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美食才能“一菜成席”?桌上一个小配角都能当国礼,这得多讲究

北京有一道神奇的菜,只有它可以“一菜成席”,它是什么呢?好这口的朋友一定可以想到啦,它就是我们热爱的涮羊肉。相传最早发明“涮羊肉”的忽必烈当年吃的时候,佐料只有盐和沙葱,然而经过一代代厨神的发展创造,今天我们吃涮羊肉的调料配菜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曾有人对“一菜成席”的涮羊肉做过一段生动的描写:“吃涮羊肉得有高酱油、小磨香油、米醋、芝麻酱、酱豆腐、卤虾油、韭菜花、蔬菜、冻豆腐等几十种口味调料陪着,像众星捧月似的侍候着。这些佐料井然有序地排列在桌案之上,简直就像是一台戏:有小姐,有丫环,有将军,有马童,有唱头牌的,有跑龙套的。再加上紫铜火锅中炭火星飞,水雾蒸腾,连锣鼓场面都有了。涮羊肉正是有这么精心的安排,才称得上是旧京最具特色的美食。”

涮羊肉这一桌席叶包括糖蒜、面点、辅料配料,甚至主食、烧饼也都算上,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这 “一菜成席”,真是缺了谁也不行。

小小糖蒜能做国礼

啥美食才能“一菜成席”?桌上一个小配角都能当国礼,这得多讲究

说起吃涮羊肉的绝配,非糖蒜莫属,东来顺涮羊肉技艺非遗传人陈立新大同时也是腌渍糖蒜技艺最正统也是资历最深的传人,所以,关于糖蒜的事儿,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了,陈师傅语出惊人:“在七八十年代,东来顺的糖蒜是可以作为国礼的!”原来真有其事,当年万里同志当委员长的时候,就会送外宾东来顺的糖蒜,需要的时候,会直接派人来东来顺取糖蒜,然后作为礼物带出国。

陈立新曾经负责过收蒜的工作。山东苍山是著名大蒜产地,号称天下第一蒜,一个县有17万亩大蒜,东来顺一年就要去收十几万斤大蒜,近乎一亩地抽一斤的精选率,完全的精挑细选。当地的大蒜品种很多,东来顺的传统是只要四六瓣的蒜,蒜瓣均匀。

聊起糖蒜,陈立新最忘不了的一个人就是当初教他腌渍糖蒜的焦师傅。陈立新参加工作的时候,焦师傅就已经六七十岁了,店里不让焦师傅退休,因为腌渍糖蒜这手活,当时就得他把关。所以,东来顺内部给焦师傅起了个满怀敬意的外号叫他老人家为“皇上”,为什么叫皇上呢?因为皇上金口玉言,做糖蒜的所有工艺流程,原始配方,还有加工工艺,只有焦师傅能说一不二。一斤蒜半斤糖,纯手工操作,上百年就是这么传下来的。东来顺坚持自己红褐色的六瓣糖蒜。

从每年几十坛到几百坛、几千坛,到现在达到一万坛的规模,陈立新和他的同事们几十年来一直坚守东来顺糖蒜的传统。这样做出来的糖蒜,永远是有回味的,咬在嘴里的口感是脆的,还要脆甜,颜色要闪亮,还要有琥珀色,不能暗淡不透亮。小小一头糖蒜,都要穷尽心思琢磨。

调料香汤底鲜火锅旺

啥美食才能“一菜成席”?桌上一个小配角都能当国礼,这得多讲究

调料是涮羊肉看家的一道功夫。之所以讳莫如深,百家百味,主要是上百年来言传身教式的经验性管理造成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家底不外传”的结果。出于商业秘密的原因,大部分商家都无量化标准,既然“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陈立新师傅也只能是以用料投放的先后顺序公布于众。

陈立新师傅大方地介绍了传统七种调味品的勾兑方法:“七种调料盛碗上桌,勾兑时,先放料酒、虾油、酱油、韭菜花,搅拌均匀后,放酱豆腐、芝麻酱,用勺顺时针搅拌,最后,再根据客人的要求,放辣椒油。这样勾兑的调料,搅拌均匀,而且,由于液体的先放,固体的后放,搅拌时不沾碗。顺时针搅拌,一来搅拌的调料不散不泻,二来表示东来顺一顺百顺。”

