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消息來源:建築工業化裝配式建築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摘 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框架結構是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一種,是指從首層柱開始便採用預製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混凝土框架結構。與傳統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首層現澆的施工方式相比,減少了現場的溼作業量,提高裝配速度和裝配效率,更好的體現裝配式建造理念。一體化建造技術是通過“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實現對裝配式建築建造過程的技術協同、系統管理和資源互補。針對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的建造特點,爲體現裝配式建築工業化建造方式,通過採用一體化建造技術,實現裝配式建築建造效率效益提高、工期節約、成本節省,實現工業化、社會化大生產。本文主要介紹全裝配框架結構的特點和設計實現措施,以及全裝配框架結構對一體化建造技術的需求,從一體化建造方式的具體技術展開介紹全裝配框架結構實現一體化建造的途徑。同時,結合工程案例總結全裝配框架結構中一體化建造技術的具體應用和未來展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關鍵詞:\u003C\u002Fstrong\u003E裝配式框架結構;全裝配;一體化建造;建造全過程;工業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概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裝配式建築是指將構成整個建築的各種構配件,包含結構構件中的牆、梁、板、柱、樓梯等,建築構件中的內外圍護、裝飾裝修,機電安裝中的管線設備等,統一在工廠加工製作,施工現場裝配連接的高品質現代化建築。通俗意義上講,裝配式建築整個建造過程就像是造汽車一樣造房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裝配式建築最早興起於二戰後的歐洲各國,其發展原因主要是當時歐洲各國百廢待興,需要大面積重建,但是歷過戰爭後勞動力短缺,無法滿足建設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裝配式建築應用而生,在經過這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技術體系和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裝配式建築開始被引進我國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主要是模仿前蘇聯的裝配式大板結構。近些年來,在國家積極政策的引導下,裝配式建築得到迅猛的發展,一大批裝配式結構體系和施工工法得到應用,各種技術體系在示範項目中實踐,裝配式建築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和完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1 全裝配框架結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框架結構是針對現有普通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進行了優化改良形成的結構形式。與普通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區別是:首層豎向構件由傳統現澆更改爲預製,建立了以“預製裝配”爲主的框架體系。普通裝配式框架結構首層通常採用現澆施工,標準層以上預製,導致現場現澆工法與裝配工法相互交叉混用,效率低下。從一體化建造的角度看,沒有發揮出裝配式建造應有的優勢。改良爲全裝配結構,符合裝配式建築一體化建造的發展路徑,發揮裝配式建造的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51adc0677f7435182ff2fccbba144de\" img_width=\"432\" img_height=\"278\"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全裝配框架結構建造過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2 一體化建造技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體化建造方式是以“建築”爲最終產品的系統性思維方式,具有系統化、集約化的顯著特徵。傳統的建造方式自動割裂了建築、結構、機電、裝修各專業間的聯繫,導致專業未形成系統化;同時,設計、生產、施工各階段不協同,嚴重脫節。一體化建造方式是在建造過程中將主體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機電設備系統、裝飾裝修系統通過總體技術優化,多專業協同,按照一定的技術接口和協同原則組裝而成裝配式建築產品的過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體化建造核心體現爲“三個一體化”:建築、結構、機電、內裝一體化;設計、生產、裝配一體化;技術、管理、市場一體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一體化建造的應用實踐,未來裝配式建築的必將邁上綠色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之路。綠色化代表綠色建造是現代建造文明的集中體現,是房屋建造全過程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工業化代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是未來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信息化代表未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必將成爲建築業未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9a1d560435c4a418db3f427fe168f8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12\"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體化建造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首層現澆缺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有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在設計時通常採用首層現澆,標準層預製的結構設計方案。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框架結構首層位置一般爲設計時的塑性鉸區域,且抗震設計時首層承受的水平剪力最大,爲保守考慮一般將首層設計爲現澆,從2層及以上採用預製裝配。