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通:好男儿怎能不当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0df9268b40f4ae198efb60dc4559157\" img_width=\"1284\" img_height=\"1080\" alt=\"致敬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2018年9月,就读首钢工学院大一的北京男孩周通应征入伍,挎上行囊的他在父母的叮嘱声中踏上驶向科尔沁草原的列车,成为武警通辽支队机动大队的一名新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俊俊18岁入伍,两年后选择继续留在军营,2018年入党,曾因表现突出两次受到队里嘉奖,现任武警通辽支队机动大队机动一中队班长。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 战争年代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奋不顾身,和平年代军人犹如钢铁长城,守护着和平和安宁。“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军营,和读者共同致敬最可爱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郝俊晰:光荣的橄榄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7322953be754dffaa38c1ed726add64\"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707\" alt=\"致敬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一边是刚毅艰苦的绿色军营,一边是浩瀚蔚蓝的天空,面对这两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来自武警通辽支队机动大队机动一中队排长郝俊晰选择了那一抹橄榄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时高中毕业,报考了军校和民航飞行员,两个专业都过了,但最后自己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军营,可能是因为每个男孩从小就都有的参军入伍的热血梦想吧。”说起自己当兵的初衷,郝俊晰这样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毕业于西安武警工程大学的郝俊晰参加过多次处突维稳工作,但日常的生活还是在部队食堂--训练场--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郝俊晰告诉记者,穿上这身军装自己也迷茫过,当初那些热血的激情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被磨掉了。但后来在电视剧里看到一句话,解开了心中的迷茫。“《士兵突击》里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光荣在于平凡,艰巨在于漫长’。军营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天重复着战备训练,它是单调而且乏味的,但因为肩上的责任,让我觉得我每天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每天的重复战备训练就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迅速上前,完成任务。”郝俊晰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采访中,郝俊晰告诉记者,军营里的生活虽然单调,但自从上大学开始,就慢慢习惯了这种模式的生活。他表示,现在很多新入伍的官兵都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但经过军营的历练,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很好地提升,看着他们的成长,感觉看到了原来的自己。“我热爱这一抹橄榄绿,即便放弃浩瀚的蓝天,我依旧觉得这抹橄榄绿是最闪亮的。”郝俊晰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贺丽全:在平凡中成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3d27b5b9087419889e7e80e6496fc4f\" img_width=\"720\" img_height=\"1280\" alt=\"致敬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2010年入伍,九年的部队历练,让原本青涩的少年多了军人特有的坚毅。25岁的武警通辽支队机动大队机动一中队机动班班长贺丽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表示,应征入伍,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军营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贺丽全告诉记者,父亲的很多朋友都是军人,从小的耳濡目染,让自己非常向往军营,知道部队招新兵的时候,自己毅然决然的选择应征入伍,家里人觉得应征入伍也是不错的选择,都非常支持自己。“部队是个大熔炉,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刚到的时候肯定不适应,但慢慢的也适应了部队每天常规的训练,但对我改变最大的,还是当上班长以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刚开始相互之间肯定不习惯,作为班长,我就要让大家尽快习惯部队的集体生活,要关心新兵的思想,谁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第一时间发现,就好像这个兵每天吃三碗饭,但今天只吃一碗,那么他肯定是有心事,我就要想办法开解他。带了很多新兵班,我也总结了很多小经验,那就是要求新兵做到的,我一定要首先做到,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这些新兵服气并做的更好。”贺丽全说:“军营里的生活每天都是重复着的,但作为班长,既要带领全班坚决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又要及时掌握和汇报班里每名官兵的情况,每天与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履行使命,让自己变得更有责任感和担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通:好男儿怎能不当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0df9268b40f4ae198efb60dc4559157\" img_width=\"1284\" img_height=\"1080\" alt=\"致敬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2018年9月,就读首钢工学院大一的北京男孩周通应征入伍,挎上行囊的他在父母的叮嘱声中踏上驶向科尔沁草原的列车,成为武警通辽支队机动大队的一名新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初到军营,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于家里独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来说,班长教叠被子好难!作息时间超严格!还有最要紧的体能训练,严重吃不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怎么想来当兵呢?”周通坦言,有那么一瞬间,他曾后悔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怎么能怕吃苦而退缩,让人看笑话!”他这样告诉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1个月后,周通告诉记者,他要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点赞,军营生活一定是他此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周通告诉记者,初进军营时每天跑步、站军姿、摆臂、齐步走、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项目让他承受着身体的极限,晚上几乎头沾着枕头就能听到呼噜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能训练的各项指标都在往上增,比如跑步,从一千米加到两千米,再加到三千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知从何时开始,周通能够适应这种突破,他能感受到自己无限的潜能被释放。体能达标是一个军人最基本的要件,周通做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周通告诉记者,当兵前离开家最长的一次没超过半个月,来到军营后只能在休息日和父母通话,父母的支持也给了他强大的动力,身为男儿,保家卫国是本分,好男儿怎能不当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对比参军前后,周通告诉记者,他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行为习惯变好、自律性更强。“在不断磨炼中提升了自己”周通总结着一年来军营生活的收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武警通辽支队机动一中队指导员赵占强向记者介绍,体能训练只是对大家硬性要求中的一项,每晚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是部队的必修课,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时事政治;通过集体收看央视纪录片进行爱国教育,观后,组织全体官兵讲感想谈收获,培养肯思考、有思想的能力;同时抓“一队一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新兵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军营培养的将是全面发展的军人”赵占强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俊俊:永不褪的军人本色\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5b29949ca0f4077a8e3c995d37f42ed\" img_width=\"1440\" img_height=\"1080\" alt=\"致敬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5年的军旅生活即将结束,王俊俊一遍遍抚摸着他的防弹衣、头盔,一遍遍凝视着中队的每一个角落,眼里满是眷恋与不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俊俊18岁入伍,两年后选择继续留在军营,2018年入党,曾因表现突出两次受到队里嘉奖,现任武警通辽支队机动大队机动一中队班长。是一位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退役离开军营的老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说起5年的军营生活,王俊俊回忆,18岁走进军营时体重只有45公斤,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加之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条条框框约束,一时觉得吃不消。然而,保家卫国的初心怎能动摇,王俊俊努力克服困难,加强体能训练,争取让自己适应军营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机动大队主要担负通辽地区执勤处突、反恐维稳、抢险救援等重大任务,常态执勤、巡逻、安保等工作应接不暇,官兵连续作战是常态,有时还会一宿不眠地待命,和战友们携手同行的日子虽艰苦,但王俊俊觉得无比荣耀,因为他们是军人。王俊俊是河北人,内蒙古冬天的冷让他很不适应,一班岗两个小时,他从冻的咬牙坚持到从容不迫。夏天四五点钟的蚊子盯人也很凶,如今,他也早已习以为常。从一名新兵到班长,王俊俊当起了“军中之母”,在训练场上他要严格要求士兵,在生活上更要给予士兵更多的关注和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作为一名军人,无论军装是否穿在身,我都将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以后在任何岗位,保家卫国、服务为民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采访中这位即将退役的老兵坚定地向记者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军人本色,他已铭刻在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图 王海斌 赵宾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1801823715379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