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50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1世紀,數十億人類羣體智慧與數百億設備的機器智能通過互聯網大腦結構聯合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智能形式,這個新智能形式即之前提到的新超級智能。"\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文發表在2019年7月30號《社會科學報》,是根據劉鋒所著《崛起的超級智能:互聯網大腦》核心內容撰寫的一篇文章,這本書受到劉慈欣,張亞勤,周鴻禕,王飛躍,約翰.翰茲的聯合推薦\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5e655b3afeb44a89214b424fd0a00c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392\" alt=\"人類正在進入超級智能時代,論一種新超級智能的崛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些人在談論超級智能時,認爲人工智能發展到更高程度,產生意識,全面超越人類,可以威脅人類甚至控制人類時,就變成了超級智能。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文發表在2019年7月30號《社會科學報》,是根據劉鋒所著《崛起的超級智能:互聯網大腦》核心內容撰寫的一篇文章,這本書受到劉慈欣,張亞勤,周鴻禕,王飛躍,約翰.翰茲的聯合推薦\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5e655b3afeb44a89214b424fd0a00c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392\" alt=\"人類正在進入超級智能時代,論一種新超級智能的崛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些人在談論超級智能時,認爲人工智能發展到更高程度,產生意識,全面超越人類,可以威脅人類甚至控制人類時,就變成了超級智能。這種對超級智能的認知是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變種,其擁簇者包括霍金、馬斯克、孫正義等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等。另一方面,吳恩達、楊立昆(Yann LeCun)、譚鐵牛等人工智能專家對這種觀點進行了批駁。他們的主要意見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動力完全來自於人類,並沒有科學的路徑實現人工智能產生意識、加速進化、全面超越人類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世界範圍各領域人士對人工智能能否實現重大飛躍,從而成爲超級智能進行激烈辯論時,一個更爲龐大、超出人類原來預期的新超級智能形式正在悄然興起——一個鏈接數十億羣體智慧和數百億機器智能的新超級智能形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約10億年前,地球自然界中的生命誕生。4億年前,生物從海洋向陸地遷移,植物、昆蟲、脊椎動物等開始在陸地上繁殖。生物在地球的不同環境中生存,形成了五彩繽紛的生命世界。不同的生物呈現出不同的智能,生物的智能在適應大自然的過程中體現出來,而許多生物作爲一個虛擬的整體,利用羣體的力量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同一種羣的不同個體通過緊密合作開展活動,從而使種羣成爲有機整體,即羣體智能的形成,蟻羣、蜂羣等便是羣體智能的典型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蜜蜂是自然界中被研究時間最長的羣體智能。單個蜜蜂的大腦比一粒沙子還要小,其中只有不到100萬個神經元。相比於人類大腦中850億個神經元,單個蜜蜂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智能體,但是它們也有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解決,如選擇築巢地點便是一個關乎蜂羣生死的決定。爲解決這一問題,蜜蜂通過組建蜂羣形成羣體智能進行決策。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蟻羣、鳥羣及魚羣中,它們的羣體智能大於個體。個體的蜜蜂通過羣體智能就產生了如此明顯的智力提升,人類作爲更有智慧的生物,如果有一種技術和機制使人類聯合在一起形成羣體智能,那將是一種巨大的智慧能量。互聯網的誕生使這個夢想得以實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出版的《崛起的超級智能》一書提出,在過去的50年裏,互聯網正在從網狀的信息高速公路進化成爲類腦的超級智能系統。在經過1969年互聯網的誕生、1974年TCP\u002FIP協議、1989年萬維網等基礎的奠定後,互聯網開始加速向與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發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4年社交網絡爲代表的類腦神經元網絡,2005年雲計算爲代表的類中樞神經系統,2009年物聯網爲代表的類感覺神經系統,2012年工業互聯網、工業4.0爲代表的類運動神經系統,2013年大數據,2015年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智能驅動力,到2018年阿里大腦、騰訊大腦、360安全大腦、滴滴交通大腦等不斷湧現,連同之前的谷歌大腦、百度大腦、訊飛超腦,到2019年,互聯網大腦的雛形已越來越清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50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1世紀,數十億人類羣體智慧與數百億設備的機器智能通過互聯網大腦結構聯合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智能形式,這個新智能形式即之前提到的新超級智能。其中,人類羣體智慧以雲羣體智能的形式成爲了互聯網的“右大腦”,設備的機器智能以雲機器智能的形式形成了互聯網“左大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類社會中,科技和產業正在從人工智能時代邁向超級智能時代,互聯網大腦模型的形成和超級智能的興起,將對人類社會、產業、科技、文化產生重大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行業產業方面,互聯網大腦架構與工業、農業、航空、交通、建築、冶金、電力等行業的結合,形成了諸如工業大腦、農業大腦、航空大腦、建築大腦、冶金大腦、電力大腦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科技企業方面,世界範圍內的科技巨頭爲適應互聯網新出現的類腦結構,不斷將自己的核心業務與互聯網大腦結合。谷歌依託搜索引擎帶來的大數據提出谷歌大腦、科大訊飛依託語音識別技術提出訊飛超腦、360依託安全業務提出360安全大腦、騰訊依託社交網絡應用提出騰訊超級大腦、阿里巴巴依託企業級服務提出阿里ET大腦、華爲依託通信領域的優勢地位提出華爲EI智能體,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學術領域,各種科技、人文、哲學“大腦”也不斷湧現。1964年,麥克盧漢從媒介的角度提出了“社會神經網絡”。1983年,英國哲學家彼得·羅素提出了全球腦或地球腦。21世紀,互聯網大腦模型的研究也產生了更多的“大腦”系統,例如,與智慧城市結合產生城市大腦、城市雲腦、城市神經網絡;與人類社會這個概念結合產生了智慧社會、社會大腦;等等。預測互聯網大腦的未來趨勢,未來或許還會產生宇宙大腦、智慧宇宙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互聯網大腦的形成和超級智能的崛起,對21世紀人類的社會結構、經濟形態、科技創新、哲學思考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超級智能崛起、人類即將進入新的超級智能時代之際,我們提出新超級智能的定義如下:數十億人類羣體智慧與數百億設備的機器智能通過互聯網大腦結構聯合,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新智能形式,即新超級智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作者劉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崛起的超級智能:互聯網大腦》詳細介紹和購買地址在:https:\u002F\u002Fitem.jd.com\u002F12636980.html\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ab809f4-3766-4163-9d84-589369ff9b35\"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人類正在進入超級智能時代,論一種新超級智能的崛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5248443115162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