但是這種設計方式導致施工現場中現澆工法和裝配工法相互混用、交叉作業,施工效率低下。從過往的工程應用中可以發現這種“預製+現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從裝配式建造全產業鏈的角度考慮,這種方式沒有發揮出預製裝配式應有的優勢。裝配式建造應該是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設計時要將生產和施工的需求提前考慮並解決,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理解和體現設計的意圖。先現澆再預製的設計和建造方式,脫離了裝配式建築的高效、快速、便捷的施工理念,成爲了唯裝配而裝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裝配式建造方式的發展主要是在提高建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大量減少現場溼作業和模板支架等措施材料的耗費,降低現澆作業量,減少施工作業人員,提升施工環境質量。但是這種首層現澆的裝配式施工並沒有完全實現上述的裝配式建造優點,現場依然存在大量的溼作業,勞務工人並沒有實質性的減少,材料的損耗也並未明顯降低。由於現場還存在混凝土現澆施工,對環境的影響依然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兩種不同的施工工法交叉施工,必然導致交叉作業區施工質量控制難度大。不同的施工工法對施工工藝的要求不同,作業組織方式也不盡相同。傳統現澆施工需要在進行支架和模板的施工,但是裝配式施工不需要支架模板工序,不同的工序交叉導致施工效率低,也會導致裝配效率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從工期和成本層面考慮,裝配式建造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工期,提升建造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費用。但是兩種不同的方式交叉施工作業,現澆施工進度慢,現澆向預製的轉換也將增加施工時間,總體上增加施工工期,同時也會導致施工成本費用的升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上述的裝配式結構首層現澆的不足和缺點,從裝配式建造一體化建造的角度考慮,迫切需要改變現有的首層現澆的結構設計方法,指導建立地上結構全部採用預製構件裝配的設計技術體系,實現全裝配結構建造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全裝配技術特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即突破了傳統裝配式框架結構中部分預製、部分現澆的設計,解決了預製和現澆混用的施工問題,採用創新技術和具體措施,實現全裝配結構,建立混凝土建築全裝配結構設計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eb8a41815a041c89eb5edae7661e37a\" img_width=\"751\" img_height=\"254\"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全裝配結構體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框架結構技術體系實現了首層可預製的設計技術,形成以預製裝配爲主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技術,從結構正負零以上即可全部採用裝配建造。全裝配結構的技術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全裝配結構體現了裝配式建造理念,符合預製構件標準化設計。從首層開始預製,避免了現澆與預製的交叉作業,體現裝配式建造快速高效的裝配理念。同時,全部按照預製構件設計,避免了首層與標準層不同尺寸的設計思路,實現預製構件標準化設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減少現場溼作業,提高裝配效率,加快施工進度。全部採用預製構件進行現場裝配,極大地減少了現場的溼作業和現澆工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減少首層現澆施工的模板和支架鋼管使用,真正體現裝配式建造的模板資源節約,減少了現澆施工建築垃圾的產生,提升現場施工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質量,有效保證現場安全文明施工。預製施工方式的質量控制點可以統一,能夠有效的進行過程質量控制,提高建造質量。裝配式建造相比傳統現澆施工的極大優勢可以更好的實現現場文明施工,全裝配結構的建造能更好的保證安全文明施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 全裝配設計實現措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1 結構佈置規則、均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進行方案設計時保證建築形體及結構佈置規則,水平、豎向結構佈置均勻、連續並具有良好的整體性,相應高寬比滿足規範中要求。特別是對於平面不規則的結構形式,相應建築突出部分尺寸要嚴格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2 連接加強設計措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設計時對框架結構嵌固層的內力進行調整並增加構造措施。具體設計措施是將首層預製柱底部水平接縫剪力設計值和彎矩設計值進行放大,同時可以在首層預製柱全高進行箍筋加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針對裝配式結構的豎向構件連接特點,對現有的灌漿套筒連接技術進行改進,通過採用加長連接套筒(普通灌漿套筒長度1.2~1.5倍)和節點連接處豎向錯位套筒連接,降低連接處集中應力,提高連接接縫處承載力和連接可靠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3 軸壓比控制技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設計時控制豎向構件的軸壓比,下層豎向構件採用高強度混凝土或者增大截面面積來控制軸壓比數值。通過此種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首層豎向構件內力,方便首層進行預製裝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4 抗震性能設計技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深入的彈性和彈塑性計算分析,研判結構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及需要加強的關鍵部位,設計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抗震加強措施。結構設計時的性能目標包含結構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性能狀態和損傷程度;整體層面是關注結構層間位移角;構件層面是分別關注關鍵構件、普通豎向構件以及耗能構件的性能狀態。