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爲了促進納龍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健康發展,促進牧民就業增收,朱萬江幫助編寫納龍村石膏礦開採管理規劃,積極幫助該村村民牧民向江浙等地銷售牛羊皮毛事宜,認真促進扶貧資金用於村集體多種經營項目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援藏期間,朱萬江被拉薩市分別授予“優秀援藏幹部”“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005年11月,在武警部隊多個崗位上奮戰了18年的朱萬江,帶着對警營的深深眷戀,脫下警服,轉業到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工作。惜別之際,一位領導緊握他的手動情地說:\u003Cstrong\u003E“要永葆本色,敢於擔當,秉持警營的優良作風,你一定會再立新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這句話,朱萬江深深地刻在心裏,並且用頑強拼搏和無私奉獻,將之化爲身後一行閃光的腳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有人說,軍轉幹部到地方是“二次投胎”,選崗就等於選擇新的人生。朱萬江時時提醒自己,入伍以來,一切都聽組織安排;脫下警服,同樣必須把組織需要放在首位,決不能討價還價。他儘快熟悉周圍的一切,完成從警官到機關公務員的角色轉變。他努力調整心態,爭分奪秒學習,以優秀成績通過了團以下幹部綜合能力素質考試。上崗前,領導向他徵求意見,朱萬江果斷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當時,單位老幹部處正缺人手,且工作頭緒多,事情繁雜,開展工作難度較大。組織安排他到老幹部處,朱萬江二話不說,拿起了離退休幹部花名冊,開始熟悉每一位離退休老同志。真誠贏得信任,真心換來嘉許。他對待老同志就像對待親人長輩,見面問聲好,敬一杯熱茶,拉一拉家常,關心本人健康和家庭情況,碰到有困難的,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3年時間,他上下協調爭取支持,熱情周到竭誠服務,解決了老幹部工作方面一些久拖難決的問題,贏得了老同志的一致稱讚,組織給他記了個人三等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成績屬於過去,要以歸零的心態、昂揚的狀態,抬高標準對待本職。”朱萬江暗下決心。\u003Cstrong\u003E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消息傳來,組織上着手抽調人員參加援川。在警營成長起來的朱萬江像聽到號令一樣,向黨組織遞交了志願書,積極報名參加支援四川災後重建,獲批入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江蘇對口援建的綿竹市,經過強震重創,滿目瘡痍。作爲援建隊伍的一員,朱萬江爲災後重建獻計獻策,竭盡全力。\u003C\u002Fstrong\u003E項目處僅有6人,大家凝成一股繩,工作搶着幹。選址、規劃、設計、論證,信息統計、項目管理……朱萬江東奔西走,馬不停蹄。有時深夜躺在牀上,只要想到一件事,一個問題,就立即起牀,奔赴現場。到現場察看一番、瞭解現狀、解決問題才罷休。在兩年半的時候裏,朱萬江參與了江蘇省對口援建綿竹市200多個建設項目的基本建設管理,協助江蘇援建團隊完成120億元災後重建項目投資建設,圓滿完成了中央要求的“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u003Cstrong\u003E離開綿竹時,當地幹部羣衆含淚送別。榮譽屬於擔當有爲者。綿竹市政府授予朱萬江“綿竹市勞動模範”、“綿竹市榮譽市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2013年,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江蘇決定派出第七批援藏幹部到西藏工作。已在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工作7年多的朱萬江自勉:在西藏新時期建設需要的大局下,作爲軍轉幹部,理當有一分熱發一分光。\u003C\u002Fstrong\u003E朱萬江抱着極大的熱情做好充分準備,主動請纓,終獲批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從進藏的第一天起,朱萬江就默默地爲自己定下“四個一”的規矩:\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每年藏曆新年要主動駐村,與羣衆一起過藏曆新年,慰問困難戶;\u003C\u002Fli\u003E\u003Cli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每個季度到市國土局兩個駐村點調研一次,解決駐村工作隊的困難;\u003C\u002Fli\u003E\u003Cli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每個月到市民服務中心和市信訪局諮詢一次,瞭解羣衆對國土窗口服務要求和相關建議;\u003C\u002Fli\u003E\u003Cli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定期幫助普通職工值一次班。\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2016年4月2日,朱萬江在第七批援藏即將結束的總結中這樣說:“如果您問我這3年沒有實現的最大心願是什麼,我覺得,沒有最大,而是很多。拉薩市國土資源管理一張圖信息化工程,在我手中啓動,因爲時間關係卻不能在我手中完成;爲消除這幾年高速發展留下的土地管理規劃方面的不足,在我手中已啓動的拉薩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修編工作,卻因時間關係也不能在我手中完成;拉薩市獨立座標與國家標準不一致,找不到轉換參數,給農業、國土、建設等行業管理造成很多障礙,一直想進行改變,但還剩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已經沒有完成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經過反覆思考,朱萬江決定向領導提出再幹3年。此時,領導也正考慮許多工作的連續性,想破例再留他3年。沒想到,事情就這麼巧,一拍即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當然,再幹3年,意味着朱萬江還要舍小家爲大家,還要在西藏大地上灑下更多的汗水,留下更深的腳印,然而他早有準備。他常說:\u003Cstrong\u003E“我們來援藏,不是來當過客,更不是來鍍金的。3年太短,一定要只爭朝夕,要切實讓這裏發生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爲了促進納龍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健康發展,促進牧民就業增收,朱萬江幫助編寫納龍村石膏礦開採管理規劃,積極幫助該村村民牧民向江浙等地銷售牛羊皮毛事宜,認真促進扶貧資金用於村集體多種經營項目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西藏大學理學院的師生同樣不會忘記,朱萬江爲拓展援藏的內容和方式,經市委組織部和單位黨組同意,通過在西藏大學講學方式培養土地管理相關人才,理論聯繫實際的講課受到了廣泛好評。\u003Cstrong\u003E2018年3月,西藏大學理學院向他頒發聘書,聘請朱萬江爲西藏大學理學院地球科學與資源學系《土地管理學》專業外聘教師,聘期5年。\u003C\u002Fstrong\u003E自此,他成爲該高校一名“零報酬”的兼職講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援藏期間,朱萬江被拉薩市分別授予“優秀援藏幹部”“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u003C\u002Fstrong\u003E他所代表的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對口援藏工作分別得到市委書記和市長的籤批表揚。更爲難得的是,朱萬江被許多藏族同胞記在心裏,愛在心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志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2301540643687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