎車發生剮蹭。記者跟隨章建一起出發。

駕車趕到徐東大街時,交警也同步到達。章建下車後,從後備箱拿出兩瓶礦泉水給兩名車主,安撫他們的焦躁情緒。

由於發生事故時,兩位車主都未拍照,交警只能判定互碰自賠,各打五十大板。章建將理賠相關事項和流程告知車主,便拿出手機,對受損部位進行逐一拍照、覈對,並採集相關信息。

馬路上車流滾滾,一絲遮擋都沒有,陽光刺眼,眼睛只能眯着看,汽車散發的熱氣撲面而來,烤得人全身發燙,用溫槍測量儀一測,車旁溫度53℃。下車不到五分鐘,記者臉上的汗水止不住往下淌,章建也已汗流浹背,但仍然一絲不苟地檢查車輛,不錯過任何細節。

大概在烈日下暴曬了二十來分鐘,經協商,兩名車主達成一致意見,章建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現場。

客戶起衝突他充當調解員

剛處理完徐東的交通事故,章建的電話又響起來了。原來是一輛公交車追尾小轎車。就在趕往第二起交通事故的途中,章建又接到第三起事故報案。

如此高溫,馬不停蹄地奔波,身體喫得消嗎?章建淡定地說,一下子接四五單的情況時常發生,如果不是大事故,他就會電話引導車主通過微信上傳事故照片,如果非要去現場,只能讓對方耐心等待,解釋自己不能及時趕到的原因。

到達第二個現場後,雙方司機因是否需要拖車意見不統一,發生了爭執,兩方互不相讓,因天氣炎熱,怒氣加倍,甚至要動手。瘦弱的章建站在中間,只好充當調解員,一遍遍解釋溝通,儘量安撫雙方的情緒,滿足彼此的訴求。

最後,經過多次協調,公交車司機決定退讓一步。

在了結完這一案件後,被汽車空調吹乾的襯衫後背又一次溼透。“無論是大案小案,直到整個案子得到客戶滿意的答覆後,纔算是真正結案。”章建稱。

忙的時候一天出24個現場

一上午,記者跟着章建跑完了四個事故現場,已到了中午。章建告訴記者,隨時可能會有查勘任務,一般中午都不能休息,通常是忙到下午1時許才匆匆喫午飯,累了就在桌上趴着眯一會,隨時待命。有時案子多,客戶等得急,連飯都喫不了,他們只能在趕路途中隨便買兩個包子或是一碗麪湊合。

章建稱,查勘員是365天、24小時待命,他們分成白班和夜班,白班是每天上午8時到下午5時,夜班則是顛倒過來。兩白兩黑一休這樣輪流排班,“像我上午拍的照片,回單位還要傳進系統。”章建稱,忙起來時,就算下了班也要加班,“因爲你當天的單子如果不處理完,積壓到第二天,那會影響隔天的案子,一直這樣的話會越積越多。我一般當天能處理完的都當天做完。”

章建說,今天還不算忙,平均每天他都要接到十幾個現場任務,最多的一次,夜班他跑了24個現場,“晚上渣土車事故最多,特別是青山區和白沙洲那邊,都是工地,再加上夜間視線不好,容易出現碰撞。”他笑稱,白天是曬人,晚上是烤人,熱得各有風格。

雖然工作辛苦,章建不後悔選擇這份工作,“我們雖然都很平凡,但我們每一次的用心服務,能緩解客戶的焦急情緒,讓客戶滿意,累點也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