經過上述的抗震性能化設計分析,對首層採用預製裝配式結構進行多層次抗震設計和加強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5 減、隔震技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將裝配式結構設計技術和減、隔震技術結合,在首層受力較大位置採用減隔震裝置,整體提高裝配式建築的減震、抗震性能。日本在框架結構中應用減、隔震技術非常成熟,減、隔震技術可以簡化結構構件的構造設計,便於構件工廠化製造和現場裝配施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 全裝配結構一體化建造技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結構形式是符合裝配式建築中預製裝配的建造理念,是預製裝配建造方式在混凝土框架結構建造中的集中體現。從全產業鏈的角度考慮,全裝配框架結構需要一體化建造來串聯建造全過程,實現從設計-生產-施工-裝修-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建造技術應用,全方位踐行預製裝配式建造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體化建造是建築工業化生產的必然要求。以全裝配結構技術爲特點,採用BIM信息化等技術,實現裝配式建築全過程工業化方式建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1 標準化設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結構體系採用模數化、標準化設計,形成內部空間模數化,靈活動態佈置,各種標準尺寸的空間可以互相組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針對全裝配框架結構形式,標準化設計主要是實現平面設計標準化:確定開間尺寸、進深以標準模數擴展;確定相同的尺寸邊界、模塊間協同拼接組裝;建立標準化產品的基本構件和部品部件庫,實現有限元素的不同形式組裝。\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7cb7d56e1d748c8890fbb20191c62c2\"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393\"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平面尺寸模數擴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立面設計標準化:模數化外圍護牆體的標準化設計,不同組合實現立面效果變化;標準窗牆比、門窗比控制下的立面排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構件設計標準化:構件尺寸的標準化歸併和鋼筋骨架的單元化、模塊化,便於生產模具標準化以及生產製造工藝的標準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部品件設計標準化:以主要功能需求爲基礎,協調部品件模數以及尺寸模數,實現部品件標準集成化設計。\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f055135ac7845e0a9ee38e92341485f\" img_width=\"562\" img_height=\"194\"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構件鋼筋標準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2 工廠化生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結構中裝配構件,在工廠進行自動化、數字化加工製造,各種部品件、預埋件協同化、精細化生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構件標準化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製造中配套模具的標準化設計。同時結合工廠生產的標準化製造工藝,使鋼筋骨架一次性、自動化加工成型,模具與鋼筋骨架單元的自動化組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構件設計數據通過BIM技術指導連接生產製造管理系統,無需人工錄入生產數據,實現工廠自動排產、物料信息提醒、生產過程控制、混凝土智能澆築振搗、養護翻轉、構件運輸優化和生產智能化。\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25003e3df4d46b4ac5388dafb1bf512\"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253\"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工廠自動化生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3 裝配化施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體化建造技術要求裝配施工與設計相互協同,通過設計的前期策劃體現施工現場的高效裝配技術。裝配式施工要符合建築工業化模式的發展要求,這就使得裝配式施工要機械化、高效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針對裝配施工的工序流程,採用高效誘導鋼筋定位技術、定型化構件吊裝工裝、工具化安裝就位器具,實現施工作業工序標準化,實現現場裝配流程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形成建築、結構、機電、裝修全專業系統的裝配技術,在裝配施工基礎上,結合構件的精細化加工,進行構件和內部部品配件的集成化裝配施工。裝配式施工構件運輸、存放的要求下,採用與構配件相匹配的專業化、集成化吊裝、堆放、支撐、防護等工裝設備,實現現場施工全過程的裝配化施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145e814f42143598b96f4295aadf85a\" img_width=\"295\" img_height=\"103\"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裝配式節點施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4 一體化裝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裝配結構中一體化裝修是指裝配式建築中裝修集成技術的應用,即室內外裝修從設計之初就採用工廠化方式生產,實施裝配化施工,減少建築中二次裝修帶來的浪費和污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將裝飾裝修內容與建築、結構、機電設備等各專業同步協同設計,實現一體化、集成化。同時,內裝在進行深化設計時,其他專業要提前介入確定滿足裝飾裝修的方案,確保施工裝修時的高效協同施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裝配式一體化裝修採用標準化、模數化的設計數據,實現門窗衛浴以及其他部品、管線設備和結構構件之間的接口連接協同統一。