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钢铁濮范观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在黄河岸边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的地方有濮县、范县和观城三个县,合称濮范观,是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有着钢铁濮范观的美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濮范观中心区作为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及后勤部门所在地,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从未被日军固定占领过的根据地。

"\u003Cp\u003E革命战争年代,范县是冀鲁豫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是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冀鲁豫边区党委、军区、行署首脑机关长期驻在这里。区委党校、行署行政干校、军区陆军学校,冀鲁豫边区日报社、银行、后方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等,也长期设在这里。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宋任穷、段君毅、杨得志、杨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和生活。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七帅曾到过范县。这块土地养育了大批党的干部和军队,造就了众多革命志士,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就是其中一处代表。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处黄河中下游豫鲁交界处的范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中,红色文化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明珠。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钢铁濮范观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在黄河岸边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的地方有濮县、范县和观城三个县,合称濮范观,是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有着钢铁濮范观的美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起这个名称的由来,有这么一段故事:在战争年代,敌人曾声称“共产党、八路军的万贯家产都失掉了,只剩下一个破饭罐(濮范观谐音),再给他砸烂就彻底完了”!而我们的同志则充满信心地说,这个破饭罐是铁打钢铸的,是砸不毁、摔不烂的,破罐子敢熬柏木筲。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多年的殊死争战,敌人不仅没有把其砸烂,反而还成了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块土地造就了众多的革命人才,因而被誉为钢铁濮范观。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冀鲁豫边区位于太行山以东,泰山以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苏北、皖北接合部,南跨陇海,北界漳河,东缘津浦,西临平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是联系山东、华中、华北和延安的枢纽。解放战争时期,是华北解放区的南大门,是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挺进大别山的前进阵地,也是第二、第三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逐鹿中原的后方基地之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十几年的峥嵘岁月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杨得志、杨勇等在范县共商大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在颜村铺成功指挥了津浦、平汉、德石、陇海铁路之间大小战役、战斗数以千计,牵制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人民军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战争根据地,刘邓大军也由此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此揭开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华北小延安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边区首脑驻地在颜村铺。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颜村铺既是华北的门户,又是连接山东、华中的战略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风云际会之地。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它便是中共冀鲁豫特委驻地。颜村铺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成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指挥中心,是中共中央冀鲁豫局机关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及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的重要后方基地。在这里,党、政、军、民鱼水情深,相依为命,共同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开拓和巩固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濮范观中心区作为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及后勤部门所在地,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从未被日军固定占领过的根据地。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濮范观何以成为冀鲁豫边区的中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濮范观之所以能创建抗日根据地,并且成为冀鲁豫边区的中心,是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位置险要。濮范观三县既是名人荟萃所在,又是兵家战争的疆场。历史上有名的孙庞斗智、城濮之役、刘桥之战和梁敏领导的榆园军起义等皆发生在这里。濮范观位居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于“三不管”的边缘区,敌人虽凶,却鞭长莫及,所以这里就成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之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形多变。濮范观三县濒临黄河,横跨金堤,境内虽无高山峻岭,却河流纵横、土丘起伏、树茂林深、芦苇浩荡。相传,范县就有九沟十河十八洼七十二堌堆。这里地形复杂多变,像马陵道那样方向难辨的葫芦沟,像《三打祝家庄》中的那种盘陀路,比比皆是。因而,有“走进范县境,如入迷魂阵”之说。所以,这里是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利境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性强悍。濮范观三县地处黄泛区,黄河决口,田园淹没,人民辛勤耕耘也难免饥寒之虞。这里的地主对农民剥削压迫又十分残酷,且常受兵燹匪患之苦。尤其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战祸连年不断,水、旱、虫、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广大人民身受帝、官、封三重压迫,这里成了有名的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农民生活最困苦的地域。当地人民在同天灾人祸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性情豪侠、讲义气、崇尚勇武、带有梁山好汉气质的显著特点。这就为开展对敌斗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党较早。濮范观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就有了党的活动。1927年,共产党员李太芳发动濮县3万农民反抗募捐,围城3天,迫使官府缓征了赋税。1930年代初,党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刘晏春在彭楼、付庄,高庆云、管守律在范县和范朝濮联立乡村师范发展党员,建立支部。1934年,濮县有党员500余人,30多个支部,并建立了濮县县委。1935年,范县5个区均有了党员和党支部,并建立了区委和县工委。观城也有了党的活动。1933年秋,黄河决口,大批灾民无家可归,聚集在金堤岸边,饥寒交迫。范朝濮联立乡村师范党支部组织党员深入数万难民之中,发动了灾民暴动。1935年,中共直南特委书记黎玉在徐庄指导当地党组织成立穷人会,建立秘密武装,开展了“分粮吃大户,镇压地头蛇”的斗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创建这块根据地,1937年9月,共产党通过积极抗日的国民党聊城专员范筑先向濮范观派出大批干部,成立办事处,即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公开机关:濮县办事处,干事张舒礼,成员高衡、郭超、郁家乾、孙剑秋、陈竞波、张桶庆、张庆云、管玉桥、郝世杰、陈金壁、付东华、赵良璧等;范县办事处,干事王幼平、吴钟昆,成员陈白銮、张光炎、王金红、张石竹、于杰森、曹保印、高作舟等;观城办事处,成员李肇安、黑白里、陈国光、王懋晤等。他们和当地党组织一起,深入农村,教唱革命歌曲,举行时事讨论会,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濮县成立了各界抗日后援会,范县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濮范观抗日游击队和民主人士冀镇国、袁传福、韩殿卿的十三、二十一、二十七支队等抗日武装,纷纷建立起来。同年12月,组织上任命共产党员张舒礼、周子明分别任濮县和范县县长,建立了抗日政权,组织了工农青妇自卫队、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从城镇到乡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标志着濮范观抗日根据地初步创建起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历史虽然在逐渐走远,但记忆从未抹去,反而更加清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来凭吊、缅怀,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颜村铺革命旧址已经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和革命教育基地。旧址包括冀鲁豫边区司令部、报社、银行、医院、学校、兵工厂、被服厂、训练场等,保护面积138亩。1977年,颜村铺革命旧址被安阳地区公布为革命纪念地。1978年10月,范县人民政府颜村铺革命旧址立碑,并成立了保护组织。2000年9月,颜村铺革命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市政府批准颜村铺革命旧址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旅游局将其纳入河南红色旅游路线。2006年6月,颜村铺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十年来,颜村铺革命旧址一直向人民述说着那段红色往事。每年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前后,都会有周边群众和中小学师生自发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113369667343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