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將在2025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

    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範圍圖(討論稿) 廣東省嶺南綜合勘察設計院 攝

  中新網廣州10月11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東省林業廳11日在廣州組織舉行《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18-2025年)(討論稿)》專家諮詢會。該規劃討論稿提出,至2025年,廣東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實現大灣區珍稀野生水鳥的種羣數量增長,分佈範圍擴大,水鳥生境顯著改善的總體目標。

  該規劃討論稿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分三級,一級廊道爲主幹廊道,以沿海灘塗及河流入海口爲主;二級廊道爲支幹廊道,以直接入海的河流及其灘塗爲主;三級廊道爲次支廊道,以主要河流的支流及其灘塗爲主。

粵港澳大灣區水鳥廊道結構示意圖(討論稿) 廣東省嶺南綜合勘察設計院 攝

  在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空間佈局設計上,該規劃討論稿提出構建“3s廊道體系”,“3s”即分別爲源(Source)——主要爲水鳥的聚集地、踏腳石(Stepstone)——爲“源”與“目標地”之間由一連串小型斑塊組成的踏腳石系統、目標地(Sink)——主要爲城市內具有重要意義的溼地公園或溼地類型保護地。

  按照規劃討論稿設想,廣東將推進水鳥聚集區保護工程、踏腳石質量提升工程、接受地生境營造工程、生態斷裂點修復工程、三級生態廊道連通工程、科研監測體系建設工程、科普宣教體系建設工程等七項重點工程。

  參與諮詢的專家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要突出廣東與香港、澳門的對接和合作,共同營造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提升大灣區城市羣品質。

  據介紹,根據調查統計結果,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有水鳥127種,隸屬於7目17科,其中包括黑臉琵鷺在內的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11種,佔總數的8.67%。(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