提前進行預留、預埋,進行裝飾保溫一體化設計,實現裝配式施工現場的集成化裝配裝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5 信息化管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全裝配結構建造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全過程應用BIM技術,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通過採用BIM與企業管理ERP相結合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實現目標統一、協同共享,突破以往設計方與施工方由於各自利益述求不同導致重複工作、各種信息難以共享等問題,可利用EPC模式下集成、協同的信息共享技術,利於設計、加工、裝配、運維的信息交互和共享,避免重複工作、信息二次錄入和傳導、信息傳導失真等問題,提高實施過程的工作效率,以信息化手段實現設計-加工-裝配一體化協同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建立信息化共享平臺,實現設計、加工、裝配、運維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促進設計信息、生產信息與項目裝配信息化管理系統融合,實現工期、商務成本、質量、安全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充分共享裝配式建築產品的設計信息、生產信息和運輸等信息,實時動態調整,制定科學完善、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裝配優化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5853cd6132642989ecef122194c2125\" img_width=\"408\" img_height=\"221\"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構件信息化管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6 智能化建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體化智能建造是依託以BIM爲基礎的智能建造技術,集成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終端、雲服務、大數據等信息化創新技術,實現裝配式建築在設計、生產、運輸、裝配以及運維全生命週期的信息化建造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裝配式建築行業的發展需要積極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對比製造行業,從系統化裝配的角度要實現“建築、結構、機電、裝修一體化”,從工廠化生產角度要實現“設計、加工、裝配一體化”,從產業化發展角度要實現“技術、管理、市場一體化”。以上述“三個一體化”發展思想爲出發點,立足於用智能化手段實現裝配式建築全鏈條、全流程、全方位的系統性集成智能建造,以實現科研、設計、製造、採購、施工(REMPC)工程總承包高效、優質建造爲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8046011cb504a78bae7cca627d583c1\" img_width=\"934\" img_height=\"372\" alt=\"全裝配框架結構體系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REMPC智能建造模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 工程案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1 工程概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京一中江北校區(高中部)建設工程項目位於江北新區國際健康城範圍內,校區設3棟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圖文信息綜合樓、音樂廳、體育館、2棟學生宿舍、教師宿舍。總建築面積10.8萬平米,地上6.85萬平米,地下3.95萬平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項目爲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框架結構,預製率30.1%,建築面積107728m2。1-3#樓(教學樓、階梯教室、含連廊)(地上裝配)、4#樓行政辦公樓(地上裝配+現澆)、5#樓圖文信息樓(地上現澆)、6#樓音樂廳(地上現澆) 、7#樓學生宿舍(地上裝配)、8#樓教師公寓(地上裝配)、9#樓體育館(地上現澆)。PC構件含預製柱、預製疊合板、預製疊合梁、預製樓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2 技術應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2.1施工圖標準化設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施工圖設計需考慮工業化建築進行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築的一個基本單位尺寸是模數,統一建築模數可以簡化構件與構件、構件與部品、部品與部品之間的連接關係,並可爲設計組合創建更多方式。爲設計階段簡單、方便地應用模數,可以採用整模數來設計空間及構件尺寸,生產階段則採用負尺寸來控制構件大小。通過標準化的模數、標準化的構配件通過合理的節點連接進行模塊組裝最後形成多樣化及個性化的建築整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2.2構件拆分設計標準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構件廠根據設計圖紙進行預製構件的拆分設計,構件的拆分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構件的種類,減少工廠模具的數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2.3獨特的預製構件支撐體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保證構件在安裝時穩定性,對於不同構件採用了不同的支撐體系。如預製柱採用螺栓連接的工具式可調節斜支撐;疊合板支撐採用可調獨立支撐;預製樓梯單支頂支撐預製梯梁,樓梯板固定在預製梯樑上等等,針對不同構件的結構特點,採用不用的支撐體系,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保證了安裝的可靠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 結束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中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的一場革命,是生產方式的徹底變革,必然會帶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革。發展裝配式建築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其核心優勢是提供優質、適用的建築產品。裝配式建築的發展需要踐行“三個一體化”理念,即“建築、結構、機電、內裝一體化”、“設計、生產、裝配一體化”和“技術、管理、市場一體化”。\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2304446878567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