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之外,天邦股份還在2018年年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生豬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但由於2018年處於豬週期底部,同時疊加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年生豬銷售均價僅12.17元,較2017年下降了18.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則公告發布後不久,*ST雛鷹稱,受“非洲豬瘟”疫區封鎖、禁運等因素影響,雛鷹農牧生豬等相關產品短時間內難以變現,爲了盤活庫存、緩解公司目前現金流緊張的局面,公司計劃對公司現有債務調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債務範圍包括公司現有所有債務。

"\u003Cp\u003E2018年8月,我國多地暴發非洲豬瘟疫情,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非洲豬瘟疫情給多家豬肉概念股的業績帶來影響,至今仍未徹底消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26日,29只豬肉概念股中已有17家上市公司對其上半年業績做出了預估,多家同比下降,5家虧損,這些企業業績變動的原因,不少與非洲豬瘟疫情相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豬肉概念股的股價,今年以來,29只豬肉概念股中27只股票的總市值上漲。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股價飆升的同時,有14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或者董監高主動減持上市公司股份,*ST雛鷹的高管、董事和控股股東被動減持上市公司股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r4MyhHEzRu14\"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5\" alt=\"豬肉概念股業績股價冰火兩重天!牧原、溫氏總市值分別增加約892.27億元、704.86億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有券商預測,隨着豬價的繼續攀升,養豬板塊將迎來利潤的加速釋放階段。不過,*ST雛鷹已經徘徊在退市邊緣。因連續16個交易日(2019年7月5日-26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ST雛鷹第七次發佈了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疫情影響預期業績:5家虧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26日,29只豬肉概念股中已有17家上市公司對2019年上半年的業績做出了預估,其中12家盈利、5家虧損,在盈利企業中,有3家同比下降,虧損企業虧損均同比擴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虧損原因,牧原股份提到了非洲豬瘟的影響,“受非洲豬瘟的持續影響,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生豬銷售價格較低。2019年第二季度,生豬價格開始上漲,公司開始步入盈利期。由於國內非洲豬瘟疫情仍然嚴峻,公司在報告期內繼續提升生物安全硬件基礎設施的改造,強化物品、人員的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的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邦科技則稱:“本期淨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第一季度生豬銷售價格較低,成本有所上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司2019年上半年生豬出欄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豬養殖成本有所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公司目前的負債規模較大,財務費用較高。”*ST雛鷹表示。新京報記者注意到,*ST雛鷹多次發佈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牧原股份、正邦科技、*ST雛鷹的連續虧損(且虧損額同比進一步增大)不同,天邦股份和羅牛山2018年的中報都是盈利的,今年中報卻預虧,虧損原因中,非洲豬瘟依然榜上有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多份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外界也得以獲悉非洲豬瘟的相關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影響,2019年1月至春節前生豬價格達到週期低點,3月份開始豬價整體波動中有所回升,但各地豬價差異較大。2019年第二季度,全國大部分地區疫情有所緩解,生豬供求關係扭轉,豬價步入上升通道,從趨勢看,隨着豬價上升成本下降,公司經營情況逐月好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月17日,天風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每一輪大型疫病的暴發都是對養殖行業的一次洗禮,養豬產業的競爭格局都會發生大的變化。在非洲豬瘟疫情常態化之下,無法適應現代高強度疫病防控體系的養殖場,不論大小,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牧原股份中報預虧,今年以來總市值漲892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豬肉概念股的業績變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股價變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26日收盤,今年以來,29只豬肉概念股中27只股票的總市值均上漲,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和新希望名列前三,總市值分別增加約892.27億元、704.86億元、481.89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4500萬元至16500萬元。2018年,牧原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爲5.2億元,同比下滑78.0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信證券分析師認爲,牧原股份2018年利潤下滑是受豬週期下行及非洲豬瘟影響。廣發證券分析師則表示:“牧原股份2019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在豬價回升的帶動下步入盈利期,最艱難時期已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豬週期正式步入上行期。”