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黃河新聞網晉中訊\u003C\u002Fstrong\u003E近年來,和順縣松煙鎮許村村“兩委”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把創建旅遊示範村作爲突破口來抓,讓“紅紅火火”的鄉村文化記憶、“綠綠蔥蔥”的鄉村生態休閒、“津津有味”的鄉村採摘體驗在梁餘大地散發出新的活力,奏響了一曲文旅大融合的交響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紅紅火火”的鄉村文化記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春當代藝術家渠巖先生在電影《老井》、電視連續劇《大山的兒子》拍攝基地創建了國際藝術公社和創作工作室,主要建築包括創作室、起居室、多功能會議室、酒吧、露天餐廳、展室。併成功舉辦了四屆鄉村國際藝術節,迎來了中外藝術家100多人前來採風寫生,促進了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大繁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縣許村現有遺存的舊街道、古院落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古村典雅,風格獨特,后土廟、全神廟、文昌廟、真武閣、湧泉寺、土地廟、五道廟、關公廟古建築星落棋佈點綴其中,加之創建的紅色記憶館、農耕文化大院,太行民俗展廊以及領袖像展館和知青文化館,無不彰顯了古老的歷史文明和厚重的文化積澱,爲開展全村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綠綠蔥蔥”的鄉村生態休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順縣許村的萬古溶洞奇觀,不僅是一個人間仙境的室外絕景,更是一座神祕的地下藝術寶藏。溶洞縱深幽趣,高廣如廈,石鐘乳千姿百態,造型奇特。由石塔、石瀑、石簾、石花、石柱、石幔點綴成無數壯麗的景觀,使遊人賞心悅目,留戀往返,被譽爲“華北之最、三晉第一”,帶動了全村各項事業的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大自然賦予這座小山村神奇的魅力,紅紅火火的鄉村旅遊更是讓許村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津津有味”的鄉村採摘體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見慣城市裏的車水馬龍,在閒暇時間過來村裏感受下鳥鳴蛙叫,覺得心裏特別寧靜”在和順縣許村農家樂的邢臺遊客王先生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許村農家樂,即農家大院,創建於2006年是接待散客、服務於旅遊的配套項目。窗明几淨的房身,可口的特色飯菜,淳樸的服務熱情,使遊客享盡迴歸自然的溫馨和樂趣。同時村裏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了街道,承建了旅遊接待中心和公共星級廁所,引進人才創辦了學生採風寫生基地,爲拓展休閒旅遊闖出了一條新路,促進了全村經濟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玩的花樣又多,特別適合度假休閒放鬆心情,我週末經常帶着家人來這玩。”在該縣許村採摘園的遊客張先生說。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他的妻兒正在不遠處的櫻桃生態採摘園體驗採摘樂趣,一家人的週末時光其樂融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鄉村在上級政府支持下,發展櫻桃採摘園五十餘畝,香菇種植基地大棚十六座,發展種植雨露香梨示範園一百畝,木耳種植三十餘畝,新建農產品加工廠一處,在晉中市掛牌命名基礎上,利用盤活集體資產,晉中市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正式運行,全程接待國內外高等院校生員以及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寫生繪畫、採風,促進鄉村旅遊上了一個新的臺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縣許村有了鄉村旅遊以初具規模,一個休閒避暑的偏遠古村,在展示着它的魅力與風采,經改革開放、奮發有爲大契機,山區的山不再窮,水不再惡,人一定會更美,這是許村文化旅遊產業這棵大樹給山區老百姓帶來的福祉,是山裏人的福音。\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999521499120132
相關文章