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保健”欺诈惯用骗术要警惕健康消费需理性

沈阳网、沈报融媒讯(记者张举)近年来,以会议营销等方式销售保健食品的经营行为日益增多,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采用集会等方式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式”误导宣传,非法推销保健食品,致使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群众利益受到损害,面对众多套路骗术,消费者如何防范?“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辖区三隆社区开展的科普知识大讲堂,给出了答案。

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局列出了十大“保健”欺诈惯用骗术,提醒警示消费者:1、面对众多套路骗术;要沉着、冷静、理性。2、对身体状况有疑问,要前往正规医院就医。3、对声称某保健食品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广告和食品,请不要轻易相信和购买。4、除市场监管部门重拳打击外,您自身正确的健康消费理念,也马虎不得。5、有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请及时播打,12331或12345举报。

据了解,从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以来,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街道社区通过讲座、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入社区培训活动13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消费”知识普及覆了辖区11个街道120个社区,受众人数达2万余人。

“保健”消费十大欺诈和惯用骗术:

骗术一:免费送礼品型

【行骗套路】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等,引诱老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警示语】别让免费蒙蔽眼,诱骗上当在后面

骗术二:假借公益欺骗型

【行骗套路】一些保健品经营者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普及健康知识的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警示语】谨防假借公益之名,行谋财害命之实

骗术三:冒充专家恐吓型

【行骗套路】有些保健品经营者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比如在某大医院光挂号费就要300元。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警示语】保健品不能治病,假专家害人不浅

骗术四:瞒天过海神吹型

【行骗套路】利用广告“神吹”,“秘方”诱导,将普通酒或饮品包装成治百病的“神药”。比如宣称“亿好酒”拥有独特秘方,采用纯天然中草药植物配制而成无激素,可治疗痛风、颈椎炎、腰肩盘突出、腰肌劳损、风湿、类风湿、手脚麻木等。【警示语】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

骗术五:免费旅游陷阱型

【行骗套路】有些保健品经营者会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其实跟销售的保健品没任何关系,让老年人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材实料”。【警示语】天上不会掉馅饼,羊毛出在羊身上

骗术六:非法添加毒害型

【行骗套路】代理商购得减肥、壮阳产品胶囊后,定制外包装,成立多个微商团队,通过微信、淘宝等方式将虚假包装后的有毒有害产品销往向全国。并私刻国家行政机关公章、业务专用章、事项许可章等,伪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证书等开展虚假宣传。【警示语】微商网店谨慎购药,减肥壮阳谨防受害

骗术七:连环施计圈套型

【行骗套路】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活动并上台分享。这些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说自己是本产品的会员,这个保健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免费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警示语】眼见未必实,有病正规治

骗术八:量身定制诱导型

【行骗套路】针对消费者的病情拿出“量身定做”的营销方案,渲染消费者病情的严重性,针对性提岀“一对一”的“治疗”方案,进一步鼓吹“产品具有正规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警示语】定制服务是假,推销骗财是真

骗术九:亲情服务型

【行骗套路】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副食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警示语】别让亲情蒙蔽眼,关心背后是骗钱

骗术十:非法集资诱骗型

【行骗套路】有些保健品经营者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比如20%的年利息,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