廣發證券也給出了針對牧原股份的風險提示,“豬價波動風險:豬價超預期下跌對公司盈利將造成較大的影響;疫病風險:若防範不到位而發生疫情,將產生較大的損失;食品安全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來看,上市養殖集團憑藉着資本優勢,不僅在防控體系建設上能夠及時進行大規模投入,而且產能在持續擴張之中,補欄能力也強,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從2019年1-4月份的出欄情況來看,上市養殖集團實現了出欄量的逆勢增長。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邏輯正在逐步兌現。”天風證券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大多數豬肉概念股股價飆升的同時,上市公司的股東也開始進行增減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3月至6月期間,天邦股份股東吳天星爲了償還債務和降低個人質押比例,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累計套現約5.4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以來,正邦科技的多位董事和高管也在減持,比如正邦科技的董事長程凡貴、財務總監周錦明、董事劉道君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上述天邦股份和正邦科技外,今年有減持行爲或者減持計劃的豬肉概念股還有*ST雛鷹、金新農、溫氏股份、新希望、益生股份、得利斯、大北農、德美化工、華統股份、唐人神、傲農生物、新五豐、龍大肉食;其中,*ST雛鷹的高管、董事和控股股東屬於被動減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9只豬肉概念股中,今年有增持計劃或者增持行爲的上市公司有新希望、傲農生物、新五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養豬板塊有望迎利潤加速釋放階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8月,非洲豬瘟傳入中國,多地暴發非洲豬瘟疫情。當時,由於疫情影響生豬跨省調運,豬價分化趨勢明顯,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豬肉概念股普跌,雞肉概念股普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明顯有所緩解,不論是豬肉價格還是豬肉概念股的漲跌幅,都有了新景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3月1日,農業農村部舉行了非洲豬瘟專題新聞發佈會,“目前,100起疫情按規定解除封鎖,18個省份的疫區也全部解除封鎖,但受到疫情影響,會上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豬肉市場供給可能偏緊,四季度豬肉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CPI同比上漲2.3%。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1%,爲同比連降25個月後首次轉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豬肉價格的漲幅會給相關產業的上市公司帶來什麼影響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市公司的盈利並不取決於其成本的絕對數值,而與高成本的中小規模豬場的成本有關,取決於豬價水平。”天風證券分析師表示,“我們預計本輪疫情將使上市公司養殖成本抬升1-2元\u002F公斤,但是由於中小規模豬場防疫能力較弱,其成本抬升有望超過3元\u002F公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風證券分析師預測:“目前來看,隨着6月份至今南方產能的大幅去化,全國生豬供給有望顯著收縮,我們預計7-8月間,豬價有望繼續加速上漲,且有望達到甚至超過2016年的高點(21元\u002F公斤)。我們預計本輪週期高點有望出現在2021年上半年,且高點有望超過30元\u002F公斤。隨着豬價的繼續攀升,養豬板塊將迎來利潤的加速釋放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個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ST雛鷹:“以肉償債”、“餓死豬”,徘徊退市邊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經“以肉償債”、資金緊張致豬“餓死”的*ST雛鷹如今走到了退市邊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今年7月5日至7月26日,*ST雛鷹股票已連續16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根據有關規定,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深交所有權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繼中弘股份後,*ST雛鷹也面臨因股價過低而退市的風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業界譽爲“中國養豬第一股”。但就是這家公司,在2018年爆發了債務危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11月6日,*ST雛鷹發佈公告稱,受金融政策等因素影響,公司流動資金緊張的狀況未得到明顯好轉,出現了債務到期未能償還、資產被查封、評級連續下調等較多重大不利事項,公司現金流緊張,使公司不能按時足額兌付“18雛鷹農牧SCP001”應付本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則公告發布後不久,*ST雛鷹稱,受“非洲豬瘟”疫區封鎖、禁運等因素影響,雛鷹農牧生豬等相關產品短時間內難以變現,爲了盤活庫存、緩解公司目前現金流緊張的局面,公司計劃對公司現有債務調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債務範圍包括公司現有所有債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償債,讓*ST雛鷹的債務危機第一次受到了巨大關注。之後,*ST雛鷹因資金緊張導致生豬“被餓死”再度掀起波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1月30日晚間,*ST雛鷹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預計2018年度虧損29億至33億。公司2018年鉅額虧損一方面是因爲商譽減值和資產減值,但另一方面也有經營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告稱,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發佈這則公告後,深交所的關注函“火速”到達,同時,控股股東股份新增輪候凍結,公司董事、高管所持部分股份被動減持,都給*ST雛鷹“雪上加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3月7日,*ST雛鷹又宣佈了一則壞消息:公司高管終止實施增持股票計劃。