千万别小看这些调料,每一个都有讲究,比如东来顺名闻遐迩的“铺淋酱油”,原料选择和制作工艺都有独到之处。铺淋酱油的原料是大豆,每逢秋季,都有专人到指定的河北皮县、大兴的马驹桥、庞各庄等地收购,因为这些地区的大豆仔粒饱满、色泽盈润、含油量高。晒干后,经过“一黄二水半斤盐”泡碎过筛,等过了伏酱期,再配加甘草、桔皮、冰糖等材料,十几道工序以后提炼出来的酱油,其口味、色泽,简直望而生津,闻而生欲。

东来顺腌制的韭菜花也是独具匠心,腌制时要用不同的水果鲜汁勾兑,于是每年都有不同水果香味的韭菜花调料,提供给不同顾客的需要,这也是多年东来顺保持宾客盈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涮肉调料同时上桌的还有几样配料,葱花、香菜、雪里蕻、腌韭菜……虽然价位不高,但却必不可少,如果刀工精细,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除了调料,好火锅不能缺了好汤底。清汤底料包括海米、葱花、姜片、口蘑汤。其中,口蘑汤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口蘑产自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属野生食用菌性食物。口蘑营养丰富,赖氨酸和亮氨酸较多。维生素含量丰富,主要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尤其口蘑经过日照干制后蛋白质含量高达45%。用开水浸泡后,产生醇厚的香味,与海米结合,使火锅汤味道鲜美。

一个烧饼也有匠心传承

啥美食才能“一菜成席”?桌上一个小配角都能当国礼,这得多讲究

涮羊肉的“一菜成席”还有几个不能忽视的角色,没了它们似乎就少了些意思,其中有一个便是大白菜。按说可供涮火锅的蔬菜不少,可大多数北京人都会来盘大白菜,据民俗专家金受申先生考证,涮火锅以大白菜作辅料正是东来顺的创新。

金先生说:“火锅中加大白菜,并非是涮羊肉的原配夫妻,真正进入到涮羊肉之家,是在上世纪20年代由东来顺引进的。宋代称大白菜为‘菘’,是当时菜蔬的名品,大美食家苏东坡最喜用‘菘’炖制肉品。到东来顺的手中,大白菜又成了涮羊肉的绝妙搭挡,羊肉吃到六成饱,在鲜浓滚烫的火锅里加进两刀嫩白菜叶,眨眼功夫就可以从肉汤中涮出,蘸调料一吃,顿感清香爽口,解腻增食。”

除了白菜,还有一样是很多食客的心头好,那就是杂面。据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回忆说,火锅羊肉汤里涮杂面,是不是始于东来顺无从查起,但是保持这一特色涮法时间最长久的是东来顺。杂面是由五谷杂粮经磨成面后,再擀切出的杂面条,属于粗粮细作法。是东来顺把涮杂面条赋予了“风调(条)雨顺”、“五谷丰登”的新意。

东来顺的主食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然而主食制作工艺的传承并不比涮羊肉的年头少。关于面点的往事,陈立新还是听老师傅洪桂全讲述的。面食制作统称面案,东来顺面案,按蒸、炸、煮、烙,分蒸锅、饼锅、煎锅、饺子锅四个部位,每个部位都有传奇人物,比如饼锅的董四爷、饺子锅的徐五爷、屠五爷等等。洪桂全是1942年11岁的时候到东来顺学徒,就到了董四爷的手底下学手艺。这位董四爷名叫董玉贵,说起来,那可是有来历的,以前他是故宫御膳房的师傅,手艺好,还有一身的功夫。上世纪30年代,末代皇帝被赶出皇宫,董四也流落到市井,辗转周折,到了东来顺,资格老,手艺好,大家尊称董四爷。

据洪桂全回忆,当年东来顺只一个饼锅的面点品种就多了去了,光烧饼分吊炉烧饼、缸炉烧饼、芝麻酱烧饼、马蹄烧饼四种,烙饼有家常饼、盘丝饼、玫瑰饼、葱花饼、锅盔饼、荷叶饼、肉饼、馅饼、葱花饼,家常饼还分家常饼加油、家常饼礅烙、家常饼擀簿,锅盔有糖锅盔、有咸锅盔;荷叶饼有大荷叶、小荷叶……

面点手艺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如今最被食客津津乐道的还是已经传承了百年的芝麻烧饼,刚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热气,焦香四溢,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一口一掉渣。这时候再来上一大口涮羊肉,那叫一个香。

一桌涮羊肉,能有这么些来历说头,可以洋洋洒洒写出几千字,这蕴含在羊肉、糖蒜、烧饼之中的悠长回味,便是文化的味道!

说明 : “京味儿”是北京晚报首席记者张鹏的头条号专栏,全部为原创文章,内容以名人专访、北京故事、人物特写为主。如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微信号zp5357976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