*ST雛鷹表示,增持計劃的終止是受國內金融行業去槓桿、金融監管新政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增持人員無法籌措充足的增持資金。同時公司控股股東侯建芳持有公司的股票被多輪輪候凍結,此外近期部分人員已經離職,綜合上述因素增持計劃的實施受到阻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羅牛山:跨界賽馬無實質進展,上半年預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引發市場熱議的除了雛鷹農牧之外,還有羅牛山。不過與把豬“餓死”的雛鷹農牧不同,羅牛山引起爭議之初,主要是因爲公司“副業”搞賽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2018年5月,羅牛山就曾發佈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羅牛山國際馬術俱樂部有限公司的“海南國際賽馬娛樂文化小鎮”項目已獲得《海南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明》,總投資約287.8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一家以養豬爲主營的畜牧業上市公司,羅牛山靠着“海南賽馬”概念在當時實現了股價的逆襲。數據顯示,從2018年5月2日至5月30日,其股價區間漲幅達到92.88%,同期大盤則下跌2.1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12月19日,羅牛山公告稱,公司獲得變更後的《海南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明》,項目名稱由“海南國際賽馬娛樂文化小鎮”變更爲“海南國際競技體育娛樂文化項目”,建設內容也發生變更。截至2018年年報發佈時,該項目仍處於前期階段。且項目尚未有實質性進展,也未開工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股價曾因爲“海南賽馬”好轉,但羅牛山的業績仍慘淡。2018年,羅牛山實現營收11.21億元,同比減少了13.63%,公司的歸母扣非淨利潤爲-417.19萬元,同比下降了113.1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報顯示,2016年-2018年期間,羅牛山分別獲得了7851.49萬元、5330.88萬元、2545.87萬元的政府補助,此外,2018年羅牛山的“其他營業外收入和支出”達到902.58萬元,“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金額達到3.54億元。當時有聲音質疑稱,羅牛山所獲得的政府補貼是否會用於非主營業務,如賽馬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3日,羅牛山發佈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虧損4300萬元-4800萬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盈利3.35億元,預計同比下滑112.82%-114.3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羅牛山解釋稱,這是由於去年同期公司對海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改爲按權益法覈算確認投資收益對利潤影響3.55億元,基數較大;本期公司結轉滿足會計確認條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收益較去年同期降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羅牛山稱,今年上半年,受島內及島外雙重活豬調運限制性政策影響,生豬銷售量同比下降幅度較大,導致生豬銷售收入同比下降;同時,爲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公司加大了相關生物安全防控的措施及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邦股份:收購公司“失算”,計提資產減值超2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邦股份在2018年的業績也不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邦股份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收45.18億元,同比增長47.63%,歸母淨利潤-5.71億元,同比下降318.19%,歸母扣非淨利潤-6.6億元,同比下降381.2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邦股份在年報中解釋稱,公司投資項目在2018年未能取得預期的進展,出於謹慎原則公司對持有的中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0.4%股權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0077億元,對持有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中域之鴻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基金份額,以賬面成本爲限,確認投資損失2.06億元。這是造成公司2018年度大幅虧損的最主要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2017年10月,天邦股份宣佈即將以2億元的價格受讓中國動保20.4%的股權。中國動保2007年成立,在香港上市,擁有防治口蹄疫、藍耳病、豬瘟等產品的8條GMP生產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的天邦股份,繼2008年通過收購成都天邦生物進入畜禽疫苗領域後,正在加大動物疫苗產品的研發。根據公司2017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報告期動物疫苗業務實現收入8274萬元,毛利率78.89%,爲天邦股份旗下產品中毛利率最高的板塊。但是在當時,中國動保就已經陷入“財務賬本丟失”危機,財務報告披露困難、股票停牌。2017年年底,就有基金下調中國動保股票估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之外,天邦股份還在2018年年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生豬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但由於2018年處於豬週期底部,同時疊加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年生豬銷售均價僅12.17元,較2017年下降了18.3%。價格下降是2018年養殖業務出現虧損的主要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在2018年10月天邦股份披露第三季度報告時,並沒有預料到此次的虧損。天邦股份當時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3億元至2.6億元。\